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们似乎都知道,1955年,新中国第一批授衔的十大元帅中有一人拒不接受元帅军衔——这位就是粟裕。那么问题来了,他到底犯了什么错,要被削掉正大光明的元帅肩章?又是靠什么过人之处,让中共中央给他下了“尤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的高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土匪窝里出来的少年,立志要当兵

1907年,在湖南西部边陲的会同县,有一个叫粟裕的侗族男孩出生了。他本名粟多珍,“裕”是他16岁时取的号。

那个年代的湘西乡野很不太平,土匪横行,来历不明的流民四处聚集。小粟裕读了4年私塾,后来不得不辗转几所乡村小学。虽然资质不俗,但求学之路并不顺利。

不过,正是在这样乱世之中,少年粟裕看到了土匪们神出鬼没、忽隐忽现的身手和大开大阖的作风,也领教到他们骁勇善战的本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伙土匪虽然作恶多端,但也有种气概在。要不是官府无能,老百姓又贫苦,谁会甘心当这个落魄匪徒?”粟裕暗暗思忖。

1925年,18岁的粟裕考入了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这个学校的校长是一位开明人士,提倡新思想,让粟裕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

他心想,这就是救治天下疮痍的良方!于是,萌生了推翻旧社会,建立新秩序的雄心壮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加入中国共产党,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第一枪

1927年春,学潮汹涌,粟裕所在的师范学校也闹得沸沸扬扬。可就在这时,反动的国民党实行了清党,进步人士无一幸免。

粟裕和其他一批师生被秘密转移到汉口一个军事学校,开始接受革命思想和军事训练。

同年6月,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踏上了武装革命道路,誓要和一切反动派血战到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年8月,粟裕随叶挺部队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这是新成立的中国工农红军打响的第一枪,标志着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开始。

起义部队很快失败了。但在保卫领导人撤退的战斗中,粟裕率领警卫队冷静应战,开始崭露头角。

“小粟,要铁石心肠才能混革命这一行。”叶挺拍了拍他的肩,语重深长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8年1月,粟裕在朱德、陈毅麾下,率部发动了一次著名的宜章武装暴动。此役极大振奋了南昌起义后队伍的士气,在湘南重振声威。

随后,他随红军主力转战湘赣闽边老区。在与敌人的战斗中,粟裕屡建奇功,但也多次负伤。

武平战斗中,一颗子弹贯穿他的右耳,几乎要夺去性命。水南战斗又被炮弹炸伤头部。硝石战斗时,他左臂负重伤,血如泉涌,仍坚持指挥作战。浒湾战斗右臂中弹,退兵时差点跌落悬崖,幸亏战友救起。宁都战斗又伤及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粟裕从不因伤重而退缩。“革命哪有不流血的?”他逞强说,“我只要有一口气在,就要和敌人拼个你死我活!”

1928年4月,粟裕带伤上井冈山,参加了历史性的井冈山会师。在随后的数次反“围剿”斗争中,他率部冲锋陷阵,屡建奇功。五次反围剿结束时,他已升任红四方面军参谋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征前夕奉命北上,年轻骁将勇闯敌后

1934年10月,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粟裕奉命北上,带领红十军团一部分部队,编成东路军,开赴闽浙赣边区,执行堵截国民党军队,配合主力红军北上之任务。

这支东路军,后来被称为“抗日先遣队”。

时年28岁的粟裕成了这支队伍的实际统帅。转战在敌人腹地辽阔的闽浙皖赣苏区,他必须同时面对国民党军和日军双重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粟裕深知,这会是一场残酷的消耗战。但他毫不退缩,采取运动战术,灵活变化,先後在浙江、福建等地建立了游击根据地。

1936年冬,在一次战斗中,粟裕的顶头上司、抗日先遣队总指挥寻淮洲不幸牺牲。当时敌军已经开始围攻,形势十分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