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五千年的历程中,出现过很多的朝代,这些朝代都各有各的特点,有霸气统一六国的秦国,也有兵强马壮的汉朝,更有富丽堂皇的唐朝,以及专制皇权达到巅峰的元明清三朝等等,今天要讲的就是其中的一个朝代——宋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宋朝在历史上面是最难造反的朝代呢?

从宋朝建国到灭亡期间,为什么造反的人,都没有成功呢?

随着唐朝末期内忧外患各种问题,总共就存在了两百九十年的唐朝失去了往日的辉煌,而唐朝灭亡最大原因就是唐朝后期的皇帝都没处理好,藩镇手里的武装,导致藩镇手里都手握重兵,最终逐渐走向了衰落灭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面又经历了五代十国,中华大地上陷入到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五十四年之间,换了十四个皇帝,每换一个皇帝,改朝换代都面临着一次大的杀戮,出现了许多的割据政权,连年不断的互相攻伐,长达近七十年之久。给老百姓带去了无尽的苦难。

直到后周大将赵匡胤的出现,他最终发动了陈桥兵变,并且逼迫后周幼帝退位,自己建立了北宋王朝,自此才结束了五代的混乱局面。

宋太祖建立宋朝开始,就对中央官制作了调整。因为宋朝的官员组成复杂,分别由差遣、本官阶、散官阶、勋官、爵位,贴职等组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中枢官制是中央集权的轴心,其特点是用设官分职、分割各级长官事权的办法来削弱其权力的。这样,有些官只是空名,所谓“官”,其概念只是拿俸禄而已。

宋代的中枢机构,真正握有最高行政权者是“宰执”。所谓“宰执”,即宰相与执政者之统称。

为了加强皇权,北宋发展了唐朝的集体宰相制度,形成了一个新的制度,根据总理的权力被削减并移交给秘书处的管理者和总理的行政权力和枢密院负责军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宋代所设的参知政事,则成为宰相副职之定制。参知政事地位的提高,是宋代统治者削弱宰相之权,并使之与宰相互相牵制从而加强皇权的重要措施。

在赵匡胤当上皇帝之后,就非常注重藩镇割据的问题,于是削弱藩镇势力,借鉴唐朝安史之乱的教训,于是重用文官,加强中央集权,只是将武将不断调动,军权都掌握在皇帝手中,所以内部造反的事情极少发生。

根据《宋史》记载,赵匡胤自幼“严重寡言”,意思是说他平时比较严肃,与人交际也不多,但是他“独喜观书”,即便是他后来参军入伍,长期南征北战,但依然手不释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匡胤称帝之后,曾经派大军前往征讨后蜀。在后蜀末帝投降之后,后蜀的宫女也进入了宋朝后宫。有一次赵匡胤随意查看宫女们带回来的首饰时,发现了一面铜镜,镜子背面竟然刻着“乾德四年铸”五个字,他感到非常震惊。

于是便去问宰相:“后蜀明明已经在乾德二年灭亡了,怎么会有乾德四年的东西呢?”而宰相却答不上来。学士陶谷说:“这肯定是前蜀的东西,前蜀末帝王衍曾经使用过乾德年号。”

赵匡胤听说之后,感觉大宋的面子实在是丢尽了,偌大个国家,竟然没人知道几十年前就有人已经用过了乾德年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宋朝皇帝也发现了一个秘密。虽然古代发生过很多起农民起义,但这些农民起义只要没有知识分子参加,就无法形成气候。宋朝皇帝决定提高这些文人的待遇和福利,只要求文人能够多为大宋唱赞歌。

往往文人们聚在一起肆意妄为的谈论国家大事或者发发统治者的牢骚,统治者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批的文学家横空出世,知识分子开始觉醒。儒家学说开始复兴,儒学就是正统的理学,言论自由,思想开放。同时,其经济之富庶、文化之繁荣、政治之文明,已达近代化前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使得科技发展有了很好的基础,四大发明在宋朝得到改善和全面应用,特别是活字印刷术,使文化传播更加方便快捷。

相当于中华文明事业有成、心态成熟的中年阶段。只是面对少数民族政权的崛起,宋朝应付得有些力不从心。

面对宋朝连年被周围邻国侵犯,很多文人大家,也都纷纷出场,而有些文人的能力丝毫不弱于武将,比如陆游、晏殊、辛弃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陆游的诗句,我们大多数都学习过。通过他的诗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位非常爱国的诗人。而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到了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诗篇中饱含爱国的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陆游与宋朝名将张浚颇为交好,曾三度献策出师北伐,却遭受朝廷主和派打压,屡屡被贬官;最终有人进言陆游“结交谏官、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朝廷即罢免了陆游的官职。

