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夜最长”的日子,我们最该干点啥?

冬至又叫做“冬节”,是整个冬季最重要的一个节气,冬至的时间一般都在阳历的12月21日到23日之间,而冬至一到,就意味着冬天真正降临,一年中最冷的“数九寒天”正式拉开帷幕!在冬至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在南回归线上的,所以北半球能照到的阳光最少,白天最短,黑夜最长,所以在天文学上,这一天被定为北半球的冬天正式开始。

冬至以后,白天会重新变长、夜晚会开始变短,但温度却并不会直接变得暖和起来,按照老话说那就是“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意思就是,经过了初冬时节的逐步消耗,地表积存的热量到冬至这天算是被全部消耗干净了,所以哪怕太阳光每天给北半球带来的温暖比前一天都要更多,但我们感觉到的温度依然是一天比一天冷,需要有一个触底反弹的过程,熬过九九八十一天,才能春回大地,真正重新暖和起来!

“古人认为,阴阳二气自然转化和阳气渐起,均始于‘冬至’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冬至”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更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周朝和秦朝时期,‘冬至’是一岁之首,举国相庆;汉代以正月为岁首,‘冬至’为‘冬节’,但这一天仍然和一年的第一天同样重要,所以‘百官绝事,不听政’,官府有‘贺冬’的仪式,官场有‘拜冬’的礼俗,民间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从唐宋开始,‘冬至’这一天盛行祭祖。而明清两代,皇帝会在‘冬至’这一天去郊野祭天,民间的热闹程度不输元旦。

作为民以食为天的吃货民族,咱们中国的重要节日当然离不开特色美食,但自古以来,民间过‘冬至’,各地传统习俗大不同,北方有的会吃‘冬至馄饨’,代表‘冬至’为‘天地混沌’之始;当然也有像东北地区吃饺子的,但我其实一直都想不通,张仲景在湖南发明的娇耳汤,为啥会在北方如此发扬光大,有知道答案的朋友还请留言告诉我。而在南方,冬至的习俗更是变化多端!江南地区普遍吃意寓‘团圆’的汤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吴川,人们素有冬至“吃姜饭”的习俗;姑苏人家,冬至的晚上得喝自家酿的桂花糯米酒;更南一些的地方,冬至会吃烧腊,寓意“加菜添岁”!但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冬至这一天,都寓意着和谐温暖、团圆美满,所以,今年的冬至,我们做该做的事也就清楚了,能回家陪爸妈、陪家人吃顿饭是最好的,而像我这种远在千里之外还在冰天雪地里出差的,那么也别忘了打电话、连视频,和家里人开开心心聊个天!然后,找上几个身边的朋友好好聚聚,养精蓄锐、整理心情,为阳气渐起、充满希望的新的一年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