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夏、商、周的三大根基,才让“夏”这个民族,从原始的荒蛮时代,开启了人类文明之路,然后逐渐形成强大、繁荣之邦,直到蜕变为后来的中华民族,与大自然抗争、与外域友好合作、同时抵御野蛮侵略,直到今天生生不息……

作者简介:吴粲又名代蔚,毕业于四川大学。策划学(策划经济学)的开拓研究者;并致力于从自然科学角度研究时间;还花大量精力研究过希尔伯特几何、非欧几何、极限问题及自然哲学,颇有心得。2021年3月偶然发现了与所从事的祖传工艺的相关性,进入三星堆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

◆特别声明:原创学术文章,转载或摘引必须指明出处、必须符合学术规则、法律许可,否则追究学术不端或法律责任!

一、前面4篇文章已经从诸多证据,准确、清晰找到了夏、商、周对应的都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良渚、石峁为先后夏都;

B.二里头与三星堆,为先、后商都;

C.河南安阳原来错误解读为殷墟,其实应该为周都。

最明显的错误是把传世经典《十三经》之一《周礼》的作者:自春秋以来,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尊为儒学开山鼻祖、孔子最崇敬的古圣之一的周公,竟然被解读为历史上没有任何蛛丝马迹的一位妇女——武丁的妃子“妇好”。

◆二者的形象相差也实在太远!!

周公思想对儒家的形成起了奠基性的作用,汉代儒家将周公、孔子并称。

汉初大思想家贾谊评价周公曰:“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真是有眼不识泰山,把这样的儒家圣人之墓,解读为一历史上子虚乌有的一位妇女之墓,感觉实在有伤儒雅,幸好不是孔子墓,不然失误就太大了!

从而佐证此片区域埋葬的是周朝而非殷商相关人物,相应,此区域应该是周朝都城而非殷墟!

至于周朝还有其他之处的周都,比如陕西的周都,即使传世典籍也记载了周都经过了搬迁,但是现在还是需要用实证,而非只依靠文献记载来确认,主要原因是:时间久远,地名与发生地的场景都面目全非。笔者还未深入研究其他周都,但以后的研究同样必须以证物为依据。

二、又一新重磅证据,证实三星堆是商

1.这是外星人的脸谱吗?

三星堆出土了以下多个看似奇特的脸谱(见下图),一直以来民间人士认为是外星人的人脸,并大肆传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实质这是起于良渚的“夏”的图腾,在三星堆有多个出土,当然样式已经有一些改变,但只要稍具备一些常识的人一眼就能看出:内涵完全相同。不需要争论和非要给质疑者解释清楚(见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并由此可以看出夏、商、周这些遗址之间的传承关系,以及华夏民族对“龙”的传承、延续,笔者前面已经有多篇文章深入、系统分析过,其实此种“龙”的内涵是表示华夏民族祖先的来源:源自鲸鱼,然后过渡(今天自然科学的进化)成两栖动物,再演变成人——即成为华夏民族的祖先。对祖先的崇拜、祭祀难道不在情理之中?

至于有读者拿当今能呼风唤雨、无所不能、似蛇、蛟或鳄鱼等,这种内涵的龙来纠缠对比,不在本体系讨论中。

看上图,不知为何二里头没有出土类似龙的图腾,可能各种原因丢失或腐烂,但出土了与三星堆相同本质的代表商王身份的铜饰牌,更加说明了二者的紧密关系。而且二里头还出土过下图中与以上很多遗址相近似的“龙”,从而也能说明它们之间的紧密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利簋青铜器及铭文

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内有铭文(见下图)。

以前对此铭文的解读同样采用的是:用线条文字去强行一一对应这些铭文,只从外形上的貌似,然后就强行对应一个字,而没有理解到这些文字的本源意义(解读方法,笔者前面多篇文章已经深入讨论),这样解读的结果与本身表达的真实意思,自然相差太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笔者只在此解读4个字(见上图),其他字以后解读,结果与先前的解读肯定有很大差别。

第1个字还是一个图形字,由铖、刀、对抗、行走之类的简略图案汇集,所以应该是“武”字。而其中有一个标志性武器:铖,因为在周朝,此武器代表周王的身份,在此还可能表示:武王。

第2个字根据“征”字演变历程,一看就知道是此字;

第3个字根据“商”字演变历程,一看也知道是此字。此字来源于“商契的母亲简狄在郊外,吞天降玄鸟之卵怀孕而生下商契”,下部就是一个天降蛋的描绘;

第4字是难点和关键,如果根据先前的解读方法,就会去强行对应一个字。而根据笔者的理论:此字一看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简略线条图案:鸟形。根据相关史料,应该特指“玄鸟”。

四个字合起来表达的直接意思是:武力或武王征讨商玄鸟。但却内含了非常重要的信息:

(1)周人称商为“商玄鸟”,这是为何?

◆由此可知,“商”可能是外人或民间的称呼,而官方则称为“玄鸟”或“商玄鸟”

(2)三星堆出土了很多鸟,此鸟只是众多之一。

由此可得知三星堆就是“商”都的区域,因为有“玄鸟”作为标志物。

(3)武王征商发生的地点

应该是从陕西往四川盆地的三星堆一带赶,主要战争发生地可能在江油或绵阳一带,与史料记载的发生在平原开阔地相符。

三、为何要称为“夏”、“商”、“周”?它们的特征和内涵是什么?

