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主要讲述的内容是女主角甄嬛在选秀入宫后,在皇后、华妃等几方势力的夹击和宫闱斗争中,从一个不谙世事的闺阁少女,成长为善权谋、精世故的圣母皇太后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似乎很难想象,这部以宫廷斗争为主题的电视剧,还值得仔细去解读。其实不然,举个简单的例子就知道了。

话说在《甄嬛传》开篇选秀女的剧情中,总共有八人成功入选,其中出镜的分别是:富察仪欣、沈眉庄、夏冬春、方淳意(淳儿)、甄嬛、安陵容。

就在几位新入选的秀女按制暂且居家,学习礼仪规矩,尚未正式入宫的时候,皇后到养心殿给皇帝道喜,言说:“臣妾前来恭喜皇上,贺皇上又得佳人。”

不料皇帝闻言,当即脸色一黑,质问道:“皇后,何出此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站在皇家的角度来说,新入选的秀女个个年轻貌美,即将入宫为嫔为妃乃是一件喜事,且皇后又是面带笑容的前来恭贺,皇帝无论如何也应当给个好脸色才对。

可皇帝非但变了脸色,还出声质问,这里面的弯弯绕就在于,皇后掌管后宫事宜,她虽没有亲自主持选秀,却也知道甄嬛之所以能入选,是因为长相酷似纯元。

她那一句“又得佳人”看似是恭贺,实则是暗提已故的纯元,并借此来打探皇帝的态度。

由于皇后这话并非是直接戳皇帝心窝,所以她在面对皇帝的质问时,才能笑容不改,说道:“宫中已经传开了,今日选秀皇上龙颜大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皇帝能说什么呢?

他一不能表示赞同,否则就有好色之嫌。二不能否定,因为宫中都已经传开他对选秀的结果是龙颜大悦,如果他表示否定,既显得虚伪,又显得像是在掩饰什么。三不能把话挑明,把话题转移到纯元身上。

因此,皇帝只能装作不屑的样子,说道:“只是泛泛之辈中,总算有一两个质素尚可的。”

把他的话翻译一下,大概是:新人没有那么好,我也没有那么喜欢,皇后你别多心。

可问题是,这话皇后压根就不信,并且她的目的是把甄嬛长得像纯元的事挑明,希望以此来激发皇帝对纯元“深情”的人设,好阴甄嬛一把。
所以,她迫不及待的接过话茬,说道:“岂止尚可,听说沈自山的女儿,很有当年敬嫔的风范,而甄氏却长得活脱脱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那句“甄嬛长得活脱脱就像我姐姐”的话还没说完,就迎来皇帝不悦的目光,好在皇帝不想把事情闹大,见到皇后面带讪色后,就淡淡地说了句:“只是眉眼处有几分相像罢了。”

既然皇帝自个把甄嬛长得酷似纯元的话说了出来,那么达到一半目的的皇后,就用公事公办的语气,询问道:“恕臣妾多嘴,皇上准备给甄氏什么位分呢?”

见皇后开始试探自己对甄嬛的重视程度,皇帝沉吟片刻,说道:“给个贵人吧。”

按照《大清会典》所规定的后妃制度:

皇后居中宫;皇贵妃一,贵妃二,妃四,嫔六,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

皇帝给新入选的甄嬛“贵人”位分,属于很高的待遇,体现了他对甄嬛的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对于皇后来说,给甄嬛的位分太高,一来不好下手使绊子,二来也不方便其他人出手,再加上甄嬛起步就是贵人的位分,如果对方一旦得宠,是很容易升到嫔位妃位的,这会影响她自己的地位。

因此,皇后心里压根就不想给甄嬛的位分太高。

可是给甄嬛贵人位分的话是从皇帝嘴里说出来的,如果强行否定皇帝的决定,必然会被皇帝所不喜,怀疑自己的用意,而且严重点,还会激起皇帝的逆反心理,到时吃亏的还是她自己。

所以,皇后就运用了一个充满语言艺术,并且非常实用的沟通技巧,也就是“顺着对方的思路,拒绝对方”(其原理是:既然对方的要求不合理,那么我就顺着你的话,继续扩展着说,直到对方得出错误的结论。而因为“这个做法是错的”念头,是对方自己总结出来的,所以对方就不会存在被他人否定的厌恶感。)来拒绝皇帝的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皇后具体是怎么说的呢?

听到皇帝要给甄嬛贵人位分后,皇后先是表示惊讶,然后说:

“好,就贵人吧。

除了前头满军旗的富察氏是贵人,蒙军旗的博尔济吉特氏,也是贵人,汉军旗秀女中正好也有两个贵人了。”

为什么皇后要特意用“正好”一词,原因在于她顺着皇帝的话,扩展着捋了捋其他各旗的贵人,以此来提醒皇帝,满蒙秀女中各只有一个贵人,你再给甄嬛贵人位分,汉军旗秀女可就有两个贵人了,凡事不患寡而患不均。

而皇帝显然是听出了言外之意,故而皇后的话音刚落,他就询问道:“还有一个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皇后则回复道:

“沈贵人,沈自山的女儿,沈自山的官位可比甄远道要高。虽然皇上重视汉军旗,可是满蒙联姻是旧俗,汉军旗有两个贵人,这样做会不会太过显眼了?”

将皇后的话进行分析,其话里的言外之意是:

首先,沈自山的官位比甄远道高,如果把贵人位分给甄嬛,不给沈眉庄,显然不太合适。

其次,提醒皇帝满蒙才是根本,如果一意孤行非要给甄嬛贵人,那么到时候会招来满蒙大臣的不满。

尽管一开始皇后前来恭贺又得佳人,其目的不纯,但皇后此刻的话是站在皇家的角度来说,不仅合情还很合理,所以皇帝当即点头表示认可,说道:“那就给甄氏正六品常在吧,汉军旗的嘛,入宫位分不宜太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言罢,在皇后的恭维声中,皇帝继续说道:“虽然是个常在,朕还想给她个封号。”

皇后闻言,明显没有料到,所以她只能说:“那就叫内务府拟了封号来看。”

可皇帝表示:“不用,朕已经想好了。”

仔细分析这段对话,可以得出内务府给嫔妃拟封号是正规程序,而皇帝半路截胡属于是极度重视的行为。

宜修虽然没有料到这一举动的,但她作为皇后,急智还是有的,在皇帝抓住她的手,并写下“莞”字后,她是这样说的:

“莞?臣妾记得在唐诗中好像就有‘菀菀黄柳丝,濛濛杂花垂’之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菀莞黄柳丝,濛濛杂花垂”一诗出自唐代诗人常建的《春词二首》,意思是春柳枝条细长如丝,春花艳艳中,开得十分繁茂。

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纯元皇后的妹妹,宜修自然知道姐姐的小字是“菀菀”,听到皇帝给甄嬛的封号是“莞”,她故意以诗来回答,其目的是试探皇帝是否有将甄嬛当做纯元替身的想法。

而皇帝的回复是:“朕觉得甄氏莞尔一笑的样子,甚美。”

说完,朝皇后的手上轻拍了一巴掌,这一巴掌,加上那句回答,既是对皇后的宽慰,同时也是警告,说直白一点,就是:你放心,我就是找个替身,也只会是替身,你别多干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似平平无奇的对话,不仔细分析又哪里能看出里面的诸多弯弯绕绕,皇后看似给皇帝贺喜秀女进宫,实则是顺道阴了甄嬛一把,只不过她还是低估了皇帝,不知道什么叫做“菀菀类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