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系【医学人物周刊】原创,如需转载请添加文末微信。

全文3595字,阅读时长约9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郑市具茨山佛缘阁

有着“黄帝故里”之称的河南新郑,一座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城市。从仰韶文化的熊国、春秋战国时先后为郑国和韩国的都城,再到如今中原地区航空枢纽的现代化空港新城。历史的隽永与现代的朝气,在这座城市交织如画。坐落于此的新郑华信民生医院(原新郑市人民医院),作为全国第一家完成公立医院改制的股份制医院,亦在跨越历史、改革创新中迎来自己新的发展篇章。

作者 | 人物君

优势是离你近,劣势是离你太近

作为郑州的卫星城,从新郑到郑州如果不算上市区交通,仅需20分钟左右的车程即可到达。这样近在咫尺的距离,对于新郑医疗的发展是一种优势,可以让新郑地区的医生很方便地去省会各大医院参加培训交流,保持一线的临床视角。而这却也在某种程度上对新郑当地医院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和挑战,面对以超大型医院聚集而著称的郑州,如何避免病人被大医院虹吸,是新郑这样的大城市周边卫星城所必须思考的。

为此,新郑华信民生医院的策略是以精湛医技打造过硬的品牌医疗团队,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医院以“创名院、强专科、树名医”的战略发展规划,打造了包括脑病科、心血管内科、骨科、普外科、儿童医学科等在内的一批优势品牌学科,培养了一批区域性知名专家,打造了健全的多学科诊疗体系。

同时,通过知名专家门诊、定期安排专家下乡义诊、组织健康大讲堂等形式,让区域内民众对于新郑华信民生医院的诊疗技术水平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作为新郑地区规模最大的龙头医院,群众的信任基础是长期存在的,现在就是需要更好地向当地百姓展现近些年来医院技术发展的进步以及在某些学科方面不输省市大医院的诊疗水平,以此来吸引和留住患者。

经过近些年的高速发展,尤其在2015年医院位于新郑发展城区新郑北区的新院区(解放路院区)投入运行后,形成了与原先的老院区(人民路院区)一院两区的新格局,新郑华信民生医院无论是在规模还是实力上均得到了跨越式的提升。目前,医院拥有编制床位2000张,在院职工2000余人。去年,全院的门急诊量达90万人次,开展各类手术2.1万多台,其中三四级手术占比超过一半、微创腔镜手术占比超1/3。医院于今年元月份通过了国家三级综合医院资格审批,并继续向创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发起冲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 新郑华信民生医院副院长 冯小庆

优势的学科集群、过硬的临床诊疗能力,成为新郑华信民生医院得以在一众省会大医院的环伺下,保持自身稳健优质发展的底气。

上下联动的网格化医疗体系

在优势学科打造的基础上,新郑华信民生医院同样注重对于医院服务理念以及整个发展战略体系的构建。

新郑华信民生医院提出,要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坚持“让病人方便,让病人放心”,将病人的健康始终放在第一位,将这样的服务理念贯穿于医疗的每一个环节,让病人在此获得实实在在的满意感。

除了对于本院病人的优质服务,新郑华信民生医院还注重对全域内百姓健康的整体守护。医院通过“河南乡医之家”(县级医院的医生下乡指导或乡镇基层的医生上来学习)等形式,构建了医院、卫生院、村医的三级网格化医疗网络,形成对全域内百姓医疗救治的很好覆盖。

在这方面,新郑华信民生医院对于国家提出的五大急诊急救中心建设的积极打造,便是一个很好的体现。目前,医院在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等方面均已达到国家及河南省的建设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 新郑华信民生医院

以胸痛中心的建设为例,新郑华信民生医院将新院区的4个心内科与老院区的2个心内科联合起来成立了“心血管诊疗中心”,以“院中院”的模式进行统一规划、标准化运营。按照胸痛中心的要求,在接诊第一时间就给患者做心电图,通过这样的远程网格化心电体系,院内的专家可在第一时间根据心电图的结果进行判断,若确定为急性心梗患者,在救护车上就对其进行溶栓,导管室在接到通知后迅速做好手术准备,如此大大节约了患者的等待时间。

在卒中中心、创伤中心亦是建立起了同样的高效救治体系,大大提高了县域内重大疾病的急诊急救水平,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与健康,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广大百姓对于新郑华信民生医院救治水平的认可度与信任度,成为医院能很好留住病人的关键之一。

如前所述,优质学科的打造是新郑华信民生医院保持其竞争力、赢得百姓信任的核心所在。对此,现任新郑华信民生医院副院长冯小庆有着至深的体会。作为一步步从临床做起来的医院管理者,冯小庆见证了医院近些年来的高速发展,更是看到了优势专科对于树立医院品牌影响力的关键作用

