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将领和政治家,他曾经平定七国之乱,为汉景帝的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他的晚年却不得善终,被汉景帝冤枉为谋反绝食而死。

周亚夫的悲剧与他的性格、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他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性格刚直,不通人情

周亚夫是周勃的儿子,继承了他父亲的耿直和忠诚,但也继承了父亲的少文和不学。

周亚夫虽然有着出色的军事才能,但是在政治上却不够圆滑,不懂得变通和妥协,不会揣摩皇帝的心意,也不会顾及他人的感受。

这种性格在一定程度上赢得尊重和信任,但也为他招来了麻烦和危机,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他对汉文帝和汉景帝的态度。

汉文帝曾经亲自到他的军营视察,周亚夫却不让他的士兵听从皇帝的命令,而是坚持按照军规行事,甚至两次拒绝了皇帝的入营请求,直到皇帝下了诏书才开门迎接。

周亚夫的这种做法,显示了他的军事纪律和威严,但也暴露了不敬和不顺,让皇帝感到不快和不安。所幸汉文帝比较大度,认为周亚夫是一个可造之材,才有了细柳营的佳话。

可是,并非所有的人都是伯乐,汉景帝即位后,周亚夫也没有改变他的性格,反而更加强硬和固执。

他在七国之乱中立下大功,却不满足于自己的封赏,还要求汉景帝封他的儿子为侯,被汉景帝拒绝后就不再上朝以示不满。

除此之外,周亚夫还多次与汉景帝发生冲突和争执,例如反对汉景帝废太子刘荣,反对汉景帝封王皇后的兄弟为侯,反对汉景帝封匈奴降将为侯,反对汉景帝对匈奴的和亲政策等等。

如上述所言,周亚夫的这些举动虽然出于正义和忠诚,但却没有考虑到汉景帝的感受和需要,以至于让皇帝认为他是一个不听话、不服从、不知进退的权臣,对统治构成了威胁和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能力过人,不受欢迎

周亚夫在军事上有着非凡的才华和勇气,政治上有着坚定的信念和主张,这些能力让他成为汉朝的重要功臣和名臣,但也让他成为了许多人的眼中钉和肉中刺。

首先究竟引起了汉景帝的忌惮和猜疑,历史上的汉景帝虽然是一个明智和仁厚的皇帝,但也是一个有着皇权意识和野心的皇帝,不愿意看到有人能够威胁到他的权威和地位,更不愿意看到有人能够掌握他的军队和民心。

周亚夫正是这样一个人,有着足以动摇汉景帝的能力,有着足以抗衡汉景帝的能力,所以被除掉只是时间和时机的问题。

七国之乱后,汉景帝封周亚夫为丞相,但却剥夺他的兵权,只能管文不管武。汉景帝没有给周亚夫的儿子封侯,而是给了他的弟弟,分化周氏家族的力量、削弱周亚夫的势力。

若是周亚夫能够看清这一点,定然能够安享晚年,可惜他没有,而皇帝也不再给他机会。

某一天汉景帝宣召周亚夫入宫赐宴,期间并没有给他筷子,周亚夫看到这一幕怒吼着向太监索要。正所谓“打狗还需看主人”,汉景帝对周亚夫的无礼很生气,便说了一句“此不足君所乎”。

周亚夫知道汉景帝这是生气了,但依然没有退让,转身就离开了皇宫,看着对方的背影汉景帝:太子岂能约束这等人。

这是什么意思呢?现在我都约束不了他了,等我死后太子怎么办?很显然已经起了杀周亚夫的决心。

周亚夫人生晚年,他的儿子给其购买许多甲胄,主要是用来陪葬用,可却被人告发要谋反。汉景帝立刻让人去调查,周亚夫说甲胄是用来陪葬的。

可调查人员却说“您就算生前不在地上造反,也打算在死后在地下造反”,一句话注定周亚夫不得不死的结局,汉景帝也没发表任何反对意见,似乎是乐见其成。

周亚夫在狱中受尽了折磨和羞辱,最后迫使他绝食而死,汉景帝的这种做法,虽然没有明目张胆的杀害周亚夫,但却是一种隐蔽的暗杀,是一种无情的报复,是一种残酷的清算。

总结

周亚夫在汉朝的地位和声望,让他成为许多人眼中的竞争对手和敌人,这些人不愿意看到周亚夫的功劳和荣耀,想方设法的诋毁和陷害周亚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梁王刘武和窦太后,梁王刘武是汉景帝的弟弟,曾经参与七国之乱,差点因为周亚夫丧命,一直对其怀恨在心。

窦太后是汉景帝的母亲,对周亚夫的权势有所忌惮,两个人都想要削弱周亚夫的地位,利用汉景帝对周亚夫的不满向他进谗言,说周亚夫有谋反的意图,要求加以审查和惩处。

周亚夫是一个坚持自己的人,他的思想和行为都是按照自己的信念和主张来的,但却没有考虑到,自己的信念和主张并不一定是正确和合理的,也不一定是普遍和共识的。

周亚夫性格刚直,却让他失去了人情和圆滑,他能力过人却又不得信任,这些特点既是优点和长处,却也是缺点和短处,属于一个矛盾的综合体。

最终导致他的孤立和陷落,并走上了死路,也才有了冤死的悲剧。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