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痛!必须下决心解开此堵塞点!莫说中华5000年文明史,实实在在近10000年都被阻塞于此处!

——呼吁!若不尽快疏堵,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也难以有大的进展,很多工作都是徒劳!

作者简介:吴粲又名代蔚,毕业于四川大学。策划学(策划经济学)的开拓研究者;并致力于从自然科学角度研究时间;还花大量精力研究过希尔伯特几何、非欧几何、极限问题及自然哲学,颇有心得。2021年3月偶然发现了与所从事的祖传工艺的相关性,进入三星堆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

◆特别声明:原创学术文章,转载或摘引必须指明出处、必须符合学术规则、法律许可,否则追究学术不端或法律责任!

一、首届国际“良渚论坛”召开,掀起“何为良渚”的讨论?

12月3日首届国际“良渚论坛”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由文化和旅游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主题为“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来自海内外的300余名嘉宾出席论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3年浙江省委力排众议,对良渚的保护是舍了本的,果断中止了今日良渚遗址的一些地方的建设工程。而让中华民族的文明源头——夏都得以幸存保护下来。

当时大家做此工作时,还根本不知道是如此重大价值的夏朝都城!

“良渚论坛”就是一座文明互鉴之“桥”。诚如希腊青年汉学家马修尼特斯·迪米特斯所说,“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它的出现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我们需要这样的论坛,可以让我们更直接地交流,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

此期间,一些学者或民间人士,展开了针对笔者10月27日以来连续发表的5篇文章,结论为:良渚为中华民族第一个朝代——夏都的讨论。

一些学者从纯文献的角度引经据典认为良渚不是夏都,而是更早的“虞”。

对于史前文明虽然有一些文献的记载,但记载的内容因记录者的水平、信息来源的差异,以及经过了几千年语境产生的巨大变化、所发生事件的地点已经面目全非等等,所以这些时期的考古只能以“证据”而不是“文献”来说话。

因为笔者列出的是强大的证据,并且还隐藏了更多只能在论文中才能显示的多个证据,然后形成有充足说服力的证据链,很多读者已经认可了笔者的观点,都在耐心等待笔者的论文。

最近一段时间笔者又浏览了多篇此类文章或片段的观点,依然得出结论:没一个人涉及到了实质!只是在外围根本没有深入核心解读这些遗址。

◆再次强调,笔者得到一个十分肯定的结论:良渚为夏的都城!

主要依据了以下系列物证:

(1)良渚出土了大量的玉璧、玉琮,旁证:作为与此有紧密关系的石峁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相关证据;

(2)良渚的玉璧、玉琮上有大量特殊的图腾,并且这种图腾始于良渚,与此紧密相关的石峁遗址出土了相关图腾。这就是夏作为国家标志的图腾!直到今天还在使用的国徽,本质与此完全相同。

(3)良渚庞大的、古老的治水体系是经过了当今科学体系验证的工程,这与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的大禹治水正好吻合,而非一些口头传说却无实证或经不住当今科学体系验证的古老治水工程;

(4)特别是关于良渚的图腾与龙的图腾,后世一直在沿袭,虽然样式有一些变化,但综合看出:内涵应该完全一致;

(5)良渚出土了一个比甲骨文还早的刻在玉璧上的“夏”字(见下图),它的内涵与“夏朝”的本质和特征完全一致,此方面一直持续不断影响到今天,而且在世界上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究竟是什么内涵,涉及核心内容只能在论文中阐述)。

◆并非生拉硬扯、牵强附会只是以个人主观就解释它为“夏”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良渚、石峁作为先、后夏都,所出土的众多证据,还不止是与我国的很多遗址出土的文物有紧密关系,最关键的是能够与古埃及、巴比伦、古印度的一些证据相佐证,但关键是:良渚对某科技产品用物证解释了来源以及为何要这样做,理所当然应该是起源于此(论文中会一一展示证据)。

如果仅仅依靠文献来解读,那就必须列出这些古老文明的相关文献记载,显然这是难以做到的,而当用这些文明保留或出土的一些文物作为证据时,自然就一清二楚;

