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洗脸,出门再战。

近期有制药同行被公司N+1了,不禁发发牢骚,毕竟在一个公司待四年,把一无所有搞到顺风顺水,必定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和感情,舍不得走是人之常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蒲公英

但就现实生活而言,能以N+1的方式离开,绝不是最差的状态。至少公司还能秉承着法定给多少就给多少的态度,合法合规就是好同志。能履行N+1,至少证明企业经营状态是好的,换句话说,公司业务上还有钱赚。这说明你的能力是可以的,不至于在面试中被新公司PUA成行业冥灯。要知道有些公司即使想N+1,也是有心无力,根本拿不出钱来。人员已经精简到如果再去掉一个人,连药监局的岗位人员设定检查都过不了。

租赁别人工业园的制药公司,有些也开始拖欠租金。努力借钱维持着基本的运转,更多的是不甘心前期的投入,“花那么多钱砸到设备上,药品也上市了,现在卖不动药,让我不干了退出行业注销企业,及时止损,我真舍不得。”期盼着有一天,“万一其他同行去了更好的领域,看不上这点鸡零狗碎,我不就有机会活下去了吗?”

在让人离职时,有的企业会为了省下这笔N+1的钱,而各种作妖。给你面谈,希望你能知道好歹自己主动辞职,劝你体面,劝你行业圈子不大,“给自己留点脸面,被辞退哪有主动辞职有优势啊,这么大岁数了,被辞退会被认为能力不行的”。

你实在不想走,就给你改工资组成比例,“加个绩效考核吧,基本工资也下调一部分,到当地最低工资。”

还不走?“以前工作月报,现在改成日报吧。”

你讨要加班费,“什么加班费?那是你能力不足,才延长了工作时间,药企车间大空调为了你完成工作,得多用多少度电?”

实在不行,你申请了仲裁,然后还是拖拖拖。最终彼此都不体面,留下一地遗憾,能痛痛快快的以N+1,那真是足够的幸运。

就让老员工离职这事来说,一可能是公司业绩不行了,养不起人;二可能是双方理念差异比较大,这点在老员工做到了高层领导以及中层领导里比较多;三可能是老员工懈怠,没能跟上公司的发展,尤其是占据了一个重要岗位,却因为实力达不到,而需要外调人员协助;四可能是新人性价比更高,尤其是老员工一手带大的新人,某种技能已经不再是老员工独有,某个市场资源也已经由新员工接手。话题里的同行提到了“创建了基础组织班子”,那可能是第二条合并第四条原因,本以为自己是建厂开朝的金牌栋梁,可以巍然不动,结果被老板认定是易损耗材,一脚踢开。

在文中提到的一点很有意味,“多跟自己的上司交流工作想法也是有好处的,能体现出自己想成长,领导也能明确看出你的想法”。

图源:蒲公英

这叫啥?这就是现在职场里常说的“向上管理”。领导会给下面画大饼,“很快我们的销量就会起来,到时候年终奖一人十几万都是有可能的。”下属也要会跟领导挂萝卜,“这个培训证书要是我拿到了,那最起码特种作业这块监管不会出问题了。安全,你看我,老婆孩子都在这里呢,我很忠心的,这个证就相当于捆在公司了。”向上管理,差不多就这个意思吧。

但不要学那位说不看工资单的OK哥,绝大多数人还都是靠工资活着,你可以不看工资单,但别打压那些需要看工资单过活的人。更不要PUA新入职的员工,“给你机会,允许你犯错,居然还给你发工资?”能说出这种话的人,他肯定缺的不是钱。

当然你的一次离开,未必就是后面再无交集,我之前有过两个领导,都有从公司离开然后再进来的经历。有些时候,你短暂的离开,更能体现出你的价值,这个时候才知道你的好。我并不是说故意留坑哈,只是说契机这种东西,也是看缘分的。

此外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会面对一个尴尬的中年,更多人的薪酬水平在四十多岁达到顶,然后下滑。除非你是在某些单位部门,一般企业里都会这样,工作调整,工资下滑,甚至被辞退。能拿到那份N+1的补偿,心平气和的与公司分手,降低部分预期,去另一家公司面试,或许是种常态。我们的新上司往往会更年轻,经验更少,但我们需要隐藏部分攻击性的能力,更多的去展示对方需要的技能和资源,以期获得这份你以前根本看不上的工作。优秀的技能如果加上不俗的气魄,你年轻的领导会觉得你不好控制,搞不好面试那一关都过不了。除非你应聘的是一个较高的职位,越是高职位,一般人的肚量也会越大些。

前段时间有同行写过一个文章,说制药人最终都混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其实就是现实与自我预期之间的差异感。尤其是当从技术型岗位,转为管理型,原本那种简单的理工思维,一下子要搞起来管理学,这其中可能会看到当年自己受压迫的影子。必然会产生排斥感,会觉得自己不近人情,“当年的我,会讨厌现在的我”。

还有一些,就是那种能在一家公司干到老的人,看上去一眼就到头,没有任何激情与出彩。有的人会视为“窝窝囊囊一辈子”,却也躲过了很多危机。平平淡淡平平安安,往往到了一个年龄段,才会视为一种幸运。这就是年龄带来的削弱感,改变了我们很多认知,尽管我们在药企,不认为自己是体能型选手,都是技术型的,但也需要面对其他人的传统逻辑。就像那一年我去中药厂面试,HR第一句话就是问我,“你能接受自己的直接领导比你年轻吗?”我的回答铿锵有力,“当然能,我是来工作的,又不是来比年龄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