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心则乱所著的小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盛明兰的闺中密友余嫣然可谓是一位出身高门,家世显赫的嫡女。

尽管她的父亲只是个从三品的侍郎,可她的祖父却是清誉满天下,并获得先帝亲题“克勤慎勉”四字以为嘉奖的前内阁首辅。所以,余嫣然是有资格与公侯之家谈婚论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不巧的是,余嫣然因为母亲去得早,她的父亲在另娶后偏爱续弦所生,继母则又为人跋扈,待她并不好,因此她就只得养在祖父、祖母跟前,同二老在登州老家居住。

尽管余阁老夫妇待孙女余嫣然极好,可余阁老许是只擅长谋国,不擅长内宅之事,而余老夫人虽是出自书香门第,却因为余阁老严于律己,不曾纳妾的缘故,一辈子过的顺风顺水。

所以二老就没有像盛老太太那样,去刻意点拨和培养自己的孙女,以至于让余嫣然成为了一个空有美丽的容貌,却不会算计,不具有任何心机手段的人。

可像余嫣然这样的高门嫡女,若是嫁人则应是要嫁与门当户对的人家,可最终她却远嫁云南,嫁给了一位年长她许多岁,因有腿疾而不能出仕的人,这就让人不得不感慨,余嫣然纵然是高门嫡女又如何?不会算计的她,就只能低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余嫣然性格柔弱,不会算计

在《知否》原著中,顾廷烨为了能让曼娘进门,就打算迎娶一位正室夫人。经过打听后,他得知余侍郎家的长女余嫣然,不仅生得高挑细腰温婉可人,而且还素有贤惠大度之名。

于是他便请平宁郡主为媒人,代他上余家求亲。

而余嫣然的父母,则因贪图顾廷烨所给出的彩礼,就应承了这门婚事。可当消息从京城传至登州后,余阁老却没有答应,他为了孙女,想要好好地打听一番。

在经过一番调查后,余阁老得知顾廷烨是个从小就飞扬跋扈,长大后又常和一干公侯伯府的败家子们走马观花的纨绔子弟。

尤其是听说顾廷烨还有眠花宿柳、包养外室的行为,于是他就坚决不肯同意这门婚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余嫣然的继母,为了能攀附上宁远侯府,以及为了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就撺掇余侍郎,执意要促成这门婚事。

为此,余嫣然的祖父和父亲就开始打起了擂台。

而在这个过程中,处于两难之境,不愿意祖父和父亲争执不休的余嫣然,因为继母将自己的婚事闹得人尽皆知,恰好又被明兰问及此事,于是就哭着说:

“想来爹爹也不会坑了自己闺女的,姑娘家总是要嫁人的,我叫祖父也别东查西查了,横竖嫁过去便是。”

听余嫣然这番说,明兰当即吃了一惊,回复道:

“你可不能稀里糊涂地嫁了呀!女人这一辈子一般只能嫁一次,一次只能嫁一个,你这会儿要是不长个心眼,回头悔都悔不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明兰看来,女子于婚姻大事中,应当仔细慎重才是,哪有像余嫣然这般,因为不愿自己的祖父和父亲起争执,就同意嫁人的道理。

而且,余嫣然显然没有想过,她的父亲和继母,是为了他们的利益而考虑,若是她嫁过去后和夫家产生了矛盾,日子过得不好,娘家人因为收了好处,便不大可能为她撑腰。

更何况余嫣然没有意识到,她因为担心祖父和父亲闹矛盾,就打算妥协,同意嫁给顾廷烨,这种心理和行为,其实是在逃避问题。

而像她这样既不敢面对问题,又不能解决问题的处事方法,只会让人觉得,余嫣然柔弱可欺。

所以,明兰便劝余嫣然说道:

“嫣然姐姐,我知道你不愿祖父母与你爹打擂台,可你也当想想自己!你那后母我虽没见过,可也听说了些,并不是个好相与得,说句难听得,若是你嫁得如意了,她保准会抢着来仗你的势,你若受了委屈,你说她会给你撑腰出头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明兰劝自己为婚事而多加打算的话,余嫣然听完后,心里也不过是陡然生出一股勇气,决定将自己的婚事交给祖父处理而已。

