导语

六年前的那个新年,我是在杭州度过的。先生依了我,下榻在杭州北山路58号的新新饭店。该饭店创建于1913年,是杭州唯一百年历史的现代酒店,由10栋中西合璧的历史建筑群围合而成,古典唯美,是西子湖畔别有风范、故事辈出的主题酒店标杆。地理位置之优越体现在:推开“新新”的窗,就能近赏西湖的景。那次选择新新饭店来过新年,除了民国范胡适的个人魅力之外,“新新”饭店名字的喜庆也是打动我的另一个原因,诚如酒店寓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新年新气象,一切都是新的。

漫游家,心随自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自古以来,杭州就是繁华之都,山水之美,人文之美,时尚之美,皆汇集于此。

杭州是我生命里漫游的第一座城市。九岁那年,母亲带我游西湖,此后,杭州成为我生命中的避风港。来来去去,中转也好,出差也罢,探亲访友,拜佛参禅……往来至少超二十次,所以不算陌生。

但是那次住的离西湖最近。开窗见湖,白堤在前。顿觉心旷神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16年,著名出版家、教育家张元济先生题写的“湖山有美”匾额,对于新新饭店而言真是再恰当不过。

我在酒店的资料中查询到,1919年,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大师杜威来华讲学,5月5日至10日下榻新新旅馆。期间,世界名人多次聚会新新旅馆。因杜威是胡适与陶行知先生的导师,故特别提到。

这家酒店和胡适相关的资料,大体有那么几则: 1923年4月29日,胡适利用在上海参加会议的间隙来到杭州,下榻新新旅馆。会见了曹诚英、胡冠英、王静之几位同乡,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这回来了,只觉得伊更可爱,因而不舍得匆匆就离别了。”

6月28日,胡适又从上海来到杭州,仍下榻新新旅馆,住42号房间,共6天,6月20号返回绍兴。

10月19日 胡适先生还是从上海转回杭州,又在新新旅馆住了十余天。

10月30日,他日记中写道:今天离去杭州,重来不知何日,未免有离别之感。

10月20日 徐志摩来西湖,与胡适同住,28日,徐志摩离开,留下西湖记一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浙江是徐志摩的地盘,所以他游历西湖一般会比较高调,呼朋唤友,招摇过市,绝不辜负美景佳人那种。

在徐志摩组织下的杭州游览留下的不仅仅是他的日志,还有一些合影。民国时期的文人们似乎特别喜欢合影。可能照相也是那个时代的时髦事。

在新新饭店悬挂的一张大合影里,胡适看上去少有的惬意,曹诚英则少女般的矜持。陶行知、陈衡哲、徐志摩,任鸿隽等诸多好友欢聚一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3年的杭州对于胡适别有意味,他一生中最为世人津津乐道的关于和小表妹曹诚英的那段风流韵事,在我只能暗暗庆幸,至少他们在新新饭店,只是普通的会面而已。就如同咖啡厅里常见的乡里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不妨简单梳理一下胡适的家庭轨迹,他出生1891年,1903年就定亲,那年江冬秀14岁,直至1917年结婚,胡适27岁,江冬秀已经28岁。这段等待,江冬秀用了14年的光阴,差不多是一个女人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这十四年里,她与胡适远隔重洋,无论胡适内心怎样的跌宕起伏,生活如何的丰富精彩,她始终坚守徽州,以胡适未婚妻的身份,一再得到胡适母亲,也就是未来婆婆的认可。在那样的时代,以江冬秀的家世,这一份难以言说的等待,人世间不是所有的女子都能承受。可见江冬秀非同一般的坚韧与隐忍。

人人都赞誉胡适的宽容,尤其是在自由与宽容之间。他早在1917年就提到“宁愿不自由,便是自由了。”可是胡适真正领悟到“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已是二十多年历尽沧桑之后。在寻常的日子里,结发夫妻要面临的无非是家长里短,柴米油盐。胡适也不例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适母亲1918年去世,1919年胡祖望出生,1920年8月胡素斐出生,1921年12月胡思杜出生。

1923年正值他们婚姻的第六个年头,这六年,他们和中国大多数年轻夫妇一样,生儿育女,扶持家庭。节奏平稳坚实,可能也同样面临困惑与倦怠。

这六年也是胡适回国的六年,六年间,他任教北大,编辑《新青年》,出版《尝试集》,写作《中国哲学史大纲》,挑起“问题与主义”的论战,与当时最顶端的文化人如梁启超、蔡元培过从来往……此时,他的个人命运已与时代命运搅成巨大的漩涡,在很短的时间里,他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传说中的人物。因他的儒雅,博学,亲和,温暖,追随者众,女性倾慕者更是难以胜数。

