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英魂寄千万雄鹰翱翔神州,

尽智魄载十亿慧芯呼唤华夏。

——《国务院给予江上舟同志挽联》

01

前沿导读

李爱珍,我国半导体材料领域的一位女科学家,她在2007年当选了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曾经她几次申请我国中科院院士,但是由于年龄原因,均没有成功。

最终美国一方知道了此事之后,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给予她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荣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学术研讨

李爱珍于1954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由于其成绩优异,在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上海冶金所进行工作。

在冶金所内,李爱珍学习跟化学研究相关的工作,她从普通员工开始,一步步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在后来被冶金所提拔为正式的科学研究人员。

后来,国家开始注重新兴科技的基础建设发展,以工业、农业、微电子产业为代表,开始找寻国内各企业高校的领域人才,并且提供给这些人员出国学习的机会。

李爱珍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被她的导师邹元院士推荐过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0年,李爱珍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电子和计算机工程系(ECE)半导体研究室做访问学者。

依托她在相关专业积累的知识,一步步从最开始的化学领域转型为半导体材料领域。她去到了贝尔实验室,见识到了分子束外延技术,并且开始在该技术上面进行深度学习。

1982年,李爱珍学成回国,她来到了中国科学院沈阳科学仪器厂,开始在半导体材料领域带队发展。李爱珍一直生活在南方,她在东北的黑土地上咬着牙苦干了三年。

1984年,在分子束外延国际会议上面,由李爱珍报告的论文、中国科研人员开发的分子束外延高新技术,让国外的同行们虎躯一震。

在经历了几年的时间研发,李爱珍团队开发出了5-8毫米波段的量子级激光器,推动了中国半导体设备的技术发展。

在研发产品期间,李爱珍发表了200余篇论文,21个发明专利,这些论文和技术专利,给后来的研发人员带来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申请荣誉

1999年,63岁的李爱珍第一次申请中科院院士的荣誉,但是由于她并没有多为院士的推选,所以在第一次评价的时候,她落榜了。

2001年,李爱珍再次申请中国科学院院士的荣誉评选。当时的评选条件是65岁以下的参选人员,需要两位及以上的院士进行推荐,65岁及以上的,需要六位及以上的院士推荐。

但是当时李爱珍的年龄已经65岁了,需要6位院士进行推荐,才有可能获得中科院院士的荣誉。但是李爱珍常年投入到技术开发当中,并没有太多的人际交往,最终她没有获得6位院士的推荐,落榜了。

2003年、2005年这两年,李爱珍先后申请中科院院士的荣誉评选,但是全部落榜。

2005年,李爱珍在第三世界科学院第15届院士大会上,被授予了第三世界科学院工程科学奖。并且她是中国首位,获得此殊荣的科研人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7年,在李爱珍71岁的这一年,她受到7位院士的推荐,再次申请中科院院士。

就在同一年,她收到了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邮件通知,自己被美国评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并且她还是中国首位被美国国家科学院评为外籍院士的女科学家。

这个信息来的很突然,李爱珍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被美国评上外籍院士的。

美国外籍院士的评选流程也并不简单,需要层层审核。首先是不接受任何个人申请,其次是由院士 、31个学科组、6个学部、科学院主席团在全世界科学家中层层挑选 。

其拥有的2025名本土院士和387名外籍院士中,200多位是诺贝尔奖得主。

在这种情况下,李爱珍被评为美方外籍院士,美方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拉拢她。

随后,美国的相关研究院向李爱珍发起了邀请,希望她能来到美国工作,并且将给她丰厚的待遇、荣誉加身,李爱珍婉拒了美国的邀请,她依然选择在留在自己的国家。

李爱珍经常跟她的学生讲:“任何一个人都会在地球上消亡,你再有名,离开这个世界后很快就会被遗忘,但是中国这两个字永远在地球上存在。所以你的生命价值,就是要为我们国家争取荣誉。”

04

行业情况

我国的半导体领域本身不缺技术人员,缺的是对于人员的尊重。上海市是中国最开始扶持微电子产业链的城市,也是中国目前半导体行业战斗力最强的城市。

江上舟在去世之前,把中芯国际、上海微电子、中微半导体等多个头部企业带入发展的正轨阶段。在他去世之后,上海市的半导体产业发展又进入了缓慢的冬眠期。

技术发展的基础建设是科学知识,像李爱珍这种从基础建设发展起来的半导体行业人员,有很强的科技战斗力。

光是从美国给予她外籍院士这件事,就足够能看出李爱珍的重要性。换个方面来说,李爱珍更加合适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个殊荣。

往期经典回顾:10万+阅读量

往期经典回顾:100万+阅读量

觉得文章6,点下【赞、在看、分享、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