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一期探长复盘了过去两年业绩表现糟糕的基金差生榜,这一期再来看看今年的业绩“优等生”。

美股基金霸榜

众所周知,虽然今年市场稳中向好,但基金业绩普遍不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2月6日,今年全市场基金收益率超过10%的只有126只,超过20%的只有42只,最高收益率为57.93%,是广发基金李耀柱旗下的一只QDII股票基金。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业绩排行榜前100名中,有31只QDII产品;在前10名中,更是有8只为QDII基金。

这也说明,受益于美股大牛市,QDII产品今年回报普遍不错,碾压聚焦A股的大部分基金。

上榜QDII所属机构包括广发基金、国泰基金、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汇添富基金、南方基金和国海富兰克林、景顺长城等,说明这些头部基金公司海外产品抓住了市场大趋势,给投资人提供了良好回报。

不过,今年前十名榜单的部分基金经理业绩不太稳定。例如,榜首李耀柱此次上榜产品是广发全球精选股票(QDII),该产品2021年和2022年分别亏损8.8%和38%,最近两年的总回报为负。

李耀柱除了美股基金外,还管理多只投资港股市场的基金,后者今年的业绩有点难看。例如,广发港股通成长精选股票A今年净值跌幅18%,近两年跌幅40%;广发沪港深价值成长混合A今年净值跌幅15%,近两年跌幅34%。当然,投资港股的基金业绩这么差,也不止李耀柱自己,大家都是难兄难弟。这说明,大部分基金经理并不能依靠选股或择时赚取超额收益,能在市场上涨周期内跟随市场收获点贝塔收益就已经及格了。如果还能在市场大涨时克制住冲动,不拼命扩规模,让投资人高位被套,那就称得上很优秀的基金经理。

第二名是国泰基金的朱丹,上榜产品是国泰纳斯达克100指数,今年收益为48.09%,在指数基金没啥好说的,市场赏饭吃,感恩就好。2022年,这支指数基金亏损28%,两年下来总体收益还不错,战胜A股大部分基金还是绰绰有余。

A股主题基金今年前十名上榜的只有2只,分别为东方基金周思越的东方区域发展混合、东吴基金刘元海的东吴移动互联。

周思越2020年下半年开始出任基金经理,算是新人,今年他的基金一跃成为业内黑马,净值最高时年内涨幅约66%,四季度出现了一定回撤,目前的年内收益率是44%,依然是国内主动权益产品第一名。

周思越下半年在一次路演中曾直言:“我就是技术分析,很少看基本面...”。不错的收益和毫无套路的回答让他快速出圈,晋升为新一代网红基金经理。不过,周思越看图炒股收益并不均衡,他的产品东方互联网嘉混合今年收益只有5.8%,虽然也好于同类,但与他自己的产品比,还是差距悬殊。所以技术分析的话术,听听就好,不能完全当真。

周思越2022年四季度从地产调仓至计算机板块,2023年一季度又调换了部分数据概念股,赶上了上半年的一波大涨。二季度,他前十大持仓全部换成白酒和啤酒,一直持续到三季度末,完美躲过了人工智能概念和TMT的大幅回撤。从其持仓看,周思越应该是准备拿着白酒股过冬了。只要不出意外,他大概率会成为今年的A股基金收益冠军。

东吴基金刘元海上榜产品为东吴移动互联。截至三季度末,东吴移动互联的前十大持仓主要在半导体、人工智能板块,尤其是光模块概念股。今年AI概念炒作中,很多基金上半年收益一度很高,但三季度回撤惨重,甚至部分上半年业绩领先的产品下半年成为落后生,主要原因是高位时没有及时减仓。

不过,刘元海的东吴移动互联收益回撤较小,2023年前三个季度,基金收益分别为40%、23%、-14%。从持仓看,回撤不大的原因一个是刘元海入场较早,2023年一季度就买入了海光信息、寒武纪、中际旭创、中科曙光等人工智能核心股票;第二,该基金规模较小, 2022年末基金净资产只有6000万,到三季度末已经上升至3.1亿。

由于大部分份额都是基金净值窜高之后申购的,因此如果看投资人体验的话,东吴移动互联并不是太好。2023年上半年,该基金给投资人赚了5676万元,但三季度该基金亏损了4900万,也就是说,2023年前三个季度,东吴移动互联合计为投资人赚了776万元,按3.1亿规模计算,平均年化收益还不如银行存款。

