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球商业评论

然而,我早已看穿了一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到的一副创意画,美,尽管2024年还有一个月,依旧属于兔年……|来自网络】

吾球商业地理:

走过了2023年,也终将不久迎来龙年。龙行龘龘,欣欣家国。期待寒冰消融,政策的阳光普照每个角落。在这个龙行龙年的时刻,我们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这个国家,相信龙行背后一定有天空。祝福吾球商业地理的每一位读者和师友:新年敷瑞雪,心花腕底生!

采写/朱亚栋;主编/王千马

图片/综合;编制/大腰精+牛儿响叮当+哟嚯

弹指间春秋更序,2023年很快就被2024年所终结。而紧接着,兔年献瑞之后,也将为龙年所接棒。龙遇龙年,希望是龙行龘龘,欣欣家国。

不过,若想实现这一图景,一是需有爬坡过坎的底气和信心,那就是在全球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越是困难越是向前;二是要通龙脉,实现中国几条主线的高质量发展。龙脉通,国运兴。而龙脉,则是这个国家的山川大河。某种意义上,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气数”是靠地理环境来承载。正如“吾球商业地理”于2023年所打造的《城市战争》所称,地理塑造了中国的雏形,同样,它也进一步推动中国之所以成为中国!

无疑,推动中国成为中国的,主要有北、中、南三条龙脉。正如一说,“北龙是艮龙之脉,沿昆仑山而出,经黄河而上,走新疆、内蒙、青海、甘肃、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最终抵达朝鲜的白头山,当然,也是我们的长白山。北京城、天津城,是这条龙脉上最重要的城市!”

“中龙是震龙之脉,自巴颜喀拉山而出,贯穿黄河和长江,穿越四川、陕西、河南、湖北、安徽、山东,最有代表性的城市是西安和洛阳了。从祖龙定都咸阳开始,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洛阳是十朝都会!均见证不知道多少王朝的兴衰成败!”

“最后一个是南龙,为巽龙之脉,源自唐古拉山,沿长江东去,历千山万水,到上海结穴,是为长三角。南龙还有一条水脉,自珠江而入南海,是为珠三角。”

这三条龙脉,象征了华夏的气运。其为主,又生出了无数支脉,犹如人体血管和经脉一样,遍布中华大地。

在过去,伊、洛水竭而夏亡,黄河水涸而商亡,泾、河、洛三川地震、岐山崩塌而周亡!历史上,黄河的每一次决口改道都决定了一个封建王朝的兴衰!这不是玄学,更不是迷信,而是站在一个更为宏大的角度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关系的深刻总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今天已经形成的24个万亿GDP城市,以及以这些万亿城市为基础形成了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山东半岛,成渝,粤闽浙沿海,呼包鄂榆,中原,辽中南,关中平原,山西西部,天山北部,北部湾,宁夏沿黄,滇中,兰州—西宁,黔中和哈长为基础的19个城市发展群,基本上都是顺应这三条龙脉而发展并建设。

而根据2023年国家部分城市投资力度来看,也同样是围绕着这三条龙脉来布局,并进行串联。中龙所在的西安1100个重点项目、投资2.9万亿,成都900个重点项目、投资2.44万亿,武汉1154个重点项目、投资4.5万亿,长沙554个重点项目、投资1.1484万亿;北龙所在的天津885个重点项目、投资1.9万亿;南龙所在的广州1722个重点项目、投资6.6万亿……这背后还不算国家今年在不断力推的京津冀一体化,成渝经济圈,海南自贸区,东北振兴和新疆自贸区。

得承认的是,这个以“龙”自居的国度,并不推崇神龙见首不见尾,而是在通过推进区域经济治理的同时,也通过南北呼应、东西共振,来不断推进国内区域经济发展治理的平衡。

但显然,南龙、中龙今天要稍强于北龙。在2023年年底,曾有中国城市宜居指数分析百强榜单在北京正式发布。尽管北京和上海分别排第一和第三,但是整个北方区域,前十只有北京进入榜单,除了北京排名最好的就是山东的的威海了,排第22位!但是,山东却是北方上榜城市最多的省,有14个城市上榜。

此前,“吾球商业地理”应山东省委网信办之约调研山东,曾作文章将山东比如成“神龟”,也就是龙九子之一赑屃。神龟如想进退自如,一方面需要利用沿海优势,打造好对外港口,另一方面就是充分利用内陆资源,比如说黄河,以及京杭大运河。在作者看来,山东今天能有14个城市上榜宜居百强,肯定跟它在这两方面做得相对成功有关。

不过,在山东之外,主要就是南方的天下了,像江苏,尽管被外界戏称为“十三太保”,但这些太保没有一个拉下。这其中特别要提到的是南京,尽管江苏是国内知名经济大省,但南京在这些年来并未形成过高比重的GDP份额。此情况可能初看令人困惑,但实际上恰恰体现了江苏均衡稳健发展策略,它无疑促进了其他次级城市共同发展壮大。

