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国第一次授衔,粟裕被授予开国大将,尽管排在第一,但从授衔开始就充满了故事和讨论。

有人认为,粟裕解放战争功劳太大了,仅仅被授予大将军衔,有些遗憾。甚至一直谣传上级已经打算授粟裕元帅了,其实是他让了,那么,粟裕到底为何不是元帅军衔?

粟裕1927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且参加了南昌起义。1928年参加了湘南起义,后到了井冈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军时期的粟裕表现似乎没有那么抢眼,但也曾担任过红四军参谋长,红11军参谋长,红7军团参谋长等职。他没有参加长征,而是和陈毅一样留了下来,坚持了三年的游击战争。

抗日战场上,粟裕所部编入了新四军,曾在第二支队担任代支队长。皖南事变后,他担任了1师师长。

解放战争期间的粟裕,我们更熟悉一些,他先是担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后来又被任命为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等职。1949年初,粟裕任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1949年毛泽东曾说:“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甚至称他“最会带兵打仗”。

现在网络上也一直有粟裕让元帅的说法,的确,粟裕曾经两让司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次是在抗战刚刚胜利的时候,上级组建华中军区,任命粟裕为军区司令员,张鼎丞为副司令员。不过粟裕鉴于张鼎丞的资历,主动请求中央改任张鼎丞为司令员,自己做副手。

第二次是1948年,中央要调陈毅去中原工作,让粟裕担负起华东野战军的领导与指挥责任。不过粟裕再三恳请中央保留陈毅在华野的职务,自己担任副手。于是陈毅不在的情况在。粟裕也只是代理。

但是,粟裕三让元帅可能性几乎没有。

从授衔前的候选来看,粟裕也没有出现在元帅的候选之列,至少缺乏书面材料的佐证。那么既然没有在候选名单,谈不到让。

粟裕曾说:“华野离不开陈军长”,这句话有自谦的成分,毕竟粟裕真的是这样的个性,但更多的是在阐述事实。

我们从整个革命生涯看,粟裕与陈毅相比,还是有差距的。

第一是要参与创建过红军的主要根据地

陈毅参加了南昌起义,参与领导了湘南起义,在井冈山他也是井冈山三巨头之一。相比之下,粟裕尽管参加过南昌起义、湘南起义还上了井冈山,但都仅仅是参与者。南昌起义时的粟裕就是个排长,井冈山时期就是一个连长。

第二是要出任过红军军团长级别的职务

陈毅担任过红22军长,江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而且,参与领导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粟裕在红军时期担任过军团参谋长,不过相比陈毅还是有些差距。

第三八路军师级或新四军军级的将领

陈毅在新四军组建时,仅仅是新四军的第一支队司令员,但要知道陈毅则是在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新四军分会,担任副书记,这一机构才是新四军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统一领导和决策。这也是为何我们很多时候觉得叶挺是军长却说了不算,项英权力更大的原因。皖南事变后,陈毅担任了军长。

可是,粟裕在整个新四军期间都在陈毅的领导下,仅仅还只是师长一职。

第四是解放战争时期总指挥部及各大野战军的主要负责人

解放战争期间,我们就都熟悉了,陈老总的地位依然在粟裕之上,他的影响力毋庸置疑。可是,如果要论打仗,这个倒没有争议,粟裕打仗的水平都了解。

因此,陈毅和粟裕相比更加明显了,因为他们长期战斗在一起,官职大小一目了然。

最后就是1955年需要出任中央军委委员以上的职务

陈毅1954年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粟总则是在1956年才被选为中央委员的。

所以,如果评元帅的话,显然陈毅更加合适,我们不能仅仅凭借解放战争期间的战功来做决断,更何况,两人差距并不是多大。

另外一个争议就是陈毅的官职,他其实已经离开了部队,担任了副总理。所以,很多人认为陈毅的元帅应该是粟裕的。

的确,陈毅当时并不在军队中,按照中央的原则,在政府工作的是不参与授衔的。不过我们也清楚,这只是说的一般情况,并非所有人都不能授衔。

但陈毅最终还是被授予元帅,考量并非战功。更多的还是考虑到陈毅的历史功绩与在新四军以及第三野战军的影响。在这当中,周总理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也特别举了一个例子,苏联的布尔加宁也有元帅衔,现在他做部长会议主席的工作就不用元帅头衔了。

因此,很多时候我们不能仅仅从一个角度考虑问题,粟裕仅仅因为解放战争的军功,显然还是不能和陈毅革命生涯整个的历史功绩可比的。

就像贺老总,他在抗战后期甚至整个解放战争期间几乎都跟消失了一样,但其实他只不过侧重于后勤和地方,这样的工作与前线打仗相比显然更加低调一些,但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我们说战功,并不仅仅是指前线打仗。

还有叶剑英,他在革命生涯尤其是后期,也没有率领千军万马上前线的战功,但谁又能否认他所做的贡献呢?只不过革命工作不同而已。

另外还有一点,粟裕本身就在军队任职,与李先念等已经离开部队的不太一样,如果粟裕辞让元帅的话,那么影响是非常大的,中央未必会同意,毕竟元帅军衔并非其他可比。

时任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总干部部部长的罗荣桓也推辞过元帅军衔,但是在中央反复研究讨论后还是拒绝了。

许光达辞让大将,几次三番中央也没有同意。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粟裕本身并不存在让,更加不可能让。

客观说,即便陈毅没有参与授衔,张云逸也更有资格授予元帅。

张云逸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护国战争。1926年,他参加了北伐,并入了党。这样的资历在军中恐怕都排在前列了。

1929年,张云逸与邓小平等领导百色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并任军长。从历史影响力来看,百色起义虽然不如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可这次起义同样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之后,张云逸担任过中革军委副总参谋长兼作战局局长。而部队长征到达陕北后,张云逸更是担任过红一方面军副参谋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又参与领导新四军的组建和整编。可以说,在新四军的成立过程中,他立了大功,并担任新四军参谋长。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副军长兼第2师师长,成为陈毅的副手。

之所以张云逸在后面与元帅失之交臂,也是因为解放战争。

张云逸在解放战争期间几乎没有上前线,而是负责后方的工作,担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员。领导华东后方军民精简整编、厉行节约,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支援前线。

粟裕和张云逸相比的话,优势仅仅在于解放战争,可如果我们综合对比授元帅标准的话,包括平衡因素的考虑,似乎张云逸离元帅更近一些。而且,他还享元帅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