然而,他也活得辛苦。首先他身体就不太好,在他自己1922年下半年的日记里,不是伤风,就是腹泻,说得最多的,是痔疮;其次,长年累月地活在交流、理论、声讨、辩驳的声浪里,精神上,他也渐渐累了。

1922年底,他向北大告假一年,欲寻个清净的地方暂且休养生息一下,而在所有中国文人的心目中,杭州应该是休养身心的天堂。 而此时胡适的三个孩子,一个5岁,一个3岁,一个2岁都由江冬秀一个人带着,凡是做过母亲的女人都可以想象那时候她该是多么的忙碌与艰难,但是,她为了自己先生的健康,依然同意他南下养病,这又是何等的气魄与坚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人多指胡氏奉母命与江冬秀成婚,一生感情稍差强人意。但在胡氏后人并不这样看,江冬秀不仅与胡适门当户对,而且在那时也是百里挑一的聪慧女子。江冬秀生得五官端庄温婉,柔中带刚;她烧得一手好菜,通晓事理。据说她也发现自己和大文学家胡适的文化层次差异,胡适在美期间奉母命给她写信,她不仅以此为识字学习样本,还边学边用,给胡适写回信,介绍家中情状;胡适再在回信中逐字逐句更正修饰,说文解字。一来二去,在文学大家的滋养下,冬秀进步飞快。 应该说,江冬秀和胡适的母亲一样,身上有徽州女人的全部美德和品质。试想如果没有一个原汁原味的徽州大家闺秀跟随胡适一生,为他洗衣做饭,生儿育女,扛起生活的重担,胡适那份对乡情乡俗的挚爱还能保存得那么长久浓郁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胡适最初租下杭州南山烟霞洞的是三间小房,同期养病的还有侄子胡思永,曹诚英以江冬秀亲戚的身份前去照料他们叔侄,想必此时的胡适只是把曹诚英当成亲家小妹,自己人来看待,这在徽州故里是常见的。

后来胡思永回京,坊间传说胡适与曹诚英孤男寡女过起了神仙眷侣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适在他的日记里,如此记录这一段对于他而言,仿佛世外神仙般的山中岁月:

9月13日:下午我同佩声出门看桂花,过翁家山,山中桂花盛开,香气迎人。我们在一个亭子上坐着喝茶,借了一副棋盘棋子,下了一局象棋。

9月14日:同佩声到山上陟屺亭内闲坐。我讲莫泊桑小说《遗产》给她听,上午下午都在此。

10月3日:这是在烟霞洞看月的末一次了(次日佩声回杭州女子师范读书)。下弦的残月,光色本惨惨,何况我这三个月中在月光之下过了我一生中最快活的日子!自此一別,不知何日再能继续这三个月的烟霞洞山月的“神仙生活”了!

这些文字记录的只是文人们的一些生活场景,可提供的想象空间很大。对此,远在北京的江冬秀并非全不知晓,只是她以为曹诚英不过是帮胡适料理些家务而已。她给胡适写信说“佩声(曹诚英)照应你们,我很放心,不过她的身体不很好,常到炉子边去做菜,天气太热了,怕她的身体受不了,我听了很不安,请你们另外请一厨子吧,免得大家劳苦。”

透过江冬秀的文字,你可以看出她的直率,敏锐、得体以及她对自家人的维护与关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这样一位在婚姻感情里坚守的女子,一旦发现最根本的权利被冒犯该会何等的绝望与奋起。

江冬秀女士捍卫婚姻的底气与勇气,我们都能理解。不理解的是,同为女人同为乡里的曹诚英,做人的底线究竟何在?