接下来是中国目前的经济省域“一哥”——广东,有10家城市上榜,但是最让人意外的则是珠海,居然排名第2;然后是老牌经济强省浙江,有7座城市上榜,领衔的是新一线城市“大哥”——杭州。

好在河北在山东之后,又及时地维持住了北龙的脸面,也有6座城市上榜,排名最好的是靠近首都的廊坊市。

也有意外,那就是湖南的省会长沙,居然排第19位,但已经是中部六省第1,而武汉仅排名全国第85名——某种意义上,在挖掘机等设备制造上,是长沙而不是拥有蓝翔技校的济南强,让它在大基建浪潮还没停息的今天,依旧保持着热度。相反,由于新能源汽车的狂飙突进,冲击了一度曾是“车都”的武汉。武汉需要在龙年重新出发。

意外还有,那就是安徽仅有2个城市入选,芜湖超过合肥排名全国第53名,合肥仅排名第81名。在吾球商业地理看来,这也是给合肥提了一个醒,那就是它打造霸都也好,科创之都也好,都要让发展的红利切实地普及到每个市民身上。不能上层建设热热闹闹,底层民众却没有捞到任何好处,相反,被高昂的房价拖得气喘吁吁。

也有喜人的意外,那就是发力工业、大打中原都市群这一招牌的河南省,有4个城市入选,省会郑州排名全国第49名,省内第1。除此之外,洛阳第72名、许昌第82名、南阳第86名;存在感一度不强的江西,则有3个城市进入宜居指数百强,南昌排名第40名、九江第63名、赣州第91名。这说明山西并不是没有条件,而是需要事在人为。我曾跟很多朋友说,山西是未来的一块“投资洼地”,一方面,高铁网络和珠三角的联系紧密,在帮助广东虹吸江西人口的同时,也让广东的产业外溢到江西——像我一位师兄当任高管的技研新阳,总部在东莞,但主要基地放到了赣州信丰。另一方面,随着京广大水道这样世纪大工程的重建,位于这一水道沿线的江西,又将北龙中龙南龙三气汇于一身。

此外,在百强名单之中,西藏拉萨市排名最好,为43位;而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和银川这些西部地区的省会城市也全部上榜!这说明,随着西部大开发,西北也在紧锣密鼓地赶上,最起码,强省会战略,让西北也拥有了一些拿得出手的好牌。

这也让这个国家在国际竞争形势加剧的2023年,还拿出了相对亮眼的成绩单。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91302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374亿元,同比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353659亿元,同比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502993亿元,同比增长6.0%。按2022年末全国常住人口数据来算,人均GDP为6.47 万元/人。

从各地区三大产业增加值来看,四川、山东、河南这3个地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均在4000亿元以上,海南第一产业占比最高,达到20.8%。13个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超过万亿元,其中江苏、广东是第二产业增加值最高地区,12个地区第二产业占比均在40%以上,内蒙古第二产业占比最高,达到49.6%,19个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过万亿元,其中广东超过5万亿元,8个地区第三产业占比高于全国均值,北京、上海第三产业占比分别为85.5%、75.7%,远超其他地区。

某种意义上,龙年中国,更期待北方、中龙以及南龙三龙齐舞,这样才能形成全国性的共振、共进,以及共荣。

只是,落实到每个城市,它们也许需要寻找符合自己前进的方式。比如说,GDP第六的地级市苏州,需要继续以新能源汽车和数字经济为经济发展添砖加瓦;而同为江苏地级市的南通,通过拥有的强大制造业基础,特别是在纺织服装、石化化工、机械电子等行业的明显优势,来让自己毫不孙色;另一地级市常州,则以智能制造为引领,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柱,努力在向智能制造名城转型……

还有,烟台,以海洋经济为主导,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正在向海洋强市迈进;唐山,以钢铁产业为基础,以新材料、新能源为方向,正在向绿色低碳城市转变;大连,以国际贸易为主线,以现代服务业为依托,正在向国际化都市发展——也许,这三座城市,有望在2024年冲进万亿阵营。

而作为省会城市的济南则以科创转化和金融,文旅,信息服务为产业导向,将经济发展擦得亮色十足;还有近些年来迅速的中部经济重镇合肥,在产业投资的理念下,稳扎稳打,唱响安徽崛起之歌……

经历过三年疫情和全球经济衰退,社会正常化的2023年真正检验了城市的底色。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对于城市来说,重要的不是你顺境时的辉煌,而是逆境中的担当!如今的城市发展和兴衰决定的不仅仅是城市的命运,还有城市治理体系下各个阶层群体的命运——是享受社会经济发展的红利,还是让城市和城市群体变成现代文明的“数字弃儿”,打造好城市的明天至关重要!

所以,期待我们都能顺势而为,而我们的城市和生活,都将龙行天下。

2024

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