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晨曦

2016年,信用卡行业在经历短暂的低潮后,迎来爆发。

这一年,招商银行在信用卡业务的助推下,其零售业务规模、收入和利润占比均超过50%,成为银行界的“零售之王”。

2017年,行业发展势头不减,信用卡新增发卡量增长率颇为抢眼,全年新增发卡超过1.2亿张,单月新增1000万张,全年发卡量增幅高达26.45%。

这一年,工行、建行、招行三家银行累计发卡量迈入亿张俱乐部。

然而,不到6年的时间,疯涨的增速逐渐回落,曾经单月新增发卡超千万张的日子成为过去时,一去不复返,即便是行业巨头也难逃“周期”。

01

暗自降速

前不久,央行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7.86亿张,相较去年同期减少2100万张。

这其中,信用卡发卡量过亿的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均有减少,唯有工商银行依然坚挺,与2022年6月末数据保持一致,为1.64亿张。

相比之下,发卡量在4000万张以上的交通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较去年同期相比亦有缩减,交通银行同比减少0.96%,浦发银行同比减少0.61%,平安银行缩减幅度最大为3.06%。

据零点财经统计,截至2022年6月末,平安银行信用卡为7080.11万张,而到2023年6月末,这一数据已降至6863.44万张。

目前,这一数据还在减少。据平安银行三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9月末,平安银行信用卡流通卡量为6462.49万张,较上年末下降6.3%。

事实上,平安银行信用卡业务放缓始于2018年。

从新增发卡量来看,2017年,平安银行新增发卡量1509万张,同比增长80%;2018年,则下滑至15.1%。

从流通卡量来看,2017年,平安银行流通卡量为3834万张,同比增长49.73%,为近11年历史最高,2018年则下滑至34.3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怕的是,减速没有终点。

2022年,受政策影响,银行信用卡正式迈向存量市场,彻底告别狂舞的时代。

7月,金监总局(银保监会)与人行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

《通知》要求信用卡行业转变粗放发展模式,不得以发卡量、客户数量等作为单一或主要考核指标,并从经营管理、规范发卡、授信风控、分期业务、消费者保护、外部合作等诸多方面对信用卡业务提出整改要求。

政策一出,行业骤变。

监管的“闸刀”落下,多家银行火速对客户名下的持卡数量上限进行设置与调整。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对于信用卡展业的严监管,尤其是消费市场的压力,这些都直接影响了信用卡业务的增长,也带来了资产质量的波动。

此后,人行公布数据,2022年,银行信用卡在用发卡总量为7.98亿张,同比下降0.28%,成为自2015年改变卡量规模披露口径以来的首次下降。

这一年,平安银行信用卡其新增发卡量已不足1000万张,流通卡量与交易总额(创近11年新低)更是呈现出负增长的态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制图:零点财经

2023年,寒意愈浓。卡量增长放缓乃至负增长、信贷余额缩水、不良贷款增加,几乎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据最新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9月末,平安银行信用卡应收账款余额5416.50亿元,较上年末下降6.4%,不良率为2.64%;且前三季度信用卡总交易金额同比下降17.8%。

02

违规营销

作为平安银行零售业务板块之一,信用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今,业务下滑,对其产生的影响不容小觑。

10月24日晚间,平安银行发布2023年三季度业绩报告。

该季度,在非息收入下滑压力巨大、净利息收入增长乏力、净息差随着存贷利息调整而收窄的复杂经营环境下,稳健扩表至5.52万亿规模的平安银行,第三季度单季的营收和净利润出现双降。

其中,单季营收390.24亿元,同比下降15.6%;单季净利润142.48亿元,同比下降2.2%。

而纵观整个前三季度,该行实现营业收入1276.34亿元,同比下降7.7%。

据财报,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下滑是导致营收下滑的原因之一,但究其根本是银行信用卡业务手续费收入下降所致。

营收续降、净利同比增幅逐季收窄。与此同时,消费者对平安银行的不满也越来越明显。

据财报,2022年,在有关平安银行的投诉中,信用卡业务投诉占比 51.6%,借记卡业务投诉占比 13.7%,债务催收业务占比 7.1%,银行代理业务投诉占比 2.6%。

在具体投诉原因上,因金融机构管理制度、业务规则与流程引起的投诉占比 44.9%,因定价收费引起的投诉占比 19.8%,因服务态度及服务质量引起的投诉占比 7.2%,因债务催收方式和手段引起的投诉占比 6.5%,因消费者合同条款引 起的投诉占比 4.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整个行业来看,有关平安银行的投诉更是“拔尖”。

