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孝宗朱祐樘

01

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九月十六日,亥时,北京紫禁城。

一阵凄厉的嚎哭声,撕破了紫禁城夜半的静谧。

大殿之内,太监宫女纷纷跪伏于地,个个痛哭流涕。张皇后怀抱着已经咽气的太康公主朱秀荣,哭得撕心裂肺;而作为父亲的弘治皇帝朱祐樘,则无力地坐在床边,望着自己年仅四岁的独生女,眼神中满是悲痛和不舍。

此时,朱祐樘撇过头来,将目光扫向大殿的一处角落,在那里,一名老年太监正浑身哆嗦着跪在地上,此人正是自己的心腹、内官监太监李广。

这一刻,朱祐樘的眼神中明显流露出一丝怨恨,但他又深深地叹了口气,随即收回目光。

是啊,怪李广又有什么用呢。

就在上月,李广力主新建的毓秀亭在万岁山正式落成,怎料没过几天,太康公主突然身患重病。

要知道,这太康公主朱秀荣可是朱祐樘和张皇后的独女,自幼聪慧乖巧,深得帝后喜爱,就连太皇太后周氏也对这个曾孙女宠爱有加。

公主患病后,一众太医使出浑身解数,然则病情却丝毫不见好转,反而越来越重。朱祐樘心急如焚,整个紫禁城因此笼罩在一片阴郁沉重的气氛之中。

宫中所有人心里也有一个疑问,健康活泼的公主怎么会突染重疾?不知是谁最先说出:多半是那毓秀亭冲撞了公主。

很快,一传十、十传百,大家越来越笃定,就是这毓秀亭惹的祸!

流言蜚语满天飞,这可愁坏了大太监李广咯,毓秀亭是他一手提议并营造的,这下子跳进黄河也难以洗清。正因如此,迫于舆论压力,作为皇帝最为倚重的神汉,李广决定死马当活马医,于是毛遂自荐,表示自己或许可以用道家方术医治公主的怪病。

朱祐樘本就对李广的道法深信不疑,一听李广愿意为自己分忧,嗨,朕这一着急怎么就把李广给忘了。

来来来,李大仙,快快施法!

02

在一场盛大的祈福仪式后,太监李广抽出一道灵符,焚尽后化成一碗符水,又亲手将它灌入奄奄一息的公主口中。一旁的朱祐樘不住得搓着双手,与所有人一起,等待着奇迹的降临。

然而,天不遂人愿,当天夜里,公主终究还是薨了。

朱祐樘尚沉浸于丧女之痛,无法自拔,闻讯赶来的太皇太后周氏却第一个发难了。看着曾孙女毫无生气的面庞,老太太悲痛欲绝,旋即流泪怒斥道:“是李广杀了我的公主啊!”

朱祐樘并没有迁怒李广,对此事也不予置评,而李广经此一遭只能夹起尾巴做人,行事处处小心谨慎,深怕再出什么岔子。

然而,怕什么来什么,因为,宫中又出大事了。

一日,太皇太后周氏的寝宫突然失火,火光冲天,整座清宁宫付之一炬。宫中再次议论纷纷,都说是李广建亭犯了太岁,才搅得紫禁城不得安宁。

而本就心情郁结的老太太又遭遇此番大火,更是吓得飞了三魂、走了七魄,朱祐樘为此特地向朝臣请假一天,亲自侍奉祖母。

祖孙二人难得有这促膝长谈的机会,老祖母渐渐缓过劲来,不免对自己这孙儿心生埋怨,气愤道:“今日李广,明日李广,就因为他兴工动土,才招来这连番的灾祸,好几朝的积累啊,就此化为了灰烬。”

朱祐樘是否听进去了,我们不得而知,但这番话却没能瞒过李广,当天,太皇太后的差评就传到了他的耳中。

前几日自己道法失灵,没能救活公主,反而一再引起众怒,太皇太后更是对自己恨之入骨,此时恐怕皇帝也对自己彻底失望。想到这里,李广惊惧不已,彻夜未眠。

也就在当天夜里,有人来奏报朱祐樘:李广服毒自尽了。

03

对于李广之死,朱祐樘内心五味杂陈,但更多的是惋惜,毕竟多年的好基友就这么走了,再也不能陪伴自己修炼斋醮,唉,谁让皇帝偏偏就是这孤家寡人呢。

在怀念李广之余,朱祐樘忽然灵光一闪,对哦,李广人虽已死,但他这一身的道法方术肯定是有所出处的,家中必藏有奇方秘书。朱祐樘一刻都不愿再等,忙唤来亲信太监,命他们前往李广家中好好搜寻,不可放过任何角落。

太监们果然不辱使命,将李宅翻了个底朝天,终于帮皇帝找到了一本厚厚的簿册,朱祐樘喜不自禁,赶忙一把拿来细细品鉴。

“某某送黄米几百石,某某送白米几千石……”

朱祐樘翻来翻去,没想到自己的好基友还是个屯粮爱好者,累计收下了粮食数百万石,李宅他是去过的,那小门小户能装得下这么多粮食吗?