相比与胡适深情五十年的韦莲司那份超然而旷久的爱恋,这一段三个月的烟霞想必确实是笼罩胡适一生的,就如同那山月,曾经美好但只是清冷可忆,不可触摸。

就算在烟霞洞的孤男寡女独处的日子,俩人一度陷入恋情,当离开杭州回到北京以后,在当年十二月三十日,胡适在日记中特地记道:“今天为我和冬秀结婚的第六个周年。”他们的结婚纪念日,他不曾忘记,这样的心思,放在现代社会很多男性还不一定做得到。

“我除了爬山和跟我的小表妹说些故事以外,什么事都没做”对于这段经历,胡适在事后给韦莲司的表述中竟如此理直气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许只能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那一年,经历过短暂的婚姻,还不谙人事的小表妹其实也才21岁,在她的人生里确实不能再遇到比胡适更好的啦。日久生情也罢,难敌胡适的魅力也好,做与没做,幸与不幸,胡适与曹诚英的这段西湖情缘,与其说是被所谓的“江冬秀的菜刀”给吓住了,不如是胡适自己放弃的,从渐行渐远渐无书,到只字不回,曹本来对于他,就是人生里的一段际遇。而当真的往往是心怀痴想的女人。赌的往往是自己一辈子的幸福。

婚姻幸福的本质一定是包容和付出。好在,江冬秀的灵魂是强大的,从她后来与胡适的人生来看,两个人终生感情都不算坏。 江冬秀不是一个靠暴力维持自己婚姻的女人,她的幸福,是她自己挣来的,靠她的聪明、她的努力、她对人的善意、她没有被文化晕染过的敏锐的感悟力,江冬秀所谓的幸福,能成为当时“千百万不幸妇女中的幸运者”是有她的道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是新新旅馆还是烟霞洞,而今都悬挂着胡适与曹诚英的合影,而这张合影只是当年胡适在西湖的一次聚会后的合影剪辑下来的。也就是我们今天时髦的P图。

胡适在最初能够带着小表妹四处招摇,想必也是很坦荡,很为家乡的小才女自豪的。其实那一年的西湖,也许胡适与徐志摩的身影会更紧密些。男女之间的情事,在徐志摩的眼里心里诗里都是要升华的。西湖的浪漫佳话似乎很容易蔓延感染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8年10月18日,胡适来到杭州,赴浙江大学演讲。这距离他第一次来新新旅馆,已经25年过去了。他已经走过了人生的巅峰。高处不胜寒吧,此后,远离家乡,远离故国,远离曾经的辉煌与风流。

婚姻绝对是人生的一大课题。需要一辈子的修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一年,我们白天就近在西湖附近约朋访景,晚餐定了楼外楼特色菜,餐后和先生携手步行回酒店,因新年临近,湖边游人依然如织。年轻的孩子们往往高谈阔论他们的价值观,零星听见也让我们脑洞打开。 路上我们谈及曾在新新饭店下榻的胡适、徐志摩、李叔同等风流人物演绎的浪漫故事,以及蔡元培、鲁迅、张元济、陈布雷、张静江、朱家骅、黄炎培、丰子恺、巴金、艾青等曾经的驻足停留。先生问我,你研究胡适那么久,民国真的那么好吗?我坦诚:我也不知,也许在那个新旧交替,中西文化碰撞的时代,一切都是新的,包容度很大,人们的观念,思想,文化,生活方式,都充满了活力。但至少我感念,在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是有尊严的,是值得人们尊敬的。就如同北山路上的这一栋栋豪宅的主人,在当时,没有一个不崇尚新思想,和新文化。虽然有答非所问之闲嫌,但是那个短暂时代的某种美好是显然而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说夜色下的西湖依然璀璨如明珠,而新新饭店就如同温馨的港湾,张开温暖的怀抱。回望湖山,徜徉”新新”,历史的背影渐渐远去。距离第一次来杭州已经四十年过去,我人生的最重要转折始于杭州,恩人已逝,西湖仍在,多少人未能抛得杭州去,我自然也不例外。人生苦短,珍惜每一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又七年过去了。诚如七年也是一个拐点。再因西湖新新饭店而提起胡适,他并不遥远,只是一位隐忍温润又多情的徽州乡谊。美景美色让人目眩神迷,如同梦幻泡影一个东方民族的“再造文明之梦”。而他留给杭州的却是这场荒诞的迷梦。人生一场大梦,梦里是人人平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国的色彩已经逐渐斑驳,人们怀念那个乱世中的自由绚烂,就像喜爱烟花绽放的瞬间。新新饭店像一个尘封历史的盒子,静静守在北山路上,只有你打开它,踏进这个老建筑群,就会如同穿越百年的时光,大门外,是高速发展的杭州,门内,是时光缓缓流动的老民国。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新年新气象,一切都是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 / 张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漫游,

是一种寻找,

也是一种重温;

每一次旅程都在开启你生命的奇迹。

心随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