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最宁县"免费订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宁县烈士陵园位于县城庙嘴坪南麓,背北面南,依山傍水,东临城 北河,西靠马莲河,南瞰九龙河,与九龙广场毗邻。该陵园是为纪念解 放战争中“五•八惨案”殉难革命烈士于1956年初建,1978年首次扩建, 2003年二次改建扩建的。陵园呈阶梯形中轴对称结构,占地26700平面, 总建筑面积1250平面。建有“宁县烈士纪念碑”、宁县“五•八惨案殉 难烈士纪念碑”、“五•八惨案殉难烈士公墓”、春坊、石碑坊、霞轩、 书苑、展览馆、蘑菇亭、花园、草坪、松柏林等。该陵园主题突出,古 今结合,因地制宜,配制科学,不仅具备悼念、祭奠等主要功能,而且 具备教育、学习、旅游、观光、休闲、宣传等社会功能,已成为宁县旅游、观光、休闲的重点红色景区之一,也成为宁县乃至 甘肃省红色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之一。1997年被省 政府命名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被庆阳 市政府公布为全市红色旅游线路上的重要景观点。 近年来年均接待省内外参观游客5万多人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缓步走向宁县烈士陵园,首先映人眼帘的是镌 刻在大门两侧的“英雄热血丹心谱,志士豪情正气 歌”的大幅对联,大门门楣雕刻“宁县烈士陵园” 六个于丽阳下熠熠生辉的红光大字。来到陵园大门, 但见整个陵园傍水而居,依山而建,杨柳依依,松 柏苍翠,时花竟妍,清风徐徐。亭台楼阁掩映在参 天翠柏之中,环境幽静,庄严肃穆。各类古建,布 排有序,错落有致。雕梁画栋,花坛似锦,风光旖旎, 景色迷人。一条缓坡将游人引人第一平台,一条林荫石阶直通坪巅;林荫道东侧山脚下,苍松翠柏之 中,建有“五•八惨案殉难烈士纪念碑”。碑座呈 台阶式,碑身呈方体,髙4.5米,宽2米,正背两 面分别刻“烈士英名流万古,人民纪念永千秋”;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人民功臣党的典型”两幅对 联。道路两旁依次安葬着王丰义、李自珍、王勇等 烈士遗骨。从山脚仰望山顶,三门过厅牌坊,革命 烈士纪念碑巍巍屹立,气势雄伟。从第一平台沿着143级跨高40多米的石台阶拾级而上,即抵第二平台。明清风格牌坊的中门正面两侧镶刻“忆先烈抗 暴除奸求真理,学英雄披荆斩棘拓大务联。站在牌坊前尽目俯瞰,马莲、城北、九龙三河抱团南奔,两座马莲河大桥横贯东西,宁长二级公路穿越 南北,城域高楼巍峨,道路纵横,行人如织,车流若龙,九龙综合景观园里绿树成荫,花团似锦,与 烈士陵园浑然一体,尤显县城四山身披绿装,山舞龙腾,水欢人喜,城美如画。从牌坊步行过厅,一 座雅致的花园,两侧各有18级台阶通向第三个平台, 庄严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矗立于斯。纪念碑 碑底座大100平面,高1.6米,栏杆和花瓶呵护的 碑座,四周均有阶梯可至碑底。纪念碑高14.5米, 底部四面的汉白玉石雕雕刻着第一、第二次国内革 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军民团结战 斗,英勇对敌的四幅浮雕。画面惟妙惟肖,栩栩如 生。碑身正刻“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七个遒劲大字, 碑身背面碑文记载了宁县烈士,特别是“五•八惨案” 殉难革命烈士的光辉事迹,碑身两侧刻着毛主席“成 千成万的先烈……”语录。第四平台筑“五•八惨案” 殉难烈士公墓,混凝土浇筑,墓长26米,宽10米, 高1米,墓内安葬城东门枯井中遇难烈士遗骨63具, 绿树鲜花簇拥公墓四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宁县烈士陵园是座无声的丰碑,倾述着在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下,革命先烈,特别是“五•八惨案殉 难烈士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诞生,英勇斗 争,不怕牺牲的千秋伟绩。1932年,在陕甘苏维埃 政府领导下,宁县人民即向封 建势力地方豪绅发动了游击革 命战争。1933年,宁县第一支 革命武装,即陕甘工农红军第 三游击队宁县第三支队诞生。

1934年,新宁县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领导全县人民投身如 火如荼的革命斗争。1949年,宁县全境解放。在此期间,先 后为革命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 难以计数。其中,于县城牺牲 者众多,献身之慷慨壮烈,尤以1948年5月9日“五•八惨案”为最。

1948年4月中旬,彭德怀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 军西北野战军主力4个纵队向西府挺进,直取国民 党军后方物资供应基地宝鸡。4月25日至27日, 在彬县、长武一带与国民党马继援部激烈战斗中, 其左路第六纵队1000余名战士被俘,其中700余 人于4月29日押解宁县县城看管。

