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有些公务员干得很好却很难提拔,有的不声不响却提拔很快?

碧翰烽/文

1:专注点不一样。专注做官,还是专注做事,每个人的出发点不一样,结局可能就不一样。

王立群读史记时讲到五类人:第一类人:只琢磨事,不琢磨人,为的是事业;第二类人:只琢磨人,不琢磨事,为的是当官;第三类人:只琢磨钱,为的是发财;第四类人:既琢磨事,又琢磨人,这就能办成一些大事;第五类人:既琢磨事,又琢磨人,还琢磨钱,那就更不得了。

在这当中,可以体味出做官与做事的一些区别之处。

有的人专注做官,专门盯着每一个职位、每一次调整、每一个环节,分析研判,精确部署,活动经营。做官的目标比较集中、比较聚焦。

有的人专注做事,专门盯着自己的职责、自己的任务、自己的能力,尽职尽责,任劳任怨,一丝不苟。做事的只会老实做事,遇到伯乐尚有机会,否则难成。

有人说,有的干部一门心思就是在当官身上,混经历、跑关系、避风险、掩能力,所以一有机会就调动;有的干部却是老实干事,不是看淡了晋升重用,而是现实如此,老实人更容易吃亏。

2:关系力不一样。提拔很快的频频调动,很难提拔的一动不动,总之不会无缘无故。

有基层干部反映,现在有的干部调动十分频繁,几乎每一次调整都会有他们,多则一至两年,少则几个月,就会有调动。可有的干部却一动不动,几年甚至数十年都难得调动一次。

有基层干部就说,照道理讲,那些频频调动的干部,很难有什么亮眼的政绩,因为他们频频调动,在一个地方或单位呆的时间自然很短,很难出政绩,即使有,也可能是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而且有的时间太短,可能连干部都不能完全认识,更别说群众了。

恰恰是那些长期不动的干部,可能就是在踏踏实实干事,应该有很多政绩、业绩或能力,除非他们完全躺平。

这里面的原因或许比较复杂,但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背后的关系力问题。无论是天然的关系背景,还是后天培养的关系背景,应该会发挥不可小视的作用。

3:操作性不一样。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可操作性的标准是不是有矛盾?这个其实也可能是关系力的一种延伸,但可从制度层面更加精细化。

选人用人肯定是有原则、有标准的。提拔不提拔,应该有综合评价考核,或许难以形成客观量化的计分标准,但总是能够找到一些可操作性的指标或条件。

只是,有些标准过于弹性化,甚至是矛盾的,同样一个标准,放到不同人身上,往往就会出现不一样的说法与评价。比如年纪太轻,如果是很难提拔的人,就会说其是年龄太轻,经验不足,尚需历练;如果是提拔很快的人,就会说是锻炼年轻人,推行干部年轻化。

再比如说工作特点强势,如果是很难提拔的人,就会说其是作风霸道;如果是提拔很快的人,就会说其开拓精神强,敢于担当。

这里面反映出了用人评价的客观性问题,就是如何精准画像,特别是建立对个人能力、业绩、特点等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以期追求更多的客观公正。

晋升提拔始终是体制内最为重要的激励措施。虽然说难以做到大家满意,因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而且也不可能有绝对的公平公正,毕竟德才也没有绝对的评价标准,加之各个方面的力量平衡也不能不考虑。但是能不能做到基本的公正公平,最终可以从一个地方或单位的干事创业氛围、干部生态来检验,从经济社会发展和营商环境水平来检验。因为人是最为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