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一场关于指责总参谋长粟裕的争议引起了广泛关注。会议中,粟裕被指责存在“个人主义”倾向,从而遭受了严厉的批判。许多别有用心的人借此机会对粟裕进行打击报复,不仅对他的过去行为进行揭发,还对其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进行指责。还有很多人迫于环境压力,不得不做出违心的发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正当这场风波愈演愈烈之际,却有个人腾地站了起来,说了一句话,令原本十分紧张会场立马安静了下来。原来是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开国大将陈赓却无法坐视不理。他深知这样的批判对粟裕的伤害之大,也明白这并非粟裕的真实为人。因此,他决定挺身而出,为这位老战友仗义执言,直面那位指责粟裕的人说到:“粟裕不会打仗,那在场的谁会,请他站起来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赓,湖南湘乡人,性格豁达开朗,机智幽默,善于交际。早在黄埔军校时期,他就已经崭露头角。后来参加了长征,并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屡次建立战功。他为人正直,乐观向上,无论在多么艰难的环境下都能保持积极的心态,这也影响了他的战友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粟裕,湖南会同人,性格内向沉稳,深思熟虑,作战勇敢。他长期在南方从事游击战争,逐渐成为我军杰出的军事指挥员。他对待工作严谨认真,对待同志关心体贴,对待敌人冷酷无情,是我军中一位卓越的将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陈赓和粟裕的性格不同,但他们都对革命事业充满了热情和信念。在长期的战斗生涯中,他们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成长。他们的友谊不仅仅是一种工作关系,更是一种心灵相通、相互信赖的关系。

在抗日战争时期,陈赓和粟裕曾多次协同作战。他们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取得了许多重大胜利。在战场上,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战友之情。即使在困难和危险的情况下,他们也始终保持冷静和坚定,为战友们树立了榜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放战争时期,陈赓和粟裕分别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的指挥员。虽然分属不同的战区,但他们经常通过书信交流作战经验、战术思想等。他们对革命事业的共同追求和对军事指挥的独到见解使得他们的友谊更加牢固。

面对军委扩大会议中对粟裕的批判,陈赓十分清楚这并非粟裕的过错。他曾与粟裕并肩作战,深知其在军事上的才华与天赋。因此,他坚信粟裕在华野时涟水和南麻战役中的损失并不是因为粟裕的指挥造成的。在那种场合下,陈赓的仗义执言无疑给粟裕带来了巨大的支持。

此外,陈赓也十分钦佩粟裕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表现。粟裕成为了毛主席心中可以指挥大兵团作战的高级将领之一,他的军事天赋得到了最佳限度地发挥,尽管如此,他们之间的战友情谊却愈发深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军委准备筹建一所多军种综合性的军事工程学院时,粟裕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陈赓,认为陈赓同志是军事学院院长最合适的人选。在他的强烈建议下,毛主席将陈赓将军从朝鲜战场召回,一起参与哈军工的建设。此后,陈赓进入总参谋部工作,担任副总参谋长。在工作中,他全力支持并配合粟裕,而粟裕也对他十分信任。

然而,好景不长。陈赓的身体状况从那时起开始急剧恶化。严重的心脏病使他无法继续工作。中央要求他必须静养身体,等待恢复后再继续工作。但陈赓是个工作狂,闲不住的人。粟裕得知这一情况后经常探望他并叮嘱他保重身体革命的本钱不可再劳累过度。

1961年初陈赓由北京到上海治病。于是同在上海疗养的粟裕,就经常去看望他。两人互相倾诉过往的峥嵘岁月和战友情谊。16日上午陈赓同志心脏病复发不幸离世的消息,粟裕突然接到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他立刻赶往医院为这位老战友送行,并全程参与了陈赓的后事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从陈赓逝世以来,粟裕一直为处理老战友的后事忙前忙后身心疲惫不堪,身体已经极度虚弱。然而在陈赓同志骨灰运送回北京那天,他依然坚持要来机场亲自送最后一程,他站在那里默默的注视着专机消失在视野里。泪水早已模糊了双眼,对陈赓同志的情谊也融入了这泪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