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是公元前260年5月至260年10月,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发生的战争。

在长平之战中,因为秦国使用反间计,让赵国更换了主将廉颇,换上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最后因为赵括的轻敌冒进,中了秦的埋伏,导致赵军大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国因为长平之战,而元气大伤,所以就有人认为,如果战国不更换廉颇,临时将赵括换上去的话!那么赵军就有可能就不会战败,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在长平之战前,廉颇参加过五国联军伐齐的战争,然后还攻打过魏国,在对齐国和魏国的战争中,廉颇都取得了胜利。

不过廉颇在与秦国的战争中,并没有获得过胜利。

而在长平之战中,最终击败赵军的秦军主将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名将,更是四大名将之首。

白起在公元前293年的伊阙之战中,大败韩、魏联军,斩首韩、魏联军24万人。

在鄢郢之战中,更是重创楚国军队的主力,攻破了楚国的都城郢,夺取了楚国大量国土。

在公元前273年的华阳之战中,白起指挥秦军,又大败赵、魏联军15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秦国接壤的韩、赵、魏、楚四个国家,都被白起带领秦军打败过。

所以在战绩上来看,白起就已经完胜廉颇了。

而且在长平之战前期,赵国还没有换上赵括的时候,秦国领兵的将领,也不是白起,而是一名实力远不如白起的普通将领王龁。

长平之战爆发后,秦将王龁就带领秦军向赵国军队发动了进攻。

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秦军就攻破了赵军的第一道阵地,占领了赵军两个重要的据点,还斩杀了赵军四名都尉。

正是因为秦军的攻势太猛了,廉颇才采取坚守不出的办法,与秦军对峙。

其实廉颇就是被秦军打怕了,已经不敢迎战了,因为廉颇就算出击,也不是秦军的对手,所以廉颇才决定避战不出。

廉颇不出战后,虽然秦军难以在短时间内攻破赵军,但是与秦军比起来,赵国的君臣更着急。

因为当时赵国的粮食产量,只有秦国的三分之一,赵国军队的消耗巨大,如果长时间与秦军对峙下去,赵军迟早也要不攻自破,所以赵国才中了秦国的反间计,将不愿出战的廉颇换了下来,换了一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赵括上去。

但是按照赵国的整体国力,还有赵国军队的实力,就算廉颇不出战,无非是拖得时间久一点,最终赵国还是要败给秦国。

当时赵国依靠自己的实力,是无法与秦国抗衡的,然后东北的齐国,因为赵国攻打过齐国的缘故,在长平之战中,是不愿意帮助赵国的。

然后在赵国的北边和东北边,还有燕国和匈奴的威胁。

而楚国和魏国是有心想帮助赵国,但是赵孝成王却想着与秦国议和,让秦国利用了赵国想议和的心理,然后魏国和楚国以为秦国与赵国已经议和了,所以就放弃了援助赵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就是说:当时赵国已经没有了外部的支援,而且后方还面临着被燕国和匈奴偷袭的威胁。

秦国在相继打败魏国、楚国、韩国后,早已经没有了后顾之忧,而且秦国还拥有巴蜀之地。在整体实力,和战略地位上,都要比赵国强。

赵国与秦国的长平之战,已经是两国整体实力的对决,并不是某一个将领所能左右的了。赵国的整体实力不如秦国,让廉颇继续坚守,无非就是败的晚一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