◆良渚作为夏都的更多的证据链,本文不再赘述,请大家耐心等待笔者的论文。

由于所研究的问题涉及了史前的众多遗址以及其他古老文明,内容实在太过庞大;加之笔者除了学术研究,因为前几年响应学术成果转化,目前还有公司事务需要处理,都不能半途而废,所以只有请大家耐心等待。

二、实证分析,纠正我国一些重要遗址的断代

1.再次实证对比分析得出:河南安阳绝非殷墟而是周都

笔者前面已经有多篇文章用非常强大的证据已经得出结论:河南安阳绝非殷墟,而是周都。我们再来看更多的证据分析。

(1)青铜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马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玉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上几点已经看出河南安阳遗址与陕西周原遗址有高度相似点,而陕西周原遗址无论从科技产品的先进程度或文献记载都不可能是商都,应该是周都!

周原遗址出土的文物应该是当时皇家墓葬区,所以出土的文物也与《周礼》记载相符。

既然二者有高度相似性,只能是安阳也是周,而不会出现历史倒流的情况。陕西周原应该是西周,河南安阳遗址应该是东周,即成周。

对于最具代表性的墓,以前被错误解读为“妇好”,而笔者依据实证结合传世经典文献《周礼》最终判断为:周公之墓。

根据周公遗愿死后要葬于成周,“吾死,必葬成周,示天下臣于成王”。(尚书)

后来可能遇上了天气突变或故意编故事在社会流传,而把周公的尸骨迁回了陕西某处,葬于了其父亲周文王附近。

2.用模型分析,几分钟都能得到国内很多重要遗址的结果,纠正一些遗址的断代

用我们建立的模型分析,山西陶寺遗址、江西大洋洲遗址包括吴城遗址,作为周朝的特征非常明显,吴城遗址的一些墓还可能是战国时期当地的小诸侯或贵族墓,与周墓进行了混淆。

而湖北石家河遗址是一个十分典型的周朝的王墓或最少也应该是“公”,而不是侯及以下,按照周朝的官制及葬制分为“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他们死后也就按此相应规格,体现出他们的身份。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有些高规格的墓葬,比如“王”或“公”并不在当朝集中埋葬的墓区,这有二种原因:

第一,从出土遗址及相关文献可以看出,从周朝开始讲究风水,为了追求风水,就可能选择离都城很远的地方埋葬,但必须在自己的国土范围之内;

第二,担心日后被盗挖。他们都明白,王朝在时,因为有大量人员守卫这些墓区或重要墓室,而谁能保证朝代一直不变?所以担心政权变后被盗。埋葬在集中的、非常明显的墓葬区,当王朝被改变后,无人看守很快就会被盗或后来王朝有组织的毁灭。

我国很多皇帝的墓室或重要历史人物的墓室,都不在都城附近,比如成都现在的市区中心或不远的周边都修建不少工程,但并未发现几千年来如此多,在成都被封王、封侯还有当过帝王的墓葬,比如刘备墓、诸葛亮墓等等,而现有被保护的基本都是空墓。

若某地出现了高规格的墓葬,并不表示此地一定就有重要官府机构在此办过公,修建过都城或公侯建筑群,除非考古发现有实证存在。因为古代有重要人物埋葬于此,只是风水好的缘故,还可能是比较偏僻。另一种观点认为不大可能,因为不方便祭祀,但从出土遗址看,往往采取在就近处埋葬衣冠冢的方式来祭祀。

以上的这些墓葬根据《周礼》所记载的礼制与出土的文物对比,是什么级别的官都一清二楚。

而夏、商埋葬的器物尤其玉器,不会如此讲究和复杂,它们都是实用物的反映。笔者以后会一一分析它们究竟用在何处,而且传承了几千年。

用具有时代典型特征的文物去断代遗址,比用碳14测年或其他手段都要准确,比如再过几千年,在某墓中发现了一部手机,不用作任何碳测年,就可以肯定断代为公元20世纪80年代后,而不可能是清朝或更早的朝代。

如果用碳14检测,得到的是清朝或更远时期,尽管碳14的结果是一个量化的、客观的数据,但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干扰影响了结果,那么只能以这个器物所具有的科技水平、时代特征为准,而自动去校正碳14的检测。

凌家滩遗址感觉稍微复杂,其中的礼器与我国众多史前遗址的器物稍有不同,但其中出现了明显和整个华夏文明都有共同内涵的龙,所以也在主流历史中,应该比良渚的夏稍早。可能属于联盟部落时期中的某个大型部落。

本文不在此一一用实证对比分析上面提到的遗址,以后会在论文中用模型深入分析出来。

三、中华文明悠久、辉煌的历史都被阻塞于此处,必须痛下决心解开此堵塞点!

