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撰文讨论了微博热搜频现不实信息,热搜反复上演“传谣—辟谣游戏”的现象。文章发表后,赞成和反对者皆有之。

有媒体朋友发文反驳了我的观点,认为“没有人能给出完美的公共话题榜单。”“刻意把公众的关注度统一于某个正确的标准之下,才是危险的尝试。”“公共舆论场本来就是谣言与真相的角力场,热搜榜的关注度呈现,就是甄别真伪的发令枪。”“每个人都有反感热搜的理由,但是,我们的确需要它。”

对于这样的反驳,我很欢迎,也想正式回应一下。毕竟,真理越辩越明,如果有更多人参与这个话题,把讨论推向深入,对于厘清争议,达成共识,显然大有助益。

首先,我想澄清的是,我并没有提出热搜呈现的话题榜单应是“完美的”,需要设立“某个正确的标准”。我主要强调的“话题榜单”的应当最大限度呈现真实的信息,通过适度、合理干预,改变目前放任自流,谣言无孔不入的现状。

换言之,这只是一种基于底线的把关而已,通过调整算法等手段,改变“唯热是举”,给予真实、高质量的信息更多的权重,堵住不实的信息的传播渠道,这对热搜只会是好事,而不会令其走向死亡。

至于说“公共舆论场是谣言与真相的角力场“,乐观认为热搜即使出现谣言也没啥大不了,因为后面会有专业媒体机构介入调查,探寻事实真相,我觉得实在有些不切合实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社交媒体时代的舆论角力,虚假信息战胜真实信息往往是常态,不是有句老话吗——“当真相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已经跑遍了全城。”

此前,国外一项对于社交媒体信息传播调查也显示,假新闻传播速度要比真相快6倍,与真实新闻相比,假新闻被转发的机率高70%。

当一则谣言已经广泛流传开来之后,再由媒体事后的调查来辟谣,可能已经太迟了,因为此时,谣言已经占领了许多人的心智,人更容易选择和接受自己已经相信的东西,此时就算媒体揭开的真相摆在面前,人们也不愿选择相信。

这一点,在微博上其实再明显不过,君不见,那些发布假消息的微博总是人气极旺,转发、评论数量令人咋舌,而与之相对应的辟谣微博出来后,却冷冷清清,转发、评论会少很多。

所以,谣言一旦上了热搜榜,往往不是“甄别真伪的发令枪”,而恰恰是“加速谣言传播的发令枪”,用放大谣言的方式来消灭谣言,这本身就是一个逻辑悖论。

我觉得,探讨目前微博热搜的是与非,不能停留于理论,凌空蹈虚地谈一些大道理,而更多要关注现实。

微博热搜目前的情况,其实每个人都能看得到。虚假信息泛滥,谣言一再失控,社会奇闻八卦总是霸占热搜榜高位。“阿里全体公务员献血”的不实新闻冲上热搜第一,即便如今澎湃等正规媒体介入,用详实的报道解答了大家心中的疑问,也难以消除谣言的恶劣影响。

微博热搜常年被娱乐圈霸占,娱乐花边新闻满天飞,乃至演艺明星结婚离婚,夫妻吵架都能上热搜,其中很多明显都是人为炒作出来的,根本不代表真实网络热度。热搜的“娱乐至上”加重了饭圈文化、信息茧房等问题,让许多网民,尤其是年轻网民深受其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娱乐满屏的微博热搜榜

微博热搜背后,暗藏商业利益链条。比如影视剧集花钱买热搜,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有的剧集开播半月能登上了200多条热搜。网友因此吐槽,微博热搜已成为低分剧的营销温床。有钱就能上热搜的模式,已经扭曲了热搜的公共属性,让热搜沦为少数人的“营销工具”。

热搜“唯热是举”,造成了“公私不分”,即私人领域的公共化。这对于我们每个都是一个潜在威胁,因为它很容易带来道德审判,强迫私人生活与个人信息的曝光,侵犯公民个体的人格和尊严,摧毁无辜的个人和家庭。

对此,我印象最深的例子就是2020年疫情期间,#成都确诊病例孙女#词条登上热搜。一个20岁的成都姑娘,因为去了酒吧等娱乐场所,被打上”有罪“的标签,不仅她的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私人信息都被公布出来,还遭到了大批网友的辱骂和攻击。

虽然事后,不少媒体发文对此进行了谴责,但已经于事无补,对于个体的伤害已经铸成,由此加重的网络戾气和暴力更是贻害无穷。现在想来,如果类似私人领域话题没有热搜的推波助澜,是不是可以减少对于那位成都姑娘的伤害,是不是可以让网络对立与暴力少一些宣泄的渠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不否认热搜等”新技术对公共生活的积极贡献“,但如果就此认为”存在即合理“,忽视新技术带来的社会负价值,面对问题继续毫无作为,恐怕是不合时宜的,也难以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

批评、质疑热搜,不代表否定热搜。我们当然需要热搜,但绝非现在这样!

在假新闻泛滥,全球社交媒体齐声”打假“的当下,微博也不该置身事外,而应守土有责,秉持“新闻专业主义”,最大限度遏制虚假信息的传播。诸如“网传”等不确定词汇,明显违背基本的新闻规范,既不应该出现在媒体标题,也不该出现在热搜词条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每个人对于热搜的看法或许存在不同,但有一点是无可置辩的,那就是,谁都不愿在热搜上看到谣言,谁都不愿自己情绪受到操控,谁都不愿成为谣言扩散的帮凶。

热搜话题榜,不仅需要去伪存真,也需要回归公共性,摆脱过度娱乐化倾向,更不能为了流量而侵入私人领域,对私权要保持足够的敬畏,不要挑起群体对立和社会焦虑,为网络暴力大开方便之门。

换言之,热搜”姓公不姓私“,应当为公共利益服务。大家希望看到热搜上能有更多有价值的公共议题,更多接地气的社会百态,更多有温度的民生冷暖,藉此,可以摆脱口水战,进行更理性、更高质量的公共讨论。

微博相关负责人之前坦承热搜确实需要改变,但这样的改变不能总是“只闻楼梯响,不闻人下来”,而应该拿出诚意,拿出实际行动了。

鱼眼观察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