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充满紧张气氛的讲座现场,一位外国记者提出了对金一南将军极具挑衅性的问题。他声称志愿军依靠“人海战术”打赢美军,暗示这种胜利不足为道。金一南将军淡定地反驳:美国当时带了15个“小弟”一起和志愿军对战,而且装备水平远胜志愿军,要说搞“人海战术”也是美国人先搞,怎么能说志愿军胜之不武呢?他的言辞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充满智慧,让那位记者无言以对,只能默默低头,尴尬地避开众人的目光。

金一南将军的回应不仅是对那位记者的反击,更是对历史事实的辩护。他解释说,志愿军的参战总人数达290万,并不意味着同时在战场上的兵力。实际上,志愿军采取的是轮换作战方式,始终保持约130万的兵力,而联合国军的兵力大约为120万,双方实力相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外国影视作品中,志愿军常被描绘为野蛮、凶狠,用人海战术压倒敌人。然而,真实的历史却大相径庭。志愿军高度重视战术配合,擅长“三三至”战术,强调互相掩护,从未盲目冲锋。连、排级别的进攻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士兵们分散开来,在迫击炮和机枪的掩护下,有序进攻。每场战斗后,都会有总结会议,表彰优点,指出缺点,以期在下一次战斗中实现更完美的战术配合。

在大规模作战中,志愿军更是展现了卓越的战术智慧,采用穿插战术,以团、营为单位,在敌人的薄弱环节发起渗透,对敌军进行分割包围、歼灭。这种战术使联合国军措手不及,直到李奇微上任后,联合国军才开始采取有效对策。

志愿军使用的武器大多是缴获的日军和国民党军装备,与联合国军的现代化装备相比,显得陈旧。然而,即使在装备上处于劣势,志愿军依然展现出不凡的战斗力。反观联合国军,在上甘岭战役中多次集结重兵对志愿军发起攻击,却缺乏有效的战术,其所谓的“人海战术”在这里反而更加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联合国军与志愿军的长达近3年的对峙,尽管尝试了各种战术,却始终无法击败志愿军。随着战争的持续,联合国军官兵逐渐产生了厌战情绪,强烈希望战争早日结束。同时,美国国内对战争的巨大投入和缺乏显著成效的反响,导致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日益增长。最终,在民众的强烈反战声浪中,美国政府不得不选择与志愿军谈判,双方于1953年达成停战协议。

朝鲜战争对美国来说,是一场耻辱的失败,许多战役被列入军校教材,成为后来军事家研究的重要课题。但对于一些人来说,为了挽回颜面,他们编造了种种谣言,诬称志愿军依靠人数优势获胜,这种荒谬的言论既滑稽又可笑。

最终,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的胜利,得益于出色的战术配合和官兵们不畏生死的精神。他们在严寒中伏击敌人,即便身陷火海也坚定不移。这种勇气和毅力,是志愿军战胜敌人的坚强后盾。此战虽胜,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数万官兵壮烈牺牲,包括毛主席的亲儿子毛岸英。我们在享受和平的今天,不应忘记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