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武训传》中的山东响马

“山东响马、四川贼,小偷小摸数安徽,河南遍地流逛槌”,是一句早年间流传在江湖、民间的俗话。这句话具体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来解读一下。

山东响马

“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过此路,留下买路财。”这是旧时土匪拦道打劫时说的一句话,据说最早出自程咬金之口。程咬金是济州东阿人,具体就是今天的山东东平斑鸠店。

尽管山东以“礼仪之邦”出名,但山东的强盗也同样出名。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其中的一部《水浒传》就是专门写山东强盗的。不过,山东人为什么把拦路抢劫的强盗称为“响马”,说法并不一致。

一种说法是,山东人做事情讲究礼仪,山东强盗也不例外、盗亦有道。以梁山好汉为代表的山东强盗“讲义气”,打劫之前要骑在马上甩几下非常响的马鞭子。甩鞭子的意思是给来往的其他客商提个醒:我要打劫了、你快点离开,不然、就不客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装霸腔《山东响马》梁婉芳演唱

另一种说法是,山东的强盗拦路抢劫时,要事先在路边埋伏好。等到目标出现后,领头的就在马背上甩一声响鞭、作为动手的信号,然后强盗们就会冲出来,一哄而上、实施抢劫。

还有一种说法是,东汉以后、山东的土匪在马脖子上挂满铃铛,马跑起来,铃铛很响,故称土匪为响马。

直到今天,在山东的民间还有流传一种“甩响鞭”的健身方式,鞭子的声音可以传到几里开外。顺带说一下,为什么甩鞭子时会发出很大的响声:当甩鞭子的力量足够大、速度足够快,运动传递到鞭梢、使得鞭梢的运动速度超过音速时,就会产生“音爆”,也就是我们听到的响声。

四川贼

在我国传统文化里,通常把贼比喻成鼠。四川的古称为蜀,“蜀”和“鼠”谐音;这是其一。另外,四川人大多生得个头矮小、行动灵活,并且个性油滑、如有利益则无孔不入,犹如老鼠。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早年间、四川人利用身体优势,从事鼠窃狗盗之事的人不少,如盗坟掘墓、入室行窃等。这些都是人们把四川和贼联系到一起的原因。

小偷小摸数安徽

安徽的小偷小摸和四川的贼不同,安徽的小偷小摸是顺手牵羊地拿人财物,或者乘人不备、掏人钱包。曾在安徽的某个论坛里,看到一个帖子说,自己把电瓶车放在新华书店门口、进去买了本书;就这一会儿的工夫,出来后、发现电瓶车上刚买的菜被人拿走了。这就属于小偷小摸。

四川的贼是专业的,安徽的小偷小摸多是业余的。多数人认为,这和安徽晚清以来的饥荒有关。这从安徽民间小调中多有闹饥荒的唱词中就能得到印证:

“堂客挎着讨饭篮,一担稻箩下江南。前头挑着破棉絮,后头挑着女和男……”

“去年干,今年淹,爹爹饿死大路边。姐挑野菜娘讨饭,哭哭啼啼下江南……”

在逃荒的道路上,饥民有小偷小摸的行为实属正常,一路留下小偷小摸的印象也就在所难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流浪艺人

河南遍地流逛槌

“流逛槌”中的“流逛”,意思是无所事事地闲逛;而“槌”,指的是“棒槌”。棒槌和“高丽棒子”中的“棒子”的意思一样,说的是“一窍不通”、“没见过世面”、“不明事理”。

为什么说“河南遍地流逛槌”呢?据说和民国时期的河南几次灾荒有关。黄河决口、旱灾蝗灾,百姓无地可种、无事可做,只得流离失所,成了游手好闲、浑浑噩噩的“流民”。

还有说法称:元末明初时、河南因战乱造成人口稀少,因地缘之便利,临近的陕西、山西、直隶、山东等省的的饥民大量涌入河南觅食,形成了一支庞大的流民队伍,出现了“河南遍地流逛槌”的现象。

声明:此文并非出于任何地域黑的想法,只是和大家分享一些旧时的市井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