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棠糕,在沪郊也叫“野鸡蛋糕”。天气寒冷的时候,去街头巷尾买上一块热气腾腾的海棠糕,是很多上海小囡难忘的儿时记忆。咬上一口外脆里嫩、甜糯焦香的海棠糕,唇齿间弥漫的,都是幸福的味道。如今,会做海棠糕的人越来越少,想要吃到美味的海棠糕变得可遇不可求。不过,在四团镇小荡村的“四堂间”睦邻点,就来了一位制作海棠糕的“老法师”,不仅让老人们一饱口福,还勾起了他们的不少回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午九点,铁板的滋滋声从睦邻点传出,“老法师”李永仙和徒弟邵继国已经将特制的海棠糕模具加热到七八成热,准备开始制作。模具分上下两块铁板,其中一块有着7个圆形的凹槽,好似海棠花造型,这也是海棠糕名字的由来。灶头上,李永仙先给磨具刷上一层底油,随后将事先准备好的面糊、豆沙依次放入,再用钎子将面糊快速地挑起,覆盖住豆沙馅。制作海棠糕的步骤虽然简单,却考验着糕点师傅对火候的把握。李永仙告诉记者,她从22岁就开始学习做海棠糕,如今已经有着40多年的制作经验。“我从1979年开始做,当时是在供销社点心店,现在已经退休了,但还是偶尔会在家里做。现在卖海棠糕的人也少了,但大家都还是很喜欢吃,所以来找我学怎么做海棠糕的人也蛮多的,我外甥已经学会了,现在我这个徒弟也快要出师了。”李永仙笑着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棠糕糖衣的制作,最能勾起吃货肚子里的馋虫。海棠糕快熟时,徒弟邵继国在铁盘盖上均匀洒下大把白糖,再将做好的海棠糕倒扣在上面,反向加热。待下一次翻转时,海棠糕表面便形成浓郁的焦糖色,香味也扑鼻而来。李永仙说,别看制作一炉海棠糕只要四到五分钟时间,前期的准备工作可相当考究,其中面糊的发酵最是关键。李永仙说,放酵母的时候水温得先调好。“水温高酵母就不起作用了,水温低发酵不起来,所以温度要掌握好。之后再加入小麦粉和一点老面糊,天气冷的时候发面团时间要久一点,一般要四个多小时,不满四个小时做出来面皮口感不好吃。天热的时候两个小时就可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出炉的海棠糕散发着焦糖的甜味,让人垂涎欲滴,村委会的工作人员立即将一个个热气腾腾的海棠糕打包送到老人们手中。“我已经有30多年不吃了,以前去旁边的大团镇上经常买,那个时候只要3分钱一个。”另一位老伯也在旁边说道:“现在四团镇上买也买不到,今天吃到,一下感觉好吃得不得了。”老人们喜笑颜开,一边吃着一边聊起往昔,让回忆为这道传统小吃再增添一层美味的“滤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给老人们制作点心,小荡村的睦邻点每周还会举行各类活动,让农村的老人们也享受到高品质的晚年生活。“我们这里的睦邻点活动是很丰富的,比如今天给老人制作海棠糕,好多老人几十年不吃,一下就回忆出乡愁的味道。现在,我们这个睦邻点每周、每月都开展学习、跳舞、唱歌,让老人在这里的生活多姿多彩。”四团镇小荡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周海红表示。

记者:陆婷婷

通讯员:王佳文(四团镇)

编辑:何芹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