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甄嬛传》中,余莺儿最开始不过是个在倚梅园负责打杂的小宫女,处于后宫“食物链”中的最底端,妥妥的小人物一个。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物,却靠着在除夕之夜,偷听到的一句“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以及皇帝和甄嬛的对话,竟然成功地逆袭上位,由一介宫女,跃升成了皇帝的嫔妃之一。

这样的阶级跃升,让人不得不说,这机会果然都是留给有准备(胆大)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余莺儿如果仅仅是如此倒也罢了,可偏偏她在后宫这个“名利场”中迷失了自己,浑然不顾自己是个“冒牌货”并且还毫无才情的事实,竟仗着皇帝的宠幸,开始各种作妖。

尤其是她在得到华妃的赏识后,变得更加目中无人,行事也越发刁蛮起来。

诸如她在皇宫中夜半高歌、跟华妃一伙嘲讽皇后无能、私自下令将品级比她高的欣常在关进慎刑司,乃至于“报复”皇帝贴身的太监小夏子等等,可以说桩桩件件皆是有违宫规礼法的作死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余莺儿的一系列有违宫规和潜规则的作死行为,皇宫中但凡是有见识的人,都认为她将来必然没有好果子吃。

就如崔槿汐所评价的那样:“她骤然受宠,已经让很多嫔妃都不满了,如今又这样不检点,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可是,面对着这位擅长唱昆曲,能讨得皇帝宠幸的妙音娘子,面对着这位有华妃在背后撑腰的余答应,后宫中一众嫔妃们,可以说是反应不一,每个人的想法和做法都截然不同。

比如沈眉庄,她在面对余莺儿的无礼举动时,选择的是忍一时风平浪静,会告诫贴身宫女采月,说不要去议论她,免得给自己招来是非。

又比如淳儿,性格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她,面对余氏的蛮横举动,感到的是害怕,会被吓得到甄嬛那寻找安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皇后,她在听到被褫夺“妙音娘子”封号的余莺儿又复得圣宠时,选择的是放纵不管,任由她闹得太出格,到时交由太后出面进行责罚。

以上三人暂且不提,单说皇帝诸多的嫔妃里,唯有一人敢于直面风头一时无两的余氏,敢于去硬刚对方的无礼和刁蛮。

这个人就是甄嬛。

那么问题就来了,处于装病避宠境地的她,凭什么敢去硬刚正得圣宠的余莺儿呢?我认为原因有两个。

01、家世和地位带给甄嬛的优越感

在《甄嬛传》中,论及家世,甄嬛由于出身汉军旗,她的父亲甄远道乃是官居正四品大理寺少卿,可以说甄嬛的家世非常好。

她虽然不是世家女子,却也是官宦人家出身的千金大小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余莺儿了?

根据华妃问她会唱什么曲时,余莺儿的回答:“《游园惊梦》,是嫔妾父亲教的。”

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余莺儿根本无家世可言。

为什么这么说了?

因为古代正经人家教导女儿,没听说有教女儿唱戏的。

余莺儿的父亲教她唱戏,那么她的父亲很有可能就是一名戏子或者是从事于戏曲这一行业。

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戏子乃是不入士、农、工、商四民之列,同娼优、衙役等一道,位属于社会底层的民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论到地位,甄嬛虽然和余莺儿同属皇帝的嫔妃之列,一个是“常在”,一个是“答应”。

但是,“常在”的位分要比“答应”高一级(具体可参考《清史稿·后妃列传》)。

再加上甄嬛是经过选秀女,经过层层选拔,通过帝后审看后,被授以“莞”字封号的“莞常在”。

而余莺儿则是宫女出身,经过皇帝临时宠幸后,由“官女子”晋升的“答应”,并且她还是个没了“妙音娘子”这一封号的“答应”。

因此两人的位分看上去虽然差别不大,但甄嬛的地位,要远高于余莺儿。

而正是因为家世和地位要远高于余莺儿,所以甄嬛在听到沈眉庄讲起余莺儿被皇帝宠幸的事情时,显得是并不怎么在意,不假思索地回复眉庄道:

“皇上看上宫女也是常有的事,不过皇上再如何宠她,她的出身搁在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甄嬛之所以会显得不在意,倒不是她无知浅薄,而是家世和地位带给她的优越感,所下意识的使然。

02、思维认知不同,让甄嬛有底气

关于思维认知上的不同,我以甄嬛和余莺儿在御花园第一次见面时的对话来举例说明。

话说甄嬛在听眉庄说皇帝宠幸了倚梅园中的一个宫女,也就是余莺儿时,曾特意问了一句:“是倚梅园?”

