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信县第一实验学校以“四名”引育行动为强大动力,按照“13578”办学策略,以“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让每一个置身其中的生命都感受到尊严和幸福”的办学理念,以培养“高尚品德、高超才能、高质体魄、有家国情怀、有责任担当、有理想追求追求,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育人目标,积极营造“团结、严谨、务实、奋进”的校风,把教育办成学生喜欢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党建引领凝心铸魂

阳信县第一实验学校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职工的先锋模范作用,打造“四名引育•红心向党”党建品牌和“123456”支部工作法,将党的建设与学校各项工作深入融合。开展党的二十大专题学习、系列党史学习教育,认真组织“学习强国”和“灯塔大课堂”学习,不断增强教师队伍的“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学校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课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学校、进课堂、进大脑”;组织全体党员赴渤海革命纪念园接受党史教育、“七个一”党员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每周组织党员开展“靓我阳信”卫生清洁行动、借助学雷锋驿站开展了多项“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2023年4月14日,在哈工大初中党组织书记培训上,齐爱军校长做了《四名引育培根圆梦,红心向党杏坛铸魂》的专题讲座,介绍学校党建工作先进经验做法,推动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创新发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荣获滨州市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先进学校、滨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滨州市“一校一品党建品牌示范校”、阳信县党建业务融合试点学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立德树人 安全守护

1.德育润心向未来

积极开展德育一体化实践:鼓励学生从课堂走向校园、从校园走向社会,让学生乐学、善学,会生活、会做人。德育活动课程化,享受全程陪伴。学校在开学的第一周开展培养习惯的“入学课程”,学期最后一周完成学会感恩的“离校课程”。书香阅读常规化,丰厚文化底蕴。每班一节阅读课,每天阅读1小时,每周一次阅读分享,每月一期好书榜,每学期评选一批阅读“发烧友”。德育表彰规范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校定期开展“小淑女”“小绅士”“阳光男生”“秀慧女生”评选,以及“六必须”养成教育等活动。

稳步推进学生核心素养高质量发展:落实“双减”政策,实施“1+1+3”培养体系。围绕核心素养,每个学生至少培养一项兴趣特长, 艺体素养持续提升。特色社团活动开展、《学雷锋美术作品展》、校园艺术节、《爱粮节粮》美术作品展评,大量优秀艺术作品涌现;大型团体操展演《扇舞飞扬》登陆《学习强国》、省教育电视台等宣传媒体,影响深远;我校校歌《未来有我》经典传唱;开展丰富的体育健康活动、参与多项赛事频频获奖等,实现学生健康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落实家校共育,全环境立德树人。搭建多个家校沟通平台,通过学校公众号和班级视频号宣传、教师家访、家长开放日和家庭教育讲座等途容.形成家校共育、全环境立德树人合力。深耕育人之本,筑牢育人防线。注重师生心理健康,开通心理援助热线、开设班班“心语信箱”、开放“学雷锋驿站”,打通心理疏导、家庭教育,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认真抓好学生劳动教育。建成现代劳动教育基地“萌园”,加入全国“行知行”实践教育课程联盟,开发五育融合十大类实践教育课程,组建了以劳树德品格美、以劳增智思维美、以劳健体体质美、以劳修身习惯美、以劳养性勤劳美、以劳传承匠心美、以劳创造创新美、以劳助人奉献美,以劳体验敬业美的“五育十美”实践教育课程群。借助中国科学院和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组委会举办的“太空种子种植”活动开展火星农场项目学习活动,打造以“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为主的创新劳动教育课程,培养适应未来需要的人才。

学生培养结硕果:创新教育模式《三步走的基础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施》荣获山东省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九年一贯制学校”一体两翼”学生创新素养培育模式的探索》被推选参评山东省基础教育改革项目。学校获得山东省人工智能科普示范基地称号。8名同学在第三届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山东省赛)中获奖。3月18日,在第九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首届山东省青少年科技节比赛中,我校参赛3项作品全部获奖,其中2项作品获市二等奖,1项作品获市三等奖。5月11日,在山东省幼儿及青少年人工智能素养等级测评中,我校有11名同学通过机器人一级、二级、三级。

2.平安校园护成长

学校建立了领导值班、教师执勤、保安值守“立体式”护学岗,为学生安全保驾护航。

学校以防溺水、防诈骗、交通、食品卫生、消防、学生双休假期和心理安全为重点,严格落实课程方案,开齐开全课程;定期进行演练活动;落实1530安全教育机制,健全教案、记录、保证书等材;完善周末及节假日安全提醒机制,每天温馨提示,重点节点提醒。

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扎实有效。获得市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食堂,今年在省市县七次各级检查督导中深得好评。先后被授予滨州市“清洁厨房示范单位”、“山东省中小学校星级食堂”称号。

三、强课提质彰显特色

强师成果显著。学校实施名校、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四名”引育工程:落实县“五个一”工程事项,组建了7名省级以上专家组成的专家库成员,并重视发挥高级人才引领作用。着力加强和改进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与管理, 通过青蓝工程、主题教研、送教助研、线上团建等方式,促进学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每个月都开展“强师德,铸师魂”的专题教育活动,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分享、时时受教育”,不断完善师徳师风建设制度;开展“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等评比活动,以“1237n”共同体梯级培养模式为行动主体,大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现有省优秀教师1人,省特级教师1人,正高级教师3人,齐鲁名校长1人,齐鲁名师1人,齐鲁名师工程人选1人,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1人、市级荣誉称号12人,市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21人,县级64人,市县“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1人,成员46名;市县名师岗位9人;省专家库成员7人;省培项目参与人员10人;市名师培养提升工程11人。