◆为何称为“夏”?为何又叫“华夏”?

为何称为“商”?为何现在把物品交易称为“商品”、从事的人称为“商人”?

为何称为“周”?为何把照顾得好称为“周到”?为何我们一直声称为“礼仪之邦”?

1.为何称为“夏”?为何又叫“华夏”?

从良渚、石峁遗址出土的诸多证据可以看到,我们祖先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应该称为“夏”,它有特定的内涵,“华夏”是外域的美称(其他更多分析,由于涉及核心内容,只能放到论文中深入讨论)。

2.为何称为“商”?为何现在把物品交易称为“商品”、从事的人称为“商人”?

对于“商”的来源,史料记载的是“天生玄鸟,降而生商”。

但为何现在把物品交易称为“商品”?从事的人称为“商人”?

同样,从三星堆和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大量物证可以看到(由于涉及核心内容,只能放到论文中深入讨论),在商朝产生了大量的物品交换,所以被称为“商品”;“商人”是外域或外部对从事物品交易的商朝人的一种美称或身份称呼。

尤其从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可以看到,当时商品交易的繁华以及涉及区域的广泛。

3.为何称为“周”?为何把照顾好称为“周到”?为何我们一直声称为“礼仪之邦”?

从安阳出土的周公墓我们才知道并感叹,中华民族的礼仪是从周朝,又是一个叫周公的人建立起来,以前只知道他的传世典籍《周礼》,并几千年来一直传播、弘扬。

但没见到书中的实物之前觉得有些空洞,当亲眼目睹如此多的培养、建立“礼”系统的实物后,才感受到震撼!史前时代,人与人怎么更好交流、交往?应该有怎样的标准化物品以及动作?人应该用“礼”的标准衡量,受到哪些行为约束?

然后人与人之间有交往、交流,能够变得谦逊、和睦,而不是动不动就拳脚相见,或人与人不知道怎么沟通、交流。

从周以后华夏民族就走向了象征“文明”的“礼”社会,构建起了“礼仪之邦”的民族。

所以对人照顾得好、有礼节称美誉为“周到”。

可以说这是从荒蛮走向文明社会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标志。

四.假如没有夏、商、周

1.正是因为有夏、商、周的三大根基,才让“夏”这个民族,构建起了人类文明社会的框架。

(华)夏、商(人)、周(到),这也分别是夏朝、商朝、周朝各自的内涵和主要特征,它们构成了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源头的三大根基。

假如没有“夏”?

就没有“龙”文化的传播和凝聚力,另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涉及核心内容,在论文中探讨)。

假如没有“商”?

就难以在当时产生大量的“商品”交易(涉及核心内容,在论文中探讨),以及形成专门从事物品交易的“商人”,就难以带来后世的繁荣或要推迟若干年代!

假如没有“周”?

没有构建“礼”的社会,我们可能很长时间还处在,如今天的亚马逊原始森林的人:封闭怯懦、自生自灭!不敢与同类也不知道与同类打交道。

2.几千年我们一直在苦苦寻找,曾经以为它们都是传说,但今天我们已经实实在在、一一对应,找到了它们曾经存在的遗址以及大量的证物

以前没有出土当今如此多的遗址和文物,对夏、商、周的认识仅仅依靠零碎的文献,而由于年代太过久远,又由于文献的记录方法、每个人记录的差异、保藏传承的方式方法等,导致对夏、商、周的存在产生过诸多疑问,甚至认为根本它们不存在,只是属于人类幻想、编造的文艺作品范畴,而非实际存在的事物。

甚至有人认为它存在于二河文明之域或是在古代埃及所在地。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夏、商、周都灭了,根本找不到他们的痕迹了,这种观点更过于片面。现在除了找到了它们存在的遗址和大量物证,另外,一个朝代因为各种原因被后来的朝代所取代,虽然主要管理者被更换了,但作为一种曾经的存在,其实还有很多痕迹以及一些精华、习俗在继续往后流传,影响着后世,甚至延续至今。

并非前一个朝代灭亡了,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从此就再难以找到它的踪迹了,由此就认为它根本没有存在过。

比如战国时代的诸国灭亡了,但很多世界认识观、治国策略、手工工艺等却往后在传承;秦朝虽然灭亡了,但秦代管理者形成的文字、度量衡统一、规范等的影响,却一直在延续;唐宋虽然灭亡了,但那时的诗词却一直被后世传颂。

前面已经分析,虽然夏、商、周被后来的朝代取代,但它们分别形成的三大根基,产生的巨大作用,影响至今而且还会一直绵延不断。

虽然朝代在不断更替,但历史并没有因此而脱节,每个朝代在浩荡的历史长河中,都还有它们的烙印,以及延伸的脉络。

3.追溯夏商周的源头,得出一个极其重要的结论

中华民族能延续、繁荣到今天,靠的是智慧、踏踏实实地实干、勤劳拼搏,开放交流、借鉴吸取,而绝非不着边际的空想或闭关自守。

2023.12.1 17.19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