飒美特校服关注到,《中国国民心理健康蓝皮书 ( 2019-2022 ) 》显示,我国17岁以下青少年儿童中有3000万受到各种情绪、心理行为问题的困扰。

本次参与调研人群中,18岁以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达30.28%,18-24岁占比35.32%。报告让社会各界哗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也令松弛感这一词语再次被大家所重视。松弛感,如同一剂良方,能解很多孩子成长路上的“紧张和焦虑”。

1.松弛感,是一种习得能力

飒美特发现那些会让人受伤的原生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点:低压、紧绷、冰冷,充斥着争吵、指责...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博士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蓄杯理论”。

他说,每个孩子生来都会带着一个杯子,父母的责任就是要不断地向里面填满爱与亲密,当孩子的杯子被填满时,他一定是快乐的、安静的、乐于合作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松弛,是一种习得的能力,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更是一种智慧的教育。

2.给孩子松弛的家庭环境

稻盛和夫曾在《思维方式》中写道:人生过得幸福的人,都持有积极的思维方式。

松弛感,自于很多人内心的渴望,被称之为唤醒了一大批中产。

而对于孩子,松弛感往往建立在信任、接纳、尊重和爱的基础上。

当家长不高兴,就算没发脾气,也让身边的人感到紧张。家人生活在一起,彼此间的感觉很灵敏。谁生气了,谁是开心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孩子比大人更加敏感。孩子的世界比较简单,没有太多外部的干扰,所以父母的情绪和家庭氛围的变化,他们能敏锐地感受到。

你想让家庭给孩子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是紧张还是轻松?

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后者。那父母就要经常提醒自己,让家庭关系有松弛感,而不是紧迫感。松弛感需要平和态度,少点暴躁吼叫。

3.如何更好地赋能孩子成长

“要让每个人成为不一样的自己,”

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江苏卫视《最强大脑第三季》中国战队的队长之一的水哥"王昱珩谈及育儿说:

“我养花,花能都在一个时间开吗?不能。何必要求花跟别的花一样开呢。哪怕最小的孩子,他也首先是个人,他们每个人就应该有每一个人不一样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飒美特校服在参加IEIC第六届国际教育大会的时候,听到专家和校长们说得最多就是:只有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著名心理学家、情商教育专家、情商教育创始人张怡筠参加第六届IEIC大会学生成长论坛主题演讲时提到,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天性,家长要帮助孩子成为TA自己,而不是心目中想要孩子成为的那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进一步介绍,一般来说,父母在碰到孩子“有问题”的时候,会有两种做法。
一种称之为父母教养观。家长按照自己的意愿,努力把孩子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另一种称之为儿童发展观。家长会站在孩子的视角思考: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能力?而作为家长的自己,又该怎么帮助孩子?

孩子们在飞速变化的时代长大,需要更强大的心理能力来面对未知的世界。AI时代,未来在工作和生活上的挑战也越来越多。

——张怡筠 第六届IEIC大会主题演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怡筠介绍,每个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请家长们关注孩子的内心,帮助他们赋能自己。

最棒的教育就是:当孩子走完这一生,他们活成了最好的自己,不虚此生。

以衣承载教育,以衣传承文化

飒美特校服,始终伴随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