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璟璟

近日,寒潮横扫我国,北方多地最低温打破历史同期纪录,中东部出现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寒冷,孩子们的校服该怎么穿搭成了困扰家长们的一个问题。“校服必须外穿学生肿成轮胎人”“穿上校服变法式小面包”等成了网络热议话题。针对此事,福建、浙江等地陆续明确:请各校园提醒学生做好防寒保暖,不可强制学生必须穿校服或者制服入校,保暖最重要。(央视)

寒冬天气,校服怎么穿?这看似是个细枝末节的小问题,可是由于牵涉的群体众多,因而也就成了个大问题。一般来说,校服比较单薄,保暖性比较差,如果学生在校服里面添加羽绒服等保暖衣服,校服可能裹不上,即使勉强裹上,也不美观,有人调侃“像‘粽子’和‘面包’”。当然,美观与否还是次要,穿校服变“小面包”,由于难免紧勒、束缚感强,本身就是极其不舒适的。更有甚者,为了符合要求把校服“塞”上身,很可能牺牲保暖,这就属于因小失大了。

关于冬季的校服穿着原则,多地教育部门近来密集表态,“气温低可不穿校服”“寒天保暖最重要”。应该说,这并不是什么新通知,而不过是又一次的重申。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校服的规范与检查,更多属于学校自主管理的范畴。职能部门一般只会就此给出原则性、笼统性的倡议,至于说日常的具体实践,则是交由校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可是从现实反馈来看,还是有一部分学校管理者,机械、教条地执行所谓上级要求,而没有从学生切身利益出发,实事求是、动态灵活地调整着装要求。

需要厘清的是,无论是要求学生穿校服,还是强调“气温低可不穿校服”,最基本的出发点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更好地服务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平时要求“穿校服”,是为了营造一种严肃性、秩序感,减少奇装异服、选择困难、攀比心态对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扰动;而在严寒天气“可不穿校服”,则是为了让学生都能保持一个暖和、舒适的状态,从而能够更好地投入校园生活和日常学习……某些学校只看到“校服”的形式存在,而忽略了“校服”背后的价值本质,自然难免会做出一些不合理的决定。

校服的使用规范,始终是以学生的利益为核心考量的。倘若真正以学生为本、设身处地为之考虑,那么在不同场景下,校服的穿与不穿,就不会是一个无所适从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