她仍是不会算计,不明白她大可利用顾廷烨身为宁远侯府二公子,为何不在京城中寻找良配,却看上了远在山东登州的自己为由,点明顾廷烨这般舍近求远的求亲,恐怕是居心不良或者目的不单纯云云,让自己的祖父祖母设法推掉这门婚事。

所以,当京城传来顾廷烨拜访了自己的父亲,宁远侯府的顾老侯爷又送来一封言辞恳切的求亲信后,也就不怪余阁老夫妇的态度开始松动,认为将她嫁过去,也未尝不是一桩好亲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当曼娘找上门来,余嫣然却没办法应对,只会哭

当曼娘在得知顾廷烨将要娶余嫣然为正室夫人后,她出于独占顾廷烨的心理,就带着一双儿女,从京城远赴登州余家,打算搅黄这门婚事。

而面对曼娘当街跪求让自己喝她敬的妾室茶,余嫣然因为不会算计、缺少心机和手段,不明白曼娘的要求,实在是没有任何道理可言,所以,她当即哭得是手足无措,拿对方毫无办法。

于此,先不提余嫣然的无力应对,让惯于做戏的曼娘抓住了机会,通过在余府门口哭闹不休,引来大批看热闹的人,如此是既折损了余府的颜面和清誉,也污了余嫣然的清白和名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不提曼娘的行为让余阁老夫妇一个气得吐血晕厥,一个突然间面对这种情况,心理大受刺激将要撑不住。

只说明兰恰好来跟余嫣然告别,见到曼娘大闹余府后,她是怎样解决曼娘一事的。

说起来,明兰替余府解决曼娘哭闹一事的方法很简单,第一是将曼娘请进府中,避免让外人继续看热闹的同时,也方便让余府利用主场优势。

第二是理性看待问题,牢牢占据一个理字,无论曼娘是装可怜,还是狡辩,明兰都不受对方情绪的影响,把话说得很清楚:“纳妾不是主母喝杯茶的事。”

在等到曼娘无话可说,开始撒泼,假装要寻死时,明兰则先用话语将对方堵住,指出曼娘的行为,是既陷余嫣然于不孝不义之境,又败坏了她的名声。随后,则提出让曼娘自己选,是她自个走出余府,还是被捆了手脚,丢上回京的车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明兰如此老辣的应对之法,本就不占理的曼娘自然是灰溜溜地离开了余家。

可是相比较明兰几句话就镇住了曼娘,余嫣然在面对曼娘的哭闹时,除了哭,就只会说:

“你还不快起来,我不会受你的茶的!你快走!”

又或者是:

“你先起来吧,我,我不会让你死的……”

这不禁让人在想,既然曼娘的行为本身就不占理,余嫣然作为高门嫡女,不说利用家中的权势来解决问题,最起码她也大可底气十足地来处理曼娘,反正对她来说,最坏的结果也无非是退了顾家的提亲而已。

可余嫣然从头到尾就只会哭,根本就没办法解决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低嫁,对余嫣然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经过曼娘大闹余府一事后,余阁老夫妇已然明白,他们一直疼爱的孙女余嫣然,着实是个不会算计,没有心机手段的人。

若是还依照门当户对的规矩来说亲,只怕余嫣然嫁入权贵官宦之家后,日子必然会过得不顺心。

于是,余阁老就以迅雷之势为余嫣然订了一门亲事,对方是余家远在云南的故旧之家。

“亲家远在云南大理,当地的名门段氏不知第几个嫡孙,比嫣然大了许多岁,据说人品很好,至今未能说上合心意的亲事是因为有腿疾,因此不能入仕。”——《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第39回

而余嫣然在嫁过去后,对方待她也极好,这一点从她后来多次给明兰来信,以及每年给明兰寄来当地特有的白茶就能看出几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是,余嫣然的婚事,是她的祖父经过考量后,认为她所嫁之人,既然比她年龄大又有腿疾不能出仕,则必然会待她好。

如果对方待余嫣然不好,那么以自己的家世,则能为孙女撑腰。

从这一点来看,低嫁,对余嫣然来说,就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