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们,尤其是重度患者,内心应该都有一种“是不是患者我一看便知”的感觉。

但是实际上,病发期患者的患者雷达,并不是绝对准确的。

重度患者都知道,抑郁症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这就导致了,不同阶段的患者,雷达强度不同。

那么,是不是病情越重的患者,雷达越准?

也不是,病情极重的患者眼中,可能重度以下无抑郁,重度之上还能继续分段。

你确实是个抑郁症患者,但是在他们眼中,你可能不叫患者。

这也就导致了,很多患者的家属其实也患病了,但是在患者眼里依旧正常。

越重,越可能会认为身边轻中度抑郁的患者不是抑郁。

平稳期患者的雷达会相对更客观一些。

他们处于没有病发的状态,这个状态会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表现为共情能力缺失,过度冷漠。这种状态通常出现在严重的病发之后。

一种表现为共情能力过剩,容易洞察身边人的情绪,但并不会像病发期一样受到严重影响。

第二种状态下,患者就非常容易洞察到潜在的抑郁症患者。

顺便一提,这种状态下的患者非常容易试图帮助其他患者,我的建议是,千万不要这么做。后期你们双方的病情都会直线飙升,他加重,你复发,没有例外。没有彻底痊愈的患者,永远不要帮助其他患者,具体原理我以前的文章讲过,有空发出来。

回到正题,这种状态下患者的雷达就是相对准确的。

而长年处于平稳和复发交替状态的患者,很容易被其他患者,尤其是病发中患者认为是“没有患病”。

他们长年处于懒惰、逃避、沉迷精神鸦片、拖延、摆烂的状态下,这类患者很容易被刚认识的人当做“正常的废物”,容易被认识很久的人,尤其是家属,当做“已经痊愈却在逃避现实的废物”。

这里我要重点强调,你们不是废物,你唯一的问题,就是并没有痊愈。

由于他们长期处于情绪正常的状态,所以会被当做已痊愈患者,被病发期患者的雷达检测为“用抑郁症当挡箭牌的普通人”。

而事实上,这类患者的人格依旧是患者人格,没有达成人格重塑,依旧是患者。

这个阶段其实是抑郁症痊愈的最后阶段,所以处在这个阶段的朋友,不要担心不要害怕,你离胜利已经很近了。

你不需要自责,不需要因为自己处于“废物状态”而感到自责,你放心摆烂,放心躺平,才能踢破最后一道门。

但这最后看起来最简单的临门一脚,其实却是最难的部分。

很多患者终其一生没有踢破这道门,以为自己痊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