据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三季度,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投诉量的中位数为2166.5件。其中,涉及平安银行的投诉量就高达3735件,仅次于兴业银行排名第二。

不仅如此,在2021年,平安银行还曾因存在53笔违规问题,被银保监会通报。

其违规行为包括:平安银行电销人员在销售过程中,向消费者承诺“钱币交易中心”“古玩城”“货币交易中心”“国有四大银行”等机构可回收纪念币或兑换现金,亦或通过引用不真实不准确的数据和资料、不当类比等手段,误导消费者购买产品,变相承诺收益、夸大产品收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监管指出,平安银行严重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由此可见,在客户服务上,平安银行亟需调整。值得注意的是,在2017年,平安银行还曾获得“最佳客户体验信用卡品牌”等大奖。

03

力挽狂澜

行业进入‘存量博弈’时代,核心数据却日益下滑,如何才能破局?各家银行挖空心思。

如招行信用卡积分兑换星巴克、交通银行“最红星期五”等等,相比之下,平安银行则另辟蹊径,玩起了“跨界合作” 。

11月11日,平安银行信用卡作为陈奕迅Fear and Dreams世界巡回演唱会的独家冠名方出现在演唱会的大屏幕上,并围绕该演唱会进行了一系列营销活动,引导用户开卡刷卡。

据称,在这场创新的票务联动整合营销活动中,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活动互动人次高达300余万,参与用户近200万,赚足了眼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其实,冠名陈奕迅演唱会并非平安银行第一次在这样的场合下 “血本”,2022年,平安银行信用卡还曾独家冠名TME live周华健的线上演唱会。

该场活动中,平安银行信用卡亦通过老客户带新客户可获得奖品等方式,拿下了不少新用户。

此外,今年4月,平安银行信用卡还全程冠名陈佩斯最新力作《惊梦》,意图被更多人看到。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通过“跨界”营销,银行可以开拓出一条全新的信用卡业务赛道,但此类营销主要在获客方面起效果,如何有效留住客户,还取决于后续阶段的运营水平。

但其实,利用明星效应只是一方面,为全方位覆盖用户,早在2019年,平安银行信用卡便开始重塑信用卡策略联盟,聚焦生活娱乐、 商旅、车及车生态、商超等行业,并先后与 Costco、“饿了么”等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展开合作,将线上线下流量打通,实现了多样化场景的融合。

此后,平安银行信用卡不断翻新营销手段,对产品进行更新迭代,一边获取新用户,一边唤醒老用户,拉动信用卡业务的增长。

从数据来看,这的确取得了成绩。如2021年,平安银行信用卡通过持续开展“月月狂欢 8”、“天天 88”等品牌性活动,携手顶级国漫IP“哪吒”开展“全城天天 88,燃动 8 亿好礼”大型营销活动,发行“借记卡 + 信用卡”套卡,并通过企业微信及抖音合作等创新模式实现精准触达,吸引近千万客户参与。

且通过推进策略联盟模式,与多家头部电商平台在消费场景、支付领域开放合作,仅与京东合作的业内首张拼购场景的联名卡——“京喜卡”就发超百万张。

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仅靠巨额营销,真的能留住用户吗?

有用但收效甚微,据财报,2021年,平安银行信用卡在MGM(顾客介绍客户)模式下信用卡新增发卡量为306.70万张,2022年则已减少至207.01万张。

那么,有没有破局的方式?

“通过金融、文娱的联动,可以更好地‘破圈’,大幅提高银行品牌的知名度,从而更好地扩展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拓展年轻客群、优质客群,不过在目前市场背景之下,银行还需要探索更多的互动途径,嵌入更多的生活场景,才能更好地拓展新用户、盘活老用户。”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武泽伟表示。

麦肯锡报告也指出,我国信用卡的井喷式发展时期已过,与第三方机构深度合作将成为国内各机构未来信用卡经营的决胜点。

行业的兴盛时,轰轰烈烈,行业低落时,倦意难掩。

回顾过去十年,信用卡行业起起落落,在经历监管变革、市场周期与疫情突袭后,从跑马圈地走向精耕细作,从增量时代迈向存量时代,走到新的岔路口。

而这一次,拼的不再是谁的发卡数量最多、营销手段更猛,而是谁的运营能力更强,服务更好更周到,如此,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