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决策:不能让中国的洪水白白流走

一项事关国运民生的重大决策。

不能让中国的洪水白白流,减少自然河流下游洪涝灾害发生。

青藏高原是亚洲13条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亚洲水塔。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发文于国际水文气象学著名期刊《美国气象学会通报》的顶级科研数据表明。

通过整理发源于第三极地区的13条主要河流及其出山口径流监测站点数据,研究团队利用地面观测、遥感反演以及数值模拟等手段,计算出第三极地区13条主要河流2018年在出山口处的径流总量为6560亿立方米、正负230亿立方米)。

其中雅鲁藏布江、恒河、怒江和澜沧江等,占第三极地区13条河流在出山口处径流总量的61.9%,而恒河、雅鲁藏布江的占比最高,分别为26.9%、25.0%。

如果能将中国青藏高原的6000亿吨水资源的十分之一、调往缺水的西北,新疆,内蒙,甘肃,宁夏等地的沙漠会全部消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类科技得到巨大进步的今天,实现调走600亿吨水资源。

几乎没有任何难度。

难的是:如何低成本实现。

实现:将600亿吨水调配到新疆等西北地区。

我们知道抽水储能每吨水抽高320米,可以存储一度电能。但需要消耗约1.1~1.25度电能。每度电能的收益通常会低于0.25~0.15元。

如果我们能保证抽水储能电站的收益,抽水储能将能够实现地理空间、时间跨度的调水工程。调水的成本甚至能够低至零元。

为什么调水水价已经很低了呢?最低低至零元。

跨地理空间调水如何做到低成本?调水水价取决于水源地与调水目的地区的距离、海拔落差。以南水北调中线130亿吨/年,明渠0.8亿每公里,埋深50~100米调水直径16米隧洞3亿每公里。

在这个技术指标下,200公里调水距离、30公里以内隧洞。可以实现商业化调水,理由如下明渠160亿+隧洞100亿。调水线路成本预计在300亿以内。300亿投资,采用PPP项目,调水水价低于0.25~0.5元每吨,25年回收成本。

跨时间跨度调水如何做到零成本?以水抵税.

2021年水力发电产生的电力为11840亿千瓦时,约为全国总发电量的14%.火力发电75%,那么未来双碳目标,火力发电大部分置换为光伏,风电.光伏风电的不稳定性,需要储能.而抽水储能发电量将会占到25%以上.

这是什么概念?抽四发三的效率,意味着抽水所需的电力,是当前全国已开发的水力电力资源的两倍.就相当于说把全国在运行的水电站里的全部水逆方向抬高两倍.举例说明就是,三峡水库年径流4500亿吨,落差115米.抽水储能需要将这4500亿吨水抬升230米,然后让这些水资源流到合适的地方.解决水资源的问题.比如流到北方,流到新疆.

抽水储能,直接收益只有电价差。

水资源在抽水储能电站中进行了高低水位调配。

如能将水资源在地理空间,旱涝季节时间调配。那么产生的直接收益将能够降低储能成本。

为消费者创造价值配后的水资源有收益。

A:地理空间调水,跨流域调水储能

三峡库区调水200亿吨到丹江口坝下汉江下游,150亿吨通过丹江口水库到淮河流域,置换500亿吨汉江\淮河水到黄河,海河流域。

丹江口水库以北180米上水库全部到黄河北岸。

最后置换黄河上游250亿吨水,在乌海或黑山峡的上游将黄河截流,分流。

把黄河250亿吨上游高水位优质水资源用在黄河中游海拔800~1600米以上的平坦高原.重点供应上游城市.将黄河上游变成内陆河.黄河上游消费者买单,吨水0.8元。

该工程年收入160亿元。20~25回收工程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调水350亿吨的线路图

25年后黄河上中游,黄河下游所有消费者都不需要支付调水水费,调水水费降为0元

最佳抽发效率,足够高的峰谷差价。

B 调水储能方式跨时间.旱涝季节调配水资源。

长江珠江下游在非雨季时,也存在缺水的情况,雨季又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如果只是靠自然河道建大坝防洪,其防洪能力有限。

建大坝发电站造成的库区淹没了大量土地。

有没有办法实现既能防洪抗旱又不用淹没大片土地的办法呢?

抽水储能电站和低成本的光伏发电让这样的方式成为可能。

最好的方式是在珠江长江上游建立一个巨大的水塔。

在金沙江以上河道,湖泊合适位置建立5个200亿吨的水库,那么雨季将能存储1000亿吨的水。长江下游将不再有洪水旱灾。

那么实现这样宏大工程的成本是多少?

在合适的地理位置下,只要6小时抽水量在1亿吨,24小时抽水4亿吨的调水储能电站就好了。

在雨季,利用光伏风电和富余水电,24小时抽水,抽50天。

比如我们将怒江,澜沧江上游的洪水在雨季存储起来,枯水期调到长江。

其可调水量超过900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