于是颇感不解的朱祐樘立刻询问亲信:“李广才吃得下多少粮食,为何要收受如此多的米呀?”

亲信赶忙回道:“陛下,黄米就是黄金,白米就是白银。”

朱祐樘听后恍然大悟,随后默然无语。

可这天下哪有不透风的墙,几天后,皇帝搜出李广招权纳贿簿册的消息已传遍京城,顷刻间,朝堂内外由此掀起一阵惊涛骇浪。

率先发难的便是各路科道言官。

作为皇室顶级大仙兼京城头号包工头,李广生前跋扈擅权、奸贪受贿,早已引起清流官员们的重点关注。

弘治十年,礼科给事中叶绅、礼部祠祭郎中王云凤就曾先后弹劾李广,但都因弘治帝有意袒护而不了了之,王云凤甚至因此而遭到李广报复,惨遭罢官下狱。

现如今李广已死,又有那受贿簿册一事,科道言官有冤报冤、有仇报仇,可不得来劲嘛。

就这样,刑科给事中张朝用和陕西道监察御史丘天祐打响了弹劾李广阉党的第一枪,联合上疏弘治帝,请朝廷彻查李广案,将李广阉党一网打尽。随后,无数弹章蜂拥而至,飞入紫禁城。

看着御案上堆积如山的弹章,朱祐樘意识到,这一次算是捅了马蜂窝咯……

04

面对如山的弹章,朱祐樘颇为犯难,总不能全部留中不发吧。一番思忖过后,朱祐樘恍然大悟:对啊,簿册在朕的手里,科道言官口说无凭,又哪来的证据。

于是,朱祐樘在所有奏疏中一律批复:“请各位科道官指出向李广行贿的人员名单。”希望以此让众人知难而退。

其实,早在弘治帝搜出李广受贿簿册时,那些曾向李广行贿的官员便已惶惶不可终日,纷纷聚在一起商讨对策,一时间京城深夜轿影重重。

而这一切又岂能逃过科道言官们的法眼。

几天后,张朝用和丘天祐再次联名上疏:皇上,您要的名单,来啦!

当见多识广的朱祐樘看完这份弹章后,也不由得狂捏一把汗。此二人这次几乎把整个朝堂给捋了个遍,洋洋洒洒记下三十余人,不光有公侯伯爵,六部尚书竟也有五人上榜,朝廷为之震动。

眼看事情已一发不可收拾,内阁也断不能坐视不理,于是,朱祐樘召见刘健、谢迁、李东阳三位阁老,商议如何解决这一棘手难题。

朱祐樘:先生看这件事该如何处理?

众阁臣:请陛下严办有罪之人。

朱祐樘:朕也想啊,可这六部尚书都有五人被弹劾,这又该如何是好?

众阁臣:陛下,您不是有受贿簿册嘛,按簿册名单查,惩处那批官员即可。

朱祐樘:先生别听外人瞎说,哪有什么受贿簿册,朕就是担心追究下去只会牵扯无辜,咱们姑且就此作罢吧。

众阁臣:……

朱祐樘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对于张朝用和丘天祐的奏疏,他的反馈是:“弹劾人员众多,并且没有真凭实据,所有被弹劾官员仍旧供职,簿册也不必再追究了。”

数月后,都察院启奏,经清查,宦官李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请旨抄没其全部家产,朱祐樘不准。随后,为了平息风波,他象征性地拍了锦衣卫指挥周玉、乐工刘实等几个苍蝇,将这几人悉数下狱治罪。

一场原本针对宦官集团的斗争,被科道言官一通乱打,竟搅成了文官集团内斗的浑水,结果自然是功败垂成,不了了之。

当然,也有部分理智派文官,仍试图借此案遏制宦官集团,礼科给事中吴仕伟便上疏弘治帝,鉴于李广案社会影响极其恶劣,请求撤销镇守太监一职,以消除宦官对地方的盘剥。

朱祐樘的批复还是两个字:不准。

帝王心术,不在苍生,只在制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