一个学科的成长

冯小庆是土生土长的新郑人,2007年大学毕业后,他来到位于信阳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四医院,从事骨科临床,在那一待就是8年。在部队医院的8年时间,锻炼了冯小庆过硬的骨科临床技能。2014年底,乡情难却的冯小庆,怀着满腔热情回到家乡--新郑,投入到新郑市人民医院(当时尚未更名)这个大家庭中。

当时的新郑市人民医院骨科还处在发展阶段,没有明确的细分专业,有些复杂的手术还需要上级专家的指导。那时候,作为一名从三级医院回来的医生,冯小庆首先将科室主任交给的任务保质保量的完成。同时,利用一切空暇的时间给自己学习充电,关注骨科前沿的进展,努力提升自己的临床技能水平。对于自己技术能力有信心的冯小庆,会主动向科主任申请去做一些难度高的手术,并定期向科主任和院领导汇报这些手术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高难度骨科手术的成功开展,为医院赢得了很好的品牌声誉,让原先一些准备去郑州治疗的患者愿意留在这手术了,这是一个很大的改变。也让院领导看到,是时候该扩充骨科团队和治疗病种了。在冯小庆身上,他们看到了年轻人的执着与冲劲,于是决定全力支持冯小庆在骨科新领域的探索。

于是,在刚来医院仅一年半后,有着优异表现的冯小庆,在院领导的鼎力支持下,于2016年7月,独自带领着一支团队成立了骨三科。作为科主任的冯小庆,结合当时医院在骨科方面的短板、当地患者的需求以及自己的临床专长,将科室的主攻方向定位为“关节骨科”与“运动医学”。

科室刚成立时,包括冯小庆在内仅有4名医生,每个人都在手术、门诊、值班的往复循环中,几乎就没有什么休息时间。中午下了手术,简单扒拉几口盒饭就接着查房、病例讨论,晚上有时还要看病人、应付急诊。那时候差不多全天24小时泡在医院的冯小庆,也是让家里颇有怨言,但没办法,要想带出一个好科室,打出品牌来,他必须全力以赴,容不得半点懈怠。

“那时候带着我们骨三科仅有的几名医生,专啃‘硬骨头’,别人不愿做、不敢做,本来要请外院专家的,我们就主动请缨自己上。”

就这样,在这种近乎痴狂的干劲下,骨三科在冯小庆的带领下,在短短的四五年时间内,由最初的4名医生翻倍成8名,收治的患者亦是从最初的10多名扩展至40多名,新郑骨科疾病患者的外流率得以显著降低。

不一样的风景

如今的新郑华信民生医院,在关节骨科、运动医学等方面的手术,科室均可独立完成。医院多次安排医生到国内知名医院学习关节镜技术,对于关节内问题,诸如关节清理、韧带修复、半月板修复等,均已全部能在镜下完成。从2019年开始,科室进一步发展了脊柱内镜手术,目前已培养了3名脊柱内镜主刀医生,很大程度满足了患者对于微创手术的需求,以更小的创伤、更低的费用、更快的术后恢复,最终赢得了更多患者的信任。

骨科的发展是新郑华信民生医院一众优势学科及潜力学科近年来走上高速发展期的一个缩影。诸如心脑血管、普外科、儿童医学等医院名牌学科成长背后,都离不开科室带头人,领着充满拼劲与斗志的团队,一路的披荆斩棘、锐意进取,其中的苦泪心酸唯有自知。但唯有这样不懈地努力,才能为新郑百姓提供最可靠的医疗保障。

2021年初,冯小庆升任新郑华信民生医院副院长,走上医院管理岗的他,需要更多地去思考医院的整体统筹发展,而非仅仅是自己科室的“一亩三分地”。

对于这样的转变,冯小庆亦是深有感触。在做科主任的时候,主要想的就是把科室运营好、将患者治好就可以了。而如今到了管理岗,需要考虑的问题会多出许多,这需要自己学会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思考。

“之前听一位前辈讲,当科主任的时候,最多是像在半山腰看风景;而到了医院高层,如同站在更高的山巅,看到的风景将会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今站位更高的冯小庆,需要以全新的视角来统筹考量全院的发展决策、整个医院的定位及运营情况,肩上的担子也是重了不少。

但医院的管理与科室之间似乎又是触类旁通的,冯小庆觉得,因为管理的对象是一家医院而非企业或工厂,其管理核心还是在于临床,

“以病人为中心,以患者为核心”始终是医院发展的生命线。只是如今的思考角度要从原先聚焦于一个科室,到现在把握全院各科室的发展与定位,以更为全面、更高质量的医疗技术来赢得更多新郑百姓的信赖。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责编 | 嘉 莉

校对 | 苏 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