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0年,丰臣秀吉打灭北条氏政,统一日本。但秀吉没有歇息,而是继续开始他蓄谋已久的海外入侵。仅在两年后,1592年,丰臣秀吉派出军队侵入了朝鲜王朝,企图借道伐明。为时七年的壬辰倭乱就此爆发。(《明实录》称之为“东倭之役”

那么在当今日本具有极高知名度的武将真田幸村和他一家跟壬辰倭乱又有怎样的关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第一兵”真田幸村

首先丰臣秀吉入侵朝鲜的大本营是名护屋城,位于肥前(九州西北部)的海岸,距离朝鲜半岛较近,于开战前一年1591年建造。出征朝鲜的部队正从名护屋城出发。而真田幸村的父亲真田昌幸参与了名护屋城的设计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丰臣秀吉侵朝大本营名护屋城

根据《覚上公御代御書集》记载,战争期间,真田昌幸统领七百人驻扎在名护屋城,真田幸村也在其中。在今天名护屋一带都可以找到当年真田父子的驻扎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名护屋城真田军驻扎地位置

真田军在壬辰倭乱期间归德川家康调遣,被编入这支军团的大名还有上杉景胜、伊达政宗等人。但是这支军团在战争期间基本上是作为后备队驻扎于名护屋城。

不过这支军团也不是完全没有参与渡海远征朝鲜。1593年3月,丰臣秀吉为了洗刷在第一次晋州之战被朝鲜大败的耻辱,他决定让德川家康率领军团渡海,到时候参与攻打晋州。若是家康渡海,那么真田昌幸父子也得随军渡海。

可最后还是经过考量,家康没有领兵渡海前往朝鲜。但是家康所属军团里的上杉景胜和伊达政宗两位大名领兵渡海,前往了朝鲜。而伊达政宗参与了第二次晋州之战,这在朝鲜史料里都可以佐证。

那么同样所属这支军团的真田昌幸父子有没有渡海前往朝鲜呢?史料没有明确记载。

《覚上公御代御書集》却记录有500名真田家士兵在伊达政宗渡海期间也随之前往朝鲜,但真田家五百名士兵在朝鲜是否参与战斗我们不得而知。可能像上杉景胜那样前往朝鲜后没有参与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人想象的真田家征战朝鲜

上文提到,壬辰倭乱期间真田家总共集结七百士兵,其中五百士兵渡海,可谓被抽调了大半兵力。所以真田昌幸本人渡海前往朝鲜的概率还是有的。

但是真田幸村前往朝鲜概率不大,因为自从1587年,真田家归顺丰臣秀吉后,幸村被真田昌幸送往大阪,幸村由此成为秀吉的近侍。说是近侍,其实就是真田家放在秀吉这边的人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田昌幸

也就是说如果真田昌幸渡海,那么幸村大概率不会随昌幸出征,而是继续留在秀吉身边做人质。

参考同时期参与入侵朝鲜的日军将领,家中都有一人在秀吉这边为质,比如立花宗茂的妻子立花訚千代岛津义弘的哥哥岛津义久于侵朝期间都在名护屋城为丰臣政权软禁。

总结下来,有真田家士兵随上杉景胜等人渡海,真田昌幸有渡海的可能性,但真田幸村渡海的可能性极低。即使真田父子参与渡海,也不一定参加过战斗(参考上杉景胜)。要算参加了,也没有与明军交战,只与朝鲜军交战(参考伊达政宗)。

总之真田家在壬辰倭乱中的份量无足轻重,且可以忽略不计。

顺便一说,与真田幸村在大阪之阵中并肩作战的六位丰臣家臣(合称“大阪七将星”)其中有三人在此之前渡海到朝鲜参与作战。

如在大阪夏之阵中表现和幸村一样出色的毛利胜永,参与了蔚山之战,随大部队一起为加藤清正解围。毛利胜永的父亲正是毛利吉成,壬辰倭乱中担任第四军军长,管辖岛津义弘、岛津丰久等大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利胜永的父亲毛利吉成正是日本第四军军长

道明寺之战中阵亡的后藤基次在壬辰倭乱时随主公黑田长政(第三军军长)渡海,他在朝鲜参与的战斗不少,其中包括碧蹄馆之战。后藤基次在第二次晋州之战中表现出色,还被评为“一番枪”

与幸村几乎同一天牺牲的长宗我部盛亲,在壬辰倭乱期间于父亲长宗我部元亲麾下作战,他们父子被编在福岛正则管辖的第五军当中。

也就是说大阪七将星中有三位武将明确来到过朝鲜参与作战。

回到幸村视觉,尽管真田幸村享有“日本第一兵”的荣誉,但他一生中参与战争次数并不多,史料明确记载只有四场,分别是小田原之阵,第二次上田城之战,两场大阪之阵。

而在小田原之阵和上田城之战中,真田幸村均不是作为主将。也就是说幸村人生中首次统兵作战是在1614年的大阪冬之阵,当时他已经47岁了。

但这也不影响真田幸村在当地流芳百世,犹如关羽在生命结束前一年才“威震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