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静许久的马云终于正式发声。

树欲静而风不止。双十一之后,围绕马云,有两则新闻,一个是“减持”阿里股票,一个是进军“预制菜”,两个传闻都是由其他人辟谣。但这次,却是马云主动发言。

昨晚,也就是北京时间2023年11月28日晚,拼多多发布了2023年Q3财报,受财报业绩刺激,拼多多股价一路飙升,市值突破1800亿美元,距离阿里仅一步之遥。这一幕,在阿里内网上讨论异常激烈,针对阿里员工的讨论,马云也回应说:

请大家多提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创新想法。我相信今天的阿里人大家都在看都在听。我更坚信阿里会变,阿里会改。所有伟大的公司都诞生在冬天里。AI电商时代刚刚开始,对谁都是机会,也是挑战。
要祝贺pdd过去几年的决策,执行和努力。谁都牛x过,但能为了明天后天牛而改革的人,并且愿意付出任何代价和牺牲的组织才令人尊重。回到我们的使命和愿景,阿里人,加油!

从1999年9月9日领营业执照算起,阿里今年24岁,距离103年的企业这一目标,还有79年。2023年9月10日,马云六十岁生日,很多阿里合伙人临时从杭州飞香港,一天后,蔡崇信和吴永铭按照既定计划,正式接任董事局主席和集团CEO一职,两天后,张勇出人意料地宣布辞去阿里云董事长和CEO的职位。

阿里这番人事变更谈不上急风骤雨,却多少有些意外,当然,人事变动也只是诸多消息中的一块,围绕阿里的各种新闻,从年头排到年尾,应接不暇。

比如,财年初阿里宣布“1+6+N”,在此之后的一系列的人事和业务调整,双十一之后的阿里云宕机,还有再后来的“阿里云不再推进完全分拆”,盒马IPO计划暂缓。当然,还有围绕马云“减持”阿里,马云“预制菜”的传闻。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究竟是风动、幡动,还是仁者心动?其实都不重要了。重要的可能是昨晚发生的这一幕,足够戏剧性:拼多多市值1846亿美元与阿里巴巴1954亿美元,近在咫尺。

戏剧性的追赶或超越的一幕,其实已经上演过:2023年11月15日,字节跳动以全球市场290亿美元营收,超越腾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字节跳动的张一鸣,拼多多的黄峥,两个80后创业者,用不同的方式完成了他们的逆袭,两家创业之初,市场还流行着BAT的说法。即便是在2018年,抖音迎来爆发,拼多多上市的时候,腾讯和阿里,也都在“鼎盛”期,两家公司市值一度超过6000亿美元。短短五年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没有人能够几句话说清楚,这里有企业自身的问题,也有外部环境的变化:比如反垄断,蚂蚁IPO推迟,比如腾讯投资大撤退,又比如疫情,还比如字节跳动和拼多多狼性,极致的商业设计和极限的运营效率…

讲述字节跳动和拼多多的成功,有很多视角,讲述腾讯和阿里被追赶和超越,也有很多题材。对腾讯和阿里来说,从外面看,千头万绪,到处都是问题:

一位朋友说,腾讯就是游戏赚钱太容易了,躺着赚钱,投资一票公司轻轻松松拿捏中国互联网大半壁江山,刀枪入库,铸剑为犁,承平日久,人不知兵。

一位朋友说,阿里错误地把消费升级的面子做成了里子,过早封杀微信,也错误地聚焦在了线上和线下的新零售融合,把有限的精力和资源都聚焦在了对腾讯的战略突围和应付京东的竞争挑战。

腾讯战略合围阿里,两家公司视彼此为移动时代最大敌人,却不想被字节跳动抄了后路,阿里防守反击腾讯,还紧盯着京东,却不想被拼多多迎面追来。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还有一位朋友说,生于忧患,死于安逸。黄峥有段时间研究华为,推崇任正非,拼多多从华为那里学到了精髓,不让员工过早的发财,以及尽快清退已经发财的员工,在华为熬到退休,才能拿到一大笔钱,预期管理,保持奋斗者的饥渴。