沈眉庄回答说是,

当时,甄嬛心里就明白,余莺儿不过是个冒名顶替的货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余莺儿在得宠之后,做出了一系列有违宫规礼法的事情,将她暴发户一般的心态尽数展露于人前。

似她这种张狂的做派,连普通的宫女都忍不住去腹诽和讽刺,甄嬛又哪里会瞧得上?

因此,当她们俩在御花园第一次见面时,就有了甄嬛硬刚余莺儿的一幕。

当时,余莺儿见到甄嬛,态度特别狂妄,尤其是在得知对方是碎玉轩的莞常在后,居然说道:“宫中有莞常在吗?我可从来没听说过。”

甄嬛闻言,连话都懒得说一句,就那么坐在秋千上,显得完全不在乎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后宫里嫔妃众多,可有封号的嫔妃却很少。

若是一个思维活泛点的人,在见到传言中抱病在身却有封号的莞常在后,无论无何都不会去刁难对方。

可余莺儿了?

她先是走到甄嬛跟前,极为敷衍地行了礼,然后被甄嬛问及你怎么有雅兴出来走走?

余莺儿是连讽刺带显摆的对甄嬛说道:

“我要服侍皇上,哪像莞常在这么休闲自在,不过我有句话要奉劝莞常在,要是姐姐身患顽疾,就不要出来,免得让人沾了晦气,平白招人嫌。”

在听到余莺儿这番极为无礼并且还充满攻击性的话时,甄嬛脸上是毫无波澜,其内心里大概在想:她这话说的,层次也未免太低了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乎,甄嬛接下来就巧妙地将话给顶回去,对余莺儿说道:

“听闻皇上向来喜欢礼仪周全之人,可是刚才余答应见到我,并未向我行大礼,可见是对宫中礼仪还不熟悉,不如这样,我让侍女示范一次,也叫答应好好学学。”

甄嬛话里的意思,有两点,一是你余莺儿借皇帝的宠爱才如此刁蛮,那么我就拿皇帝的名头来治你。二是告诉余莺儿,你其实连我的侍女都不如。

余莺儿自然是听懂了甄嬛话里的意思,只是自以为得势受宠的她,又哪里能忍受这样的教训了?

她当即就嚣张地骂道:

“你只不过是一个入宫无宠的常在,竟敢让本小主恭恭敬敬地向你行礼?你也配?”

“莞莞常在不会真的以为,论自己的位分就能定尊卑吧?皇上宠谁,谁的位份就高。否则位分再高,那也不过是卑贱之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余莺儿的话音刚落,皇帝就出现在背后,然后毫不客气地处置了她,并当场晋升甄嬛为“贵人”……

关于甄嬛和余莺儿在御花园的这番对话,说直白点,完全体现出了甄嬛和余莺儿在思维认知上的不同。

余莺儿认为她是强势和优秀的一方,因为从做杂活的宫女跃升成受宠的小主,整个后宫中目前只有她一个。

加上有实力强劲的华妃给她撑腰。

所以在后宫中,她认为自己哪怕是犯了错、做错了事,可她只要一唱拿手的昆曲,发挥出见面三分情,那么皇帝就会再次宠她。

以此来看,余莺儿的思维处于皇帝宠谁,谁的位分就高这一层次。对于抱病在身并且没有皇帝宠爱的甄嬛,她认为对方压根都不配自己恭敬地去行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甄嬛的思维和认知,则是像余莺儿这种得志就猖狂的小人物,无非是皇帝一时兴起罢了。在后宫这样的“名利场”中,像余莺儿这般毫无根基,并且不断作死的人,获罪受罚是迟早的事,自己拿正眼看她其实都是瞧得起她。

因此,本身在家世和地位上就远高于余莺儿的甄嬛,在察觉出对方思维层次上的短浅,以及认知上的粗鄙后,凭借着优越感和底气,也就敢于去硬刚正得圣宠并且刁蛮的余莺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