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3.3 中庸之道管理的八种实践管理艺术

孔子的中庸思想,是理性智慧和思辨哲学的集中体现,也是一种成熟的管理观念。中庸思想的管理智慧在实践中包括决策艺术、变通艺术、用人艺术、授权艺术、沟通艺术、口才艺术、激励艺术和魅力艺术八个方面。

1. 执其两端——决策艺术

任何事物都没有必然的对与必然的错,这就给领导者决策带来了难度。事后诸葛亮,再聪明也是枉然。儒家正是看出了这一点,从经验中找到了一种充满智慧的中庸方法,即“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在避免极端的前提下,先抓住事物背向的两个点,然后选择胜数最大和风险最小的中间部分。这是一种权衡术与平衡术,一种高明的艺术,历千年而不衰。

2. 执中行权——变通艺术

中庸是一种“权变”智慧,权,即权衡,把握事物的利害; 变,即时中,也就是与时俱进。中庸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权”,即掌握变化。中庸不是一成不变的,否则将没有生命力, 它是在变中求得中和,变中掌握“为我所用”的时机。守“中” 的原则虽是不变的,但对“中”的理解则是因人而异,因事而 异的。在某一场合被认为是中庸的东西,改变了外在条件就不 再是中庸了。所以智者应该根据变化了的条件去确定自己的行 事准则,为“时中”,也称为“行权”。

3. 栽者培之——用人艺术

《中庸》说:“天之生物,必因其才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孔子按人的行为分为三种:狂、狷、中行。“狂”者进取,但偏激,言行不一定能一致。“狷”者,谦虚谨慎,但没有很高的理想抱负。最理想的人格是“中行”,也就是兼有 “狂”“狷”两者的优点,而无它们的缺点。“中行”,就是孔子中庸用人艺术在人格理想上的体现。

4. 大德受命——授权艺术

孔子常常将君子与小人加以对比。君子重义,故能尊重对方不同于己的意见,又能和谐相处;小人重利,只有利益相投才能同处,但一遇利益冲突或意见相左,便不能相互尊重、和谐共处。授权的前提是“和”,在不同的人身上提取智慧,然后把权授予不同的人,这是一个领导者的高明之处。

5. 好察迩言——沟通艺术

掌握中庸智慧,把握沟通艺术,在自己的群体或团队中就可以缓和各类矛盾。在不违反根本原则的前提下,它像一道润滑剂,把上下属之间因观念意见分歧的摩擦而可能产生的矛盾及时化解。摒弃太过极端的做法和偏激的思想,少生许多不必要的烦恼,在可能的冲突中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及时维护好彼此的关系。

6. 从容中道——口才艺术

领导掌握口才艺术当以“人和”为前提。能说会道,只有让人心悦诚服,才能有说服力、感召力,才可以化解人际间的紧张与冲突,有利于组织的建设与稳定。一个领导者在工作中经常要回答一些问题,例如,谈判、答复就是一门艺术。当对方提出问题,你可以表示诚心接受,也可以表示异议不满,但不要被人牵着鼻子走。有时,答非所问是策略,牛头不对马嘴是战术。对于谈话中的问题不要彻底回答所提的问题;不要确切回答对方的问题;让自己获得充分的时间来思考。

7. 宽柔以教——激励艺术

中庸的领导艺术最好的诠释便是“知性好相处”。一个领导者对被领导者要了解,只有及时调整自己与对方的人际关系,把握好赞美与批评的方法,这才是领导者所应该具备的情商、心商。利用各类人才为自己效命,最终成为一位卓越的领导者!

8. 正己无怨——魅力艺术

中庸是对过激行为的校正,对错误倾向的纠正。儒家并不绝对排斥功利,而是反对急功近利、不安分守己、好高骛远。孔子三个月不被启用,便主动推销自己,他还说,为了挣钱, 他可以去当车夫,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个领导者从内功练起,修养自身,提高自己的德行与才能,那么必然会以自己的魅力吸引一群人,凝聚一群人。

总之,对于领导者来说,中庸之道是一种精深的生存智慧和生命境界。中庸和谐,是一种智慧的提升,也是一门精湛的领导艺术。

本文节选自段俊平先生国学管理经典著作《从卓越到中庸——中国化的管理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段俊平:著名国学专家、著名书法家、知名管理学者。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硕士;香港城市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北京大学访问学者;民建中央文化委委员;受聘于海内外多所大学,担任国学、书法及管理学教授。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东城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诗词学会副会长、京麓书院院长、爱维龙媒管理咨询集团首席专家及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