第11名的陈颖来自金鹰基金,目前管理规模59亿,任期最佳回报128%。陈颖今年的业绩很不错,他管理的3只基金今年平均收益都超过了30%,这三只基金在今年的收益榜上全部排在20名之内。近两年,陈颖管理的产品也都保持正收益,在如此动荡的市场环境下,殊为难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背景看,陈颖毕业于北京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学士,中山大学工商管理硕士,2002年7月至2006年7月曾任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项目经理,2006年8月至2009年12月曾任惠普公司技术销售,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曾任深圳市瀚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研究主管。2012年加入金鹰基金,2015年起担任基金经理。可以说,陈颖的职业生涯是先实业后金融,和很多基金经理相比,他拥有较长的科技行业一线工作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行业配置看,电子、计算机、传媒为代表的科技板块是陈颖的重仓,例如,2023年三季度,他的代表作金鹰科技创新股票A前十大持仓主要是中国长城、超图软件、新大陆、韦尔股份、立讯精密、均胜电子、上海电气等,前十大持仓股占比超过38%。

目前陈颖管理规模不大,如果在50亿这个管理规模上其业绩能保持稳定,非常有希望成为下一波牛市的新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人猛将多

继续向下拉榜单,广发基金冯骋的广发电子信息传媒股票今年回报达到了30%。冯骋从2022年8月接管该基金,也是他目前管理的唯一一支基金。2023年上半年广发电子信息传媒凭借人工智能行情崛起,净值涨幅超过50%,但三季度基金净值回撤近17%,后续可观察其业绩是否能保持稳定。

第21名以及26名的周博洋和缪玮彬都来自金元顺安基金。探长在前几天一篇文章里分析过这两位网红基金经理,他们盈利的主要秘诀是分散投资于大量微盘股,但是由于同时购买数百只微盘股,每只金额数百万元到数千万元,因此很难说这个策略到底是投资还是猴子扔飞镖,反正探长没看明白,这不是就人为搞了一个迷你型指数基金吗?

除了上面的周思越和刘元海外,今年上榜的还有更多新人。相对于老基金经理来说,他们历史负担少,更敢于尝试不同的风格。例如,招商基金的翟相栋管理的招商优势企业混合今年收益是27%。翟相栋去年9月开始独立管理该基金,今年上半年同样重仓了AI股票,净值涨幅超过50%,但三季度回撤超过20%,波动较大。

同为招商基金旗下,基金经理文仲阳也是2020年后出现的新人,其代表作招商体育文化休闲股票上半年在TMT大涨带动下,实现了不错的收益。但他的其他产品收益都落后于市场平均水平,可见此次上榜纯属市场带动的Beta收益所致。

老将两极分化严重

当然,也有一些老基金经理今年表现稳健。例如,华夏基金的张城源,其管理的基金近两年都大幅跑赢同类产品。他的10只产品里,年内收益只有两只略亏1%,其余均为7%-23%的正收益,在下行市场中,这一业绩非常亮眼。

万家基金的黄海也值得重点关注。去年靠押注煤炭股包揽主动权基金冠亚军的他今年继续重仓煤炭股,业绩收益仍然很出色。明年黄海还会坚守煤炭吗?

国金基金的“量化女神”马芳继续笑傲同行,其管理的两只量化基金年内收益超过13%。景顺长城鲍无可业绩也很出色,主要产品年内收益均超过11%,成为景顺长城旗下唯一能打的老将。

当然,今年的这份成绩单,无论是新人还是老将,都已经无法和2019年-2021年的辉煌行情相提并论了。遥想2019年,490多只主动权益基金收益超过50%,广发基金明星基金经理刘格菘的两支基金收益超过100%。但今年刘格菘所有产品年内收益平均为-30%,沦为全市场垫底的差生,让人唏嘘不已。

2020年,重仓新能源的农银汇理赵诣管理的农银工业4.0以166.56%的收益夺冠,他的另外三只基金直接包揽了第二名到第四名,惊艳全A市场。2021年,前海开源基金的崔宸龙掌舵的前海开源公用事业以119.42%收益率夺得主动权益基金业绩冠军,他同样重仓了新能源。但是,2022年和今年,崔宸龙和刘格菘一样快速跌落神坛,业绩惨不忍睹。

可见,花无百日好,人无百日红。基金经理罕有业绩长青者,投资者或许应当保持平常心,不盲目追捧,更不要押注那些短暂的网红业绩冠军。如果有幸遇到业绩多年保持稳定的基金经理,那就好好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