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飘飞摇浪花

☆张修东

池塘边一片芦苇荡,与败荷枯叶相映照,白头翁一般的芦花正在随风起舞。一会儿齐刷刷地摇头摆尾,恰似涌动的海浪;一会儿静若白雪,将一朵朵银花定格在苍茫大地。它的律动飘逸感动了我,它的潇洒自在叫我羡慕。

农村老家从来不缺芦花。村东头有块湿地,五冬六夏不缺水,鱼虾泥鳅生活在这里。水沟,像连接自家兄弟院落的小路,将池塘牵手笼络,信息互通,活水自治。池塘,像一双双水汪汪的眼睛,时刻关注整个村庄的兴衰。河沿湾畔,自然生长着几个家族的芦苇,到了一定年纪,一定季节,自然一起产出芦花。秋末冬初,芦花飘飞起来,像多人齐声喊出劳动号子,摇动浆板,激起的层层浪花。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隔河相望的村庄,一道天然屏障便是芦苇荡,每年这个时节,河沟长满了芦花,估计那些小鱼儿只能穿梭其中,时间长了也就熟悉了路径,当然,即便鱼群也不能撼动芦苇的根基。风的力量,成全了芦苇活泼的性格。

那时,如果像现在这样,有一架“小飞机”,我会尽情地拍几张照片,体味整个村子被芦花包围的感觉,那该是多好的事儿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芦花,生于河流,长于池沼,存于岸边,润于浅水。它的忍耐,以及对环境的无所畏惧,成就了它的无华朴实和坚韧性格。

最初来煤矿时,记得宿舍南边空地就有一片芦苇荡,年年开满芦花。每当在矿时间久想家了,我和工友就相约去看。置身此地,有一种回乡的感觉,我看见,奶奶在遥望盼归,母亲在村头树下捎话,叔伯大哥在等我回去一起喝壶老酒,小伙伴在盘算“走入芦花深处藏”,畅玩一场幼时的游戏。

多少年了,我有时觉得自己就是一株芦苇,生长在井下。我们努力开垦,将那些黑色的“粮食”挖掘出来。我常想,人们说改变能改变的,适应不能改变的,这不正是芦花的生存哲学和煤矿工人的精神写照吗!

【感谢好友提供用稿图片,使得俺能按照习惯,对照编辑老师的修改稿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