当时,宁县城防有国民党马继援部八十二师直 属工兵营600余人、国民党宁县自卫队400余人, 加专门负责押运战俘的马继援部八十二师直属特务 团输送连,共1300余人。马继援专门指派其师部 高参张彦到县,与工兵营长谭腾蛟共同负责宁县城 防务。解放军被俘战俘初解县城,交由宁县政府集 中于文庙大院看管。后形势日紧,宁县政府摄怕被 俘解放军指战员暴动,又请交谭腾蛟工兵营部看管。谭部将被俘解放军指战员接管后,马继援部特派八十二师师部情报科长杨振华,师政工处秘书尹焕章等抵县,由张彦、谭腾蚊配合,X才被俘解放军 指战员进行区别处理,然后按干部、战士不同情况, 分别关押于西坡农民高吉祥家(八十七人)、昔秉 玉家(即烧鸡坑,一百七八十人)、朱黎明家(城关小学后,百余人)、南坡窦晓元家(百余人)、葛自平家(七八十人)、昔仲元家(百余人)、左 家(数十人)等7家地坑土窑院内。户主均被强令 搬出,然后堵门上锁,布岗设哨,严密看管。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为了加强城防和御防解放军被俘指战员暴动,谭腾蛟等,除于城内主要交通要道, 东山、南山和庙咀坪上下构筑数道防线,加强防守以外,还搜括城内居民家的风箱、柜子、席囤等, 装上沙土,将县城仅有三座城门和关押解放军战俘 的地坑院子通道全部压死,严加看管。

彭德怀大军从宝鸡东撤回师,5月初抵镇原县 屯字镇一带,与国民党西安绥署裴昌会兵团和陇东 马继援兵团会战失利,于5月7日晚突围后,沿宁 县方向东撤。其先遣部队第四纵队警三旅七团,为 夺取宁县东部塬头和扫清主力撤退道路障碍,于当 日晚进抵宁县城西河西坡一带,以两个营的兵力, 猛攻县城至翌日晨不克,复奉令弃攻,上据县城南 山,随即,彭德怀率西野总部经城郊东撤,马继援 率部追击其后。在警三旅七团猛攻县城之时,关押 在县城内农民高吉祥家、昔秉玉等几家地坑院里的 被俘解放军指战员,以为营救他们的解放军攻城部 队兵临城下,立即行动起来,组织越狱暴动,以期 里应外合,消灭国民党宁县城守军,夺取县城。被 俘解放军指战员高呼“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 党万岁”的口号,背门板为掩体,踩肩膀搭人梯, 前赴后继,冲上地坑庄崖,与国民党马家守军展开肉搏。谭腾蛟即率所部赶来,用机关枪、手榴弹和 大刀疯狂屠杀,不少解放军指战员当即光荣牺牲, 其余的又被压回地坑院子,只有默潜入公私宅第。 5月8日早上,在解放军西野主力部队东撤以后, 谭腾蛟又率部搜查城内,散藏于地坑院外的被俘解 放军指战员悉数被搜杀,参加暴动的地坑里被俘解 放军指战员无一幸免,吉、昔两家地坑院里被俘解 放军指战员全部被杀害,遇难者400余人。当曰下 午,马继援率部追击解放军西野主力部队不及,返 回县城。谭腾蚊向其报告了解放军战俘暴动和屠杀情况以后,马继援摄于社会舆论压力,对谭稍加责备,然后令其带所部自己动手,铲除屠杀现场血迹, 掩藏尸体,不准老百姓看见。马继援走后,谭率部照属办理,将被杀解放军战俘尸体分别投入东门内南侧的枯井和西坡的枯井以及“麟坑院的渗窖 等处。

5月9日,马继援于西峰接国民党西北行辕电 称:宁县被俘解放军战俘营里,

有新四旅司令员程悦长,令即复 查。马继援因解放军战俘被杀而 着慌,又派其师部政工处副处长 王洛宾到宁县城查看,并挖尸拍 照。但此属虚报,自无结果。而 其余幸免屠杀的被俘解放军战 俘,一部分于5月12日被5人 一串,用绳捆绑,以汽车运往西 安行辕邀功请赏,一部分126人,交由国民党宁县自卫大队长王建 荣带送无日天沟附近释放,还有 被编入国民党军队的,获解放至 今仍在者,数目不详。

解放后,宁县人民分别在东城门内、西坡子和庙咀坪南麓修建烈士纪念碑、纪 念塔,纪念“五•八惨案”遇难革命烈士。1979年 和1985年,两次发掘整理了“烧鸡坑”渗窖“五八 惨案”遇难烈士骸骨156具、东门内枯井“五八惨案” 遇难烈士骸骨64具,迁葬于庙咀坪南坡,并改建 了纪念塔和烈士陵园。

1997年,宁县人民政府主持设计了《宁县烈士陵园建设总平面规划图》,制定了《宁县烈士陵园 建设“十五”发展规划》,次第实施了园内道路硬 化,通水、通电工程。在陵园周边修建了社会福利 中心,建成门面房36间。在陵园里新建伤清亭台6 个、回廊16间、仿清歇山式大门1座。

近数十年以来,宁县各界人民每逢清明节则 赴烈士陵园举行纪念烈士活动,县城中小学校利用 团队活动、节假日到烈士陵园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宁县烈士陵园已成为向广大群众和青少年进行热爱 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四爱” 教育的基地,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革命英雄主 义教育的阵地,对教育和鼓励全县人民继承先烈遗 志,促进“四个全面”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