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期全球健康与健康传播研讨会举办

国际一年一度的世界肺炎日(11月12日)前夕,由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主办的“扩大免疫规划,终结可预防的儿童肺炎死亡”主题研讨会于北京大学英杰对外交流中心举办。来自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儿科的主任医师晁爽、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高级项目官杜珩等多位业内专家出席了会议,并围绕主题展开了分享和讨论。

肺炎是5岁以下儿童的头号杀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2019年估计有74万儿童因肺炎而死亡。在全球范围内,平均每45秒全球就至少有一名儿童死于肺炎。因此,预防儿童肺炎是认为是降低儿童死亡率的战略关键。

近期,支原体引起的肺炎病例增多,儿科门诊挤满了患儿和家属。“大家把支原体传得特别可怕,仿佛是继新冠之后又来了新的病原体。”晁爽解释,事实并非如此,支原体感染其实早就已为人所知,每3到5年会迎来一波流行,最近刚好赶上流行期。此外,并非最近所有的肺炎案例,都是支原体导致的,其他可能引发儿童肺炎的病原体还包括肺炎链球菌、B型流感嗜血杆菌、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加强疫苗接种是预防儿童肺炎的有效措施。“战线前移才是正确的。”晁爽说。疫苗接种既可以降低个体患病的风险和疾病严重程度,也能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从而降低耐药风险。此外,疫苗接种还有可能降低健康人携带病原体,有效减少疾病在人群间的传播。尽管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大部分肺炎病原体目前均无可用疫苗,但引起儿童肺炎的头号病原菌——肺炎链球菌的疫苗(PCV疫苗)已经研发成功并使用多年。

目前,我国正在考虑增加免疫规划疫苗种类。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 年)》中明确提到“适时优化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逐步将安全、有效、财政可负担的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准确且有效的传播是提高公众认知的关键。专家们一致呼吁政府、企业、高校等各方加强合作,共同努力推动PCV疫苗的公平可及,降低儿童死亡率,通过健康传播助力肺炎等相关知识信息的科学传播,提升从业者的健康传播能力,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辑丨李馨怡

审核丨李玮

白麒钰

蒲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