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来国家经济趋于紧张化,体制内的单位也成为更加热门的岗位。尽管如此,体制内却也不乏吐槽自己工作的现象。究其原因,其实也就是因为体制内也逐渐形成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导致了不公,因而才会出现各种不良论调,才会出现所谓的“躺平”和“侧躺”现象。那么体制内的两极分化到底是哪些情况呢?我们下面来一一分析一下,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身份的两极分化

估计有的人认为凡是在体制内上班的,都是公务员,其实并非如此,这里面的编制也是五花八门。我们比如有行政编、事业编、参公编、公勤岗、公益岗、聘用人员等等。不仅编制内和编制内存在巨大的差别,就是编制内的各种身份也存在不同的差别,而这种差别在多次改革之后,有的地方不仅差距没有缩小,还有扩大的趋势。这里面非常的复杂,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吧:我记得当年某一个人跟我咨询了一件事情,他的一个家人去世了,单位需要发放相关的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