后来陆游屡屡上疏陈述北伐计策,但却没有一次能实现,所以这才有了陆游临死前留下绝笔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晏殊,是北宋前期著名诗人,十四岁科考,赐进士,后一直官运通达。虽也经历宦海沉浮,但一直身居高位。晏殊能诗善文,书法典雅,勤政为民,被赞誉为“宰相词人”。晏殊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已的风格,开创了北宋婉约的词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身居高位的晏殊,平易近人,唯才是举。范仲淹、孔道辅和王安石均出自其门下。

当时正值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国,并出兵陕西一带,而宋将屡屡败退。晏殊全面分析当时的军事形势,从失利中找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奏请仁宗后,办了四件加强军备的大事。

第一撤消内臣监军,使军队统帅有权决定军中大事;第二召募、训练弓箭手,以备作战之用;第三清理宫中长期积压的财物,资助边关军饷;第四追回被各司侵占的物资,充实国库。由此,宋军很快平定了西夏的进犯。后晏殊官拜宰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辛弃疾,南宋著名的将领,词人。在祖父的影响下以及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青少年时代的他便立志恢复中原,报国雪耻。

辛弃疾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写田园风光、写日常生活等等。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随着内容、题材的变化和感情基调的变化,辛词的艺术风格也有各种变化。

年仅21岁的辛弃疾聚集两千志同道合之人加入了声势浩大的起义军,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世事难料,南归后的辛弃疾却再无机会奔赴沙场,血染战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领导赏识,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重要的地方官职,负责治理荒政、整顿治安。此后无奈无法劝服朝廷出战,就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

不管是北宋还是南宋,一直被外族周边国家压着打,宋朝也没有收复幽云十六州,甚至连西夏这样的小国也一次次让宋朝灰头土脸。可见外患是多么的严重。而内忧却屡次被镇压,这就得益于宋朝的灵活的政策了。

虽然宋朝起义众多,但是大多数都是一群底层起义军,而读书人备受重视自然不会起义,反而还会用自己的头脑知识来帮助宋朝镇压起义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朝对于起义军的策略也始终都是灵活多变的,归根结底,绝大多数农民起义不是为了推翻宋朝,而是为了能够活下去。

宋朝经济相对繁荣,百姓安居乐业,文官治理国家虽然常出现贪污腐败的现象,但百姓整体的生活水平还算可以(对比其他朝代)。

因此,宋朝很多时候,对于起义军都是军事和招安两头并进的战略,再加上宋朝国库的钱币多,粮食多,朝廷官位多,朝廷一手拿钱,一手拿官位,多管齐下,大部分起义军都会乖乖跪下投降。

而除了用法令削弱民间的武装外,宋朝还竭力贬低武将的地位,提升文人地位,所谓的“好男不当兵”,就是从宋朝开始流传起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朝之所以能够成为古代造反难度系数最大的王朝,这源于宋朝特殊的政治制度,源于宋朝有足够大的经济体量去托底。

而宋代对于中央集权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基本上消除了造成封建割据和威胁皇权的种种因素。因此宋朝廷制订出一整套集中政权、兵权、财权、司法权等各种的制度。

可是他们似乎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除了要担心内部的人民造反外,他们还要防备外部的敌人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朝算是古代武力值非常低的朝代,但这也让宋朝成为了一个最难造反的朝代。统治者只想着把老百姓削弱成为毫无抵抗力的绵羊,却没有想过你能管得了自己的人民,你能管得了敌国的悍将嘛?最后还是被敌国攻破了城池。

“重文轻武”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宋朝文化的繁荣和科技的进步。但是也导致了宋朝军队的弱化和对外战争的失败。由于宋朝统治者过于重视文化和内政,对军队的建设和训练不够重视,导致宋朝军队的战斗力相对较弱。

可见如果一个国家朝代只注重一个方面,便会形成一种极端,作为一种偏激的价值观,“极端主义”的判断就会扭曲了事物的本来面貌,有悖于行为的内在规律。因此更容易激化社会矛盾,对于国家来说是十分不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今天的我们也起到了警示作用,社会是需要理性的思维、健康的讨论。每个社会成员若都能以清醒的头脑、客观的视角、辩证的思维,平和的心态,看待问题就会更加公允持正,与人相处就会更为和煦宽怀,我们的社会必会少些矛盾、多些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