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与佛印禅师是方外之交,两人经常在一起畅谈佛学。

一天,佛印问苏东坡:“学士看我像什么?”

东坡戏谑说:“禅师像gs”。

佛印听了毫无愠意,淡然一笑。

东坡随即又问:“禅师看我像什么呢?”

“佛!”佛印毫不思索地回答。

东坡回到家里,开心地大笑。

苏小妹问道:“大哥为何如此得意?”

东坡便将刚才发生的事情说了一番。没想到小妹不觉一笑说:“大哥输了!禅师心中有佛,故所见皆佛;大哥心中有gs,故所见皆gs也。禅师心净,大哥心秽也!”

东坡听后,惭愧万分。

苏小妹所言,其实就是心理学上的投射,投射源于心境

每个人的状态不同,向外投射产生的认知也不同。

恶劣心境的持久作用,最终的结果就是抑郁症的发生。

恶劣心境产生的真正力道不是认知,而是它的底层---思维模式

看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什么样的思维模式,导致什么样的心境状态,什么样的心境状态向外投射出什么样的认知

一个人的思维模式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固化,所以我们会发现,改变一个人真的很难。

因为思维模式的底层是---底层安全感

底层安全感是一个人思维模式的底层建筑,是思维模式形成并固化的生化物质基础,它涉及生物体生存层面。

每个人的底层安全感不一样,深层的原因是每个人的遗传易感性不同,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

很多人说,生存压力下,人人都有患抑郁症的可能,这是不确切的。

实际治疗发现,大部分中重度抑郁症患者都具有遗传易感性。

面对同样的应激和压力,有遗传易感性的人容易陷入抑郁。

抑郁症就是个体基因与环境长期互动的结果。

那么,抑郁症的治疗该如何进行呢?

如果从上面的认知开始治疗,进展会非常艰难。因为患者会迫不得已与深层的“硬骨头”对抗,这是不切实际的。

所以我们会发现,心理咨询开始的一段时间,患者感觉效果较好,时间久了,会感觉越来越吃力了。

恶劣心境不改变,投射的认知很难真正地改变;思维模式不改变,恶劣心境无法扭转;底层安全感不建立,思维模式的改变无从谈起;遗传易感性不扭转,底层安全感不可能重构。

药物是抑郁症治疗的基础,抗抑郁药物解决了患者脑内5-羟色胺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功率的问题,中药则消除了患者的肝郁气滞。

药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的恶劣心境,但无法真正地阻止恶劣心境的生成和再次生成。

因为,恶劣心境产生的真正力道是---患者固化的思维模式

只有患者形成了积极性思维模式,患者的认知才能真正地改变。

抑郁症治疗的次第最好依下图,(由下往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抑郁症是个体基因与环境互动的结果。所以,治疗的起始点是,解决患者童年经历的“创伤性”事件,即清理患者潜意识有害图像信息,这是抑郁症治疗程序中最基础的一步。

然后开始深入“硬骨头”核心治疗区。

首先是遗传易感性扭转,抑郁症的遗传易感性,是个体对环境变化的高敏感性。

比如患者对别人眼光的敏感,对别人语言的敏感,面对新群体的敏感,对经济压力的敏感......

遗传易感性属于个体生理层面,扭转也是从生理层面着手。

底层安全感是遗传易感性扭转之后才能建立的,它们同属个体生理层面。

快乐感是底层安全感建立之后发生的,它是生理和心理层面的共同显现。

积极性思维是快乐感产生后自然形成的,即所谓:心里快乐了,看啥都顺眼。

积极性思维模式下,投射出的认知正向的。

患者拥有了积极性思维,意味着患者真正的脱离了抑郁症。
心能双驱廿四载 微信公众号,独家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