目前很多史前遗址都以殷墟的断代为坐标或参考所出土的器物的特征来断代,比如山西陶寺遗址、江西大洋洲遗址包括吴城遗址、凌家滩遗址、二里头、三星堆甚至良渚。

◆尤其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被解读为商王们的占卜资料。

而关键的是这个坐标点却是一个错误的解读:本身为周朝的都城,所以整个上下5000年文明史全被堵塞于此,形成一个极大的堰塞湖。

以前主要是没有找到破解史前文明的钥匙,现在不但已经找到,而且能够完全打开此扇大门,并由表及里,所以必须痛下决心尽快疏通。

不然,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也会被阻塞于此,难有进展,很多工作都是表面,或是徒劳。

◆以前,殷墟甲骨文,被强行解读为商王们的占卜资料,想以此作为是商朝的证据,然后再想用二里头作为夏,从而生拉硬扯中华民族有5000年历史,以免本国大众、国外学术界质疑我们悠久的历史。

然而,这种违背历史的解读,不仅漏洞百出,相互矛盾,让很多人根本无法相信,反而阻碍了我们对真正悠久的历史认识,何止5000年?

殊不知,良渚、石峁作为先、后夏却是铁证如山。

笔者也是无意间的进入,并沿着源流,找到了华夏民族的源头。

四、记录夏、商的文献在哪?并且从所保藏的科技(工艺)品的实证分析,中华民族莫说5000年接近10000年!

三星堆作为后商被周灭掉后,很多记录商朝、夏朝,以及更早时代的文字,有的被战争毁灭了,能够被运走的都被周先运至了周原,即今天的陕西,后来又被运到了成周,即今天被错误解读的殷墟。

◆那些甲骨文又被强行视为并错误解读为:商王们占卜的资料。

幸好,峁遗址保存了大量记录夏及更早时代的图案;三星堆本身内含了强大的“上古语”,部分器物上还保存有指示、说明的文字或图案,用此,所以笔者能够深入解读三星堆。

有人一直对三星堆存在文字提出否定,没有深入研究过就轻易得出结论怕不严谨,如此多的符号、图案,难道是三星堆人无聊?刻在上面好玩?如果能够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去观察,然后思考,有可能会突然顿悟,发现其中的规则和规律。

以前强行把河南安阳解读为殷墟,明显是为了想用此故意拉长中华文明史,然后又在此基础上再硬扯出“二里头”为夏,以掩盖我国5000年的历史不足,殊不知,这种违背历史、科学的考古自然是经不起真理的检验,别说国外,就是我国学术界或普通大众都难以认可。

◆难怪易中天先生坚决否定我国有5000年历史,坚称只有3700年文明(只比周稍早的商代),一直受到很多大众的指责,这也是让严谨的学者受到了委屈。

当他现在看到真正的历史面貌时,也会心悦诚服地认可5000年历史,当然,也说明了作为学者坚持的底线!

当今天我们已经找到真正的解读方法,已经发现中华民族莫说5000年,已经接近10000年历史。

而且我们用的是“证据”说话!

先对距今接近10000年贾湖遗址出土的文物进行实证分析,解读它们的真正用途;再来看距今7000年的仰韶遗址出土的文物,它出土了华夏第一条龙,而用当今自然科学系统对比分析,此龙原来是鲸鱼的两栖形态;再看良渚的大量有龙形象的图腾,以及石峁遗址更保留有清晰、准确的记录龙的来源的石刻图案,我们终于知道,它表达的是:中华民族崇拜的龙记录的是我们遥远的祖先是由鲸鱼转变(进化)而来。。

让人感到震惊的是:这与当今自然科学体系得到的结论竟然完全吻合!

崇拜龙原来是敬仰、崇拜我们的祖先!

直到今天我们一直称为是龙的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