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银川1月1日电(记者邹欣媛)元旦假期,58岁的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的村民李克武却闲不住,早起就开始打扫小院。节前,老李去集市采购足了食材,准备给回家过节的孩子们做大餐。“我平时在附近的工业园区打工,一个月挣2000多元,已经干了3年多。”老李笑着说。

不单靠打工,李克武有地、有牛,但他自己不用操心种养,全家7亩地流转给种植企业年年有“租金”,6头牛“入股”养殖园区年年有分红。新的一年,李克武已经开始盘算,再学点技术,把日子过得更红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弘德村,地处全国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区——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2012年由宁夏中南部地区5个乡镇27个行政村的移民搬迁而成。

脱贫攻坚之初,村里没有像样的产业,老百姓穷、村集体更穷。为了让大家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村里依靠帮扶政策,因地制宜发展肉牛养殖、特色种植、劳务输出等产业。

2019年,弘德村整村脱贫。如今,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14000多元,村集体经济突破了200万元,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生活彻底变了样。

“党的政策好,各项扶持政策带来了很多机遇,推动村庄向前发展。”弘德村党支部书记任军说,这几年,村里种植养殖产业提档升级,村民有了更多就业机会,小村庄还吃上了“旅游饭”。

沿着宽阔的柏油马路,记者来到弘德村肉牛养殖园区,牛舍整齐划一,饲养人员正忙着喂牛。

任军告诉记者,弘德村脱贫后,500多户村民组成10多个养牛合作社,而后又成立了吴忠红寺堡区鲁家窑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实现品种、技术、饲料、防疫和销售“五统一”,联合社年收入最高达到1100万元。

“村民的牛在养殖园区由专人饲养,2023年初分红,最多的村民拿到了4万多元。”任军说。

走进弘德村,庭院整洁、道路通畅,村民们脸上挂着笑容,言谈举止中透着自信。

“我们家住上了新房子,摘掉了‘穷帽子’,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村民刘克瑞说。

“我们的商贸市场2023年又扩建了,城里有的东西,在这都能买到。”任军说。

村民马桂兰的小商铺变成了小超市。店里的商品跟着消费水平一起升级:百元的护肤套装代替了十几元一瓶的雪花膏,百元一斤的茶叶出现在货架上……

“现在大伙儿在一起谈论最多的是,如何赚钱盖房买车、供孩子上学。以前想搬离的人也慢慢回来常住,把心安定下来,一门心思谋发展。”任军说,下一步,他们要把“农民工人”变成“产业工人”,让大家就业稳、收入增。

“再努把力,好日子还在后头!”李克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