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百岁学者 躬耕状元———记成都市新都区杨升庵文化研究专家张祖涌与张德全父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12月19日下午,我应成都市新都区杨升庵文化研究专家张祖涌与张德全父子的邀请,参加新都区融媒体中心拍摄《耕耘教育事业 传承升庵文化——百岁学者张祖涌》新闻专题片。张祖涌出生于1924年,按照中国传统生日计算方法,张祖涌先生已经百岁啦!张祖涌先生曾任成都市新都一中高级教师,系中共党员,新都区政协第一届委员、第二届常委、第三届常委,成都市新都杨升庵研究会名誉会长。张祖涌先生在工作之余,长期从事有关四川地区明代唯一状元杨升庵及家族的研究,在百岁高龄依然笔耕不辍,著书立说,挥毫笔墨。百岁学者跨越时代,在他的人生经历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方面。为了了解这位百岁学者,我在当日与张祖涌老先生作了交流,我感受到了一位百岁学者勤奋治学的精神,老先生对人慈祥和蔼影响形成优良家风,在张德全老师的帮助与整理下,对这位百岁学者的人生经历作如下回顾。

一 上学苦读求学 耕耘教育事业

张祖涌先生在1941年广汉初中毕业,于1944年成都石室中学高中毕业,在1945年至1949年四川大学学习并毕业。先生在1950年2月考入“西南人民革命大学”(今西南政法大学)学习,这是当时培训干部的培训班,据历史记载“西南人民革命大学”创始人刘伯承元帅。张祖涌在1950年5月毕业后被派遣率领工作队到新都参加革命工作,进行土地改革、减租退押、征粮清匪,并协助建立乡镇人民政府等工作。在1952年底,农村革命工作结束后,工作队员分别被分配到税务、银行、公司和学校等,张祖涌被分配到新都百货公司,负责业务管理工作,涉及民生用品糖酒、布匹等,同时打击投机违法行为,保障市民日用品供应,安定人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当时作出贡献并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

1957年,张祖涌被调入新都师范学校从事教育工作,担任中师语文课和初师历史课等,工作时间长达12年。另在业余时间参加科研学农,利用黄连、黄柏、三棵针等提取“黄连素”取得成功,医药公司进行收购取得经济效益,受到表扬。张祖涌先生也热爱诗词、楹联写作,在参加大炼钢铁时,写有《炼钢铁》诗:

“战场摆在张家山,个个英雄把战参。

高炉矗立吞矿石,红光照遍万重山。”

此诗由学校音乐教师谱曲后,在学生中间传唱,鼓舞干劲。在1960年,首次学校举办电化教学课程示范,自制图文声音并茂幻灯片和音乐片,有本校教师和外来客人参观学习,取得成功受表扬。1965年7月,新都县与新繁县合并,新都师范学校迁移到原新繁县委机关继续办学,张祖涌先生继续任教。在1969年,新都师范学校全体教师被下放到农村的河屯、新农、新民、竹友乡,开始举办初级中学,张祖涌先生在河屯乡负责承担二个班教学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

在1976 年,因为工作需要张祖涌调到新都中学(今新都一中)担任高中语文教师和语文教研室组长。为新都全县小学语文教师举办业务专题讲座,有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文字学”等。

在1979年,温江地区召开语文教育专业会议,要求总结语文教学经验,张袓涌组织全校语文教师讨论收集练习题、教案等,编写学术论文《关于议论文的写作教学》,同时担任温江地区语文中心组创始人,为全地区中学编写高中语文练习和课外阅读文选,一直干到1985年患癌症生病住院时,在病床移交自己所编写稿件。1980年温江地区师范专科学校邀请举办《有计划安排教材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专题讲座二天,参加有该校领导和中文专业四个班师生200多人。张祖涌先生桃李满天下,在采访的当日,其中有一位老先生教过学生,现为成都市鹏程运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刘茂元,他在回答记者问题时说道:“张老师教我的语文,教得非常好,教我们做人要有情有义,一定要有国家情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 考证升庵文化 弘扬优秀传统

1983年暑假,成都市教育局邀请部分骨干教师旅游云南昆明,参观昆明升庵祠,这是当年杨升庵故居著书会友之处,张祖涌先生纪录了当时的考察内容,在安宁温泉杨升庵题有“天下第一汤”,在太华寺杨升庵有题联:“一水抱城西,烟霭有无,柱杖僧归苍茫外;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在滇池杨升庵题诗十二首《滇海曲》云:

“蘋香波暖泛云津,渔枻樵歌曲水滨。

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

1984年暑假,新都一中组织高三班级教师到北京旅游,张祖涌随团参观故宫、颐和园、天安门、中南海、大会堂等,据考证当年杨升庵出生地北京东城区孝顺胡同,对收集杨升庵的资料收获满满。张祖涌老先生,研究升庵文化,也热爱书法,1998新都一中为纪念抗日英雄王铭章将军,建铭章碑林,张祖涌题写《铭园碑文》。