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朝代的更迭,往往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草莽呐喊,“彼可取而代之”的壮士雄心。在商业领域,或者说,互联网科技赛道,成功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诅咒,成功意味着,更多的资金和技术积累,但成功也意味着包袱,不思进取的心态和为了捍卫既有成功的畏首畏尾,踌躇不前的保守。

自由竞争,充分竞争的市场,从来就是如此,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科技互联网世界永远充满着无限可能。有如英伟达这样的公司,逆转英特尔,开创新时代,也有如微软、苹果这样的公司,几经波折,最终王者归来。有的公司,适应时代,成为一时之雄,也有的公司开创时代,穿越周期。说到底,风是风,树是树,如果不被大风吹倒,风只是风,树始终还是树。疾风不过季,但每年都会有,树却要有始有终,要扎根生长。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阿里市净率是1.34,腾讯市净率是3.62,拼多多市净率是9.02。市净率=最新股价/每股净资产;阿里市盈率(TTM)是11.05,腾讯市盈率(TTM)是14.21,拼多多市盈率(TTM)是35.63。市盈率(TTM)=最新价/最近4个季度每股收益。

如果从阿里的营收、盈利等情况和拼多多的数据对比,其实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拼多多确实厉害,但是阿里被低估的也挺厉害。

其实,真正的问题,从来不是谁被高估或者谁被低估,股价永远反应不出真实价值,但同时股价永远都是最真实的价值体现,股价背后,是市场趋向,是人心向背。真正的问题是,市场为什么要低估阿里?

过去几年阿里的故事,跌宕起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抖音的崛起,让腾讯有了狼性,做了视频号,做了企业微信,拼多多的崛起呢?可以看得见的是,阿里国际化业务在有了焕然一新的变化。

历史社会学家黄宗智把中国华北小农经济中的“过密化增长”、边际收益递减等现象称之为“内卷”:即在有限空间内的激烈零和式竞争现象;内卷产生的根源是有限且封闭的空间,竞争规则是“排他性”的零和博弈。空间有限下的零和博弈,正是当下中国电商的真实写照,摆在中国电商面前的只有两条路:继续内卷,或者出海。

字节跳动和拼多多,或许与它们在国内市场的实力有关,但真正之所以能够令人眼前一亮的,让市场对它们充满期待的,其实是它们在海外市场的征程:如你所知的,字节的国际化有Tiktok,拼多多的国际化是Temu。

2018年,央视《对话》节目,张一鸣是嘉宾,台下的黄峥对台上的主持人和张一鸣说:

如果我是张一鸣,我会更加激进地做全球化,因为我们这一代互联网创业者跟上一代相比,会比他们更大的全球化视野,更早地接受国际资讯,全球化的机会也更大。
第二,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来讲,带领中国的资讯走出去,包括中国的产品走出去,这一点本身也是为BAT也好,为整个国家也好,创造的价值是最大化的。当你整个公司布局到全球,并且反过来用全球的资源集中回来打中国的市场的时候,我想那个时候可能也会变得更加从容一些。

马云说,“所有伟大的公司都诞生在冬天里”,这句话应该还有下半句,“所有伟大的公司也都要历经四季,穿越周期”。

2016年,博鳌论坛上,马云提出阿里国际化的构想,e-WTP。如果从产业节点来看,影响未来电商格局的,只有两件事:AI和国际化。

拼多多的崛起,对阿里来说,也未必是坏事,竞争不可避免,也是历史常态,至少电商市场一直如此。阿里巴巴的企业史,本就是一部竞争史。

一位阿里合伙人说,“希望阿里的定力,创新,温度都回来”。

2023年,阿里24岁,距离“成为一家活102年的好公司”这一目标,还有7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