坚守师德初心。定期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各类文件及法律法规,引导教师明确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学校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规章制度,引导广大教职员工以自身的和谐包容浸润学生的心灵,以自身的积极主动振奋学生的精神。学校通过召开师德论坛、师德先进个人评选、优秀教师评选和表彰大会,弘扬正能量,发挥榜样引领作用;举办读书分享会,共享职业成长感悟,让教师在静心阅读中加深对职业的理解,在交流碰撞中得到思想境界的升华。

立足课堂教学。积极推行“学本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践行“适合课程”理念。

细化教学管理,夯实教育教学常规。首先,抓好常规、抓严细节、抓实过程,是夯实教学管理的关键。扎实推进“作业革命”,促“双减”有效落地。进一步完善“三三五一”主题单元式作业设计模式,研制具有一实特色的“增效减负提质赋能”主题单元分层套餐作业本,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

打造高效“适合高效课堂”,实施“选课走班、全员导师制”,落实“学、导、练、展、测、评”的学本理念,不断完善“四案一体”、“五学”、“六导”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学习、享受学习。“选课走班”给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让每名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基础选择适合自己的授课教师和学习资源,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选课走班经验《让理想在“走动”中践行》在2022年3月《山东教育报》发表。

拓宽课后服务渠道,提升课后服务品质。积极创造条件,开展课后服务工作,作业辅导力求兼顾全体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音乐类社团9个、美术类社团8个、体育类社团15个、创新类社团5个,丰富了学生的课后服务生活,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助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探索九年一贯制衔接教育。近年来,学校从小初衔接的教法学法、课堂模式、资源开发、心理适应等方面入手,统筹规划九个年级的衔接教育。不断改进适合课程,重构教研组,打破小初教学隔阂;打破学科壁垒,促进课程综合化;教法学法衔接,构建“一课题四阶段一载体六环节(1416)”的新型学本课堂教学模式;打破评价壁垒,建立中小学“学分制”一体化评价体系等。经过近3年的实践探索,小初衔接育人成效逐渐显现。改革经验《适合教育,让人生出彩》在《教育家》2023年第5期发表。

最新科研成果:省级课题《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初衔接策略研究》以及学科育人市级专项课题2项、名师工作室专项课题3项本学期末完成结题鉴定材料的整理与上交,9个县级课题结题,目前在研市级课题3项,县级课题11项。

2022年我校获评首批滨州市教学管理示范学校荣誉称号。2023年荣获全县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

四、声名远播 扩大影响

学校宣传工作 ,内聚力量外塑形象,为学校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领导下,加大团队建设力量,紧紧围绕学校工作大局,推动学校宣传工作走向更高层次的平台。本学年我校家校共育工作《家校共育纳入发展全局》登上《中国教育报》,报道了我校探索家、校、社协调与人模式的新成果;《滨州市阳信县第一实验学校被评为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稿件在国家级媒体《人民网》刊发; 《山东教育报》报道我校《聚“五共”合力 护学生成长》;学校的《喜迎二十大剪纸作品展》、《十月海棠红——丰收节》、《假期创新实践作业展》、《学雷锋美术作品展》、《书香润校园》、《扇舞飞扬》等10篇教育活动都被山东教育电视台报道,同时发表于山东教育发布;《滨州日报》整版刊发了我校的文明校园建设《文明之风遍吹美丽校园多彩活动助力育人成才》,《小卫士常态化巡查共建共享文明校园》、《阳信县第一实验学校作典型发言向全国同行分享家校社共育经验》、《活力课桌舞》、《强力支撑 助力阳信女教师捧全国大赛大奖》、《阳信一教师在全国优质课大赛中获一等奖》等10余篇活动被《滨州日报》宣传报道;另外我校的科技活动,体育活动,读书活动,传统节日活动,党建活动,劳动教育、课后服务特色活动等近300项活动被阳信手机台、电视台、滨州大众网、齐鲁壹点等融媒体纷纷报道;《书香润校园》、《扇舞飞扬》等四件作品登陆《学习强国》。学校宣传工作扎实有效,提升了社会满意度,教育工作引社会各界瞩目。学校荣获全市教育系统信息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五、服务民生办实事

创建更舒适的学习环境:投资210余万元新建1000千伏变压器一套、教室安装空调200多台;建设高标准劳动教育基地:投资45万元新建劳动实践基地一处,种植中草药、航空种子植物、五谷等作物40多种。建有芙蕖园、动物园、农耕文化展示园、无土栽培示范园等,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实践的劳动场所;实施防水、亮化改造工程:投资40万元对教学楼、综合楼等进行屋面防水施工作业、学校整体亮化改造工程;协调县城投集团投资100多万元为学校重建综合楼前广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顾过去,创造未来。学校将持续“转作风、提标准、勇担当”,让教育信仰成为自己的心灵图腾,凝心聚力,团结奋斗,不断推动学校高品质发展,努力办一所大气的学校,一所有正气、有底气、有名气的学校,一所让全体师生都感受到尊严和幸福的学校。为擦亮教育名片,续写教育辉煌,建设现代化幸福阳信,跑好第一步、跑赢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