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各种商品比较匮乏的时期,社会上非常流行"手套换背包"的交易。具体情况就是很多企业职工将单位日常发放的劳保手套积攒起来,达到一定数量后,可以从小商贩手中换取一个人造革的背包,用于上下班时携带饭盒。这样,经济比较拮据的职工不用花费金钱,就能够得到自己所需求的东西,而小商贩也可以从中赚取一定的利润。这种交易,无疑是两厢情愿皆大欢喜的好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在一些铁路基层站段中,也曾经发生过一些与"手套换背包"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利益交易。这不,某车务段W段长碰上了一个特别闹心的问题。已经下乡了好几年的儿子,好不容易从农村抽回城里,但是却分配到一所煤矿当上了井下采煤工。当年在人们的印象里,井下采煤工绝对是煤矿中性价比最差的工种,不但特别辛苦,而且还比较危险。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甚至有一些年轻的井下采煤工连找对象都很不容易。此时此刻,如果能够通过关系将儿子从井下调到井上工作,无疑是W段长最大的心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自己亲自提拔起来的人事主任很快想出了办法。"我查看过人事档案,我们段里有一个车站调车组的连接员小Z,他的父亲是这个煤矿所在矿务局的副局长。如果他们肯帮忙的话,那不过就是一句话的小事儿。""好,你私下去找小Z,让他跟他父亲说,如果能把我儿子从井下调上来,以后小Z在车务段的一切,我全部都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出所料,事情果然办得非常顺利。为了自己儿子的前途,矿务局的Z副局长毫不犹豫地满口答应下来。过了不长时间,W段长的宝贝公子,"由于工作的需要",不但如愿以偿地抽调到井上工作,而且还被安排到煤矿某科室担任了干事,成为了人们非常羡慕的脱产干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家该办的事情已经圆满地完成了,现在该轮到自己兑现承诺的时候了。投桃报李,人敬一尺,我敬一丈,W段长不失时机地加倍偿还。先是将小Z从连接员提升为车站值班员,然后又指示车站相关领导,要求尽快地培养小Z同志入党。过了一段时间,又找机会将十分有限的工农兵学员的名额,对号入座般地拱手奉上。那时,每个铁路基层站段每年都有推荐一、二个职工进入大、中专院校学习深造的指标。在全段范围内,择优选择出几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职工,作为工农兵学员,进入某铁道学院、铁路运输学校、铁路机械学校等大、中专院校,经过几年的学习深造。毕业后,就可以理所当然地提拔为脱产干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小Z各方面条件严重不足,人们非议颇多,但是"由于工作的需要"这个最冠冕堂皇的理由,让大家纷纷哑口无言。

还别说,W段长审时度势、恪守承诺,本着"一竿子插到底"的原则。小Z从铁道学院工农兵学员班毕业后,马上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车站副站长,后来又逐渐晋升为站长、主任。W段长在自己退休之前,竭尽全力一直将小Z推到分管运输工作的副段长的位置。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小Z同志在三十岁出头的年龄,实实在在地体验到了春风得意风光无限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时过境迁、斗转星移。小Z副段长毕竟志大才疏能力有限,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并没有随着职务的上升而相应提高。自从W大段长退休后,由于没有了靠山,副段长的位置也就成为了职业生涯中无法逾越的天花板。曾经风光一时的小Z副段长从此只能是原地踏步,无奈躺平,存在感日趋衰落,最后无可奈何地被调整为一个可有可无的闲职差使。过山车般的人生境遇时常在脑海中闪现,犹如过眼云烟、昙花一现。最终,小Z副段长郁郁寡欢、悲观绝望地度过了碌碌无为的十多年光阴后,回家内养等待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