三 积极参政议政 参加文学创作

在1980年,张祖涌任新都县政协第二届常委和文教卫生小组组长。在任职期间,曾题《颂政协》诗:

“桂花开罢菊花香,共话宏图意气扬。

跨马挥鞭奔四化,湖水粼粼放金光。”

1981年,为庆祝建党六十周年,张祖涌参加新都县委统战部、县政协举行座谈会。在会上题《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诗:

“镰斧旗飘一花甲,砸碎锁链拯邦家。

黑夜明灯望红岩,漫江寒水渡金沙。

扫除四害建四化,待兴百废开百花。

精绘山河齐努力,腾飞且看我中华。”

张祖涌先生为苏东坡故里《题三苏祠》诗:

“启贤堂前诵嘉佑,木假山下念遗章。

雄赋两篇垂千古,何须载酒青衣江。

1983年,张祖涌参加新都县政协常委座谈会,当时商务印书馆正在发行征订影印的文化典籍《四库全书》,张祖涌建议购买丰富新都图书馆藏书,领导听到建议慨然同意指示相关部门进行办理,此书价格不菲,作为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收集,在当时四川省县级图书馆尚属首家。

1984年,他任新都政协笫三届常委,受委托为四川省政协撰写专稿《抗日战争时期的铭章中学》,分别刋登在成都市政协《成都文史资料》第二十九辑和新都区政协《新都文史》1994年笫十辑。张祖涌先生先后发表《奔赴新都投身革命工作》2013年第二十六辑《新都文史》,《回顾我在新都师范学校的十二年岁月》2017年第二十九辑《新都文史》,《我参加新都政协的回忆》2020年第三十一辑《新都文史》等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 研究杨升庵家族 百岁学者著书立说

1983年,新都县杨升庵研究会成立,张祖涌任副理事长,现为名誉理事长。当时上级单位决定编写杨升庵普及读物,搜集杨升庵传说,撰写杨升庵研究学术论文三方面工作,由张祖涌老先生主持编撰。张祖涌先生参加第一届杨升庵学术研讨会提交学术论文《杨升庵批判心学》。

1988年,参加杨升庵诞辰五百年纪念活动,发表论文《杨升庵墨迹浅析》(《四川文物》1988年第5期)。《<三国演义>主题歌词谁人作》(1994年11月17日《四川日报》),《论杨升庵哲学思想》(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杨升庵诞辰五百周年学术论文集》),1994年首先在媒体宣传推广杨升庵杰出的文化成就,《<三国演义>主题歌词谁人作》(1994年11月17日《四川日报》),2018年杨升庵诞辰530周年纪念征文《杨升庵俗文学研究》学术论文获优秀奖。会上赋诗《赞升庵》:

“桂湖滇池一水通,升庵谪戊赴南中。

五百周年齐赞君,济济一堂颂杨公。”

张祖涌老先生编著出版《杨升庵诗百首》、《明代学者杨升庵》、《皇帝之师状元父明朝首辅杨廷和评传》(四川人民出版社2016年)等著作,对挖掘杨升庵与家族文化提供重要的文献著作。

五 关注养生保健 健康长寿生活

张祖涌老先生有子女4人,二子二女,四世同堂,家风良好,保持良好的心态。在2024年6月,张祖涌老先生满100岁,这是因为有良好的心态与健康生活方式,膝下子女的细心照顾,老先生每天作息时间有规律,早上坚持做自编保健操。老先生饮食清淡,从不挑食,荤素搭配,从不吸烟,但偶尝小酒,张祖涌老先生平时爱看书,喜欢喝白开水。老先生平时多喜题诗,用毛笔书写诗词题赠友人,长期坚持写作,研究杨升庵及家族文化,老先生还常常挥毫舞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六 两代研究杨升庵 儿子张德全著《杨慎传》

张祖涌的儿子张德全,是新都杨升庵博物馆研究员,从事文物管理与研究工作,继承研究杨升庵文化,发表学术论文《杨升庵故里活动考》、《杨升庵与都江堰山水文明》等,著有《四川历史名人丛书杨慎传》《杨升庵金榜题名五百年纪念》等,在2023年父子共同撰写学术论文《杨升庵<二十一史弹词>与<三国演义开篇词>初论》获优秀奖。张祖涌先生坚持严谨的学术精神,从独特的方面研究杨升庵及家族,用辩证的方法看问题,学术与著作成果丰富,张祖涌先生与儿子张德全两代人挖掘并研究杨升庵文化在当地成为佳话,也是我们后学研究者们的榜样!

(文章编辑:眉州唐驳虎 资料来源/照片提供:张德全 注:新闻源自中国网首发,以上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