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注入强大的动力

动力,也称为内驱力。动力是学生高效学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学习能动性的主要因素。

一台机器,如果缺少动力,就无法持续运转。学生的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学生如果缺乏学习的动力,则会表现出厌学、容易受干扰、目标选择盲从等行为。比如,不喜欢上课、不做作业、逃学、注意力差、缺乏学习主动性、目标不明确、冷漠、兴趣不大……

教育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习动力强的学生,往往具有深厚持久的学习热情,较高的学习积极性,面对困难时能够表现出顽强的自制力和较强的毅力,失败时也能快速地找回信心。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学习动力往往都比较足。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付出全部的热情,无论是成功的喜悦,还是失败的打击,他们都能够主动地寻求方法、总结经验和教训。相反,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一般都缺少学习动力。

由此可见,学习动力对一个学生能够保持学习热情,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中是至关重要的。当然,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学习动力也需要具有持久性。那么,学生如何能够保证学习动力持久呢?

1.立志

“学贵立志”,学生只有树立远大的志向,才有学习的动力。立志是动力的基础,一个人如果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志在何方,何来的动力为梦想而奋斗?

明代著名思想家王守仁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意思是说,没有远大的志向,就没有成功可言。即使是那些工匠,也是凭着志向才学成功的。一个人树立远大的志向,才会有目标和追求。对学生来说,有了远大的志向,才会有勇气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而不会在遭到挫折、困难的时候选择自暴自弃。

学习要有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动力。这个方向,就是“志”。孙中山说:“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因为,只有确立了志向,才能找到学习的方向,找到了学习的方向,才能激发学习的动力。所以,学生为学习注入动力的前提是要立志。

2.树立一个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也是人们追求梦想路上的一面旗帜。当我们迷茫的时候,榜样就是一面旗帜,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当我们想退缩、放弃的时候,榜样就是鼓舞我们继续前进的力量。

我的一个学生的成绩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很理想,离他的中央民族大学梦还有一定的差距。有段时间我建议他考一个差一点的大学。但是,他非常坚定地拒绝了。

当我问他原因的时候,他仅仅说了一句话:“我表哥考上的就是中央民族大学,他是我的榜样。”从此,他就更加发奋地学习,最终因为榜样的力量如愿以偿地考进了本来希望渺茫的中央民族大学。

树立榜样,学生的学习不仅有了目标,还有了克服困难的力量和面对失败的勇气。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曾经高考落榜过两次。但是,他没有对自己的学习失去动力,因为,他从小就把被称为“千古奇人”的徐霞客作为自己的榜样。徐霞客在追求梦想的路上也遇到过四次绝粮、三次强盗的事件,但他从未放弃梦想,并且把这些挫折当成梦想的垫脚石,最终成就了自己的梦想。当俞敏洪失败的时候,徐霞客克服困难的勇气成为他继续追求梦想的动力。所以,他也克服两次高考落榜的失败,最终实现了他的北大梦。

3.找到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根本的内驱力,是学习最大的动力。那些成功实现梦想的人,无一不是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家牛顿小的时候学习成绩并不是很好,被老师和同学归结为“差学生”的行列。但是,牛顿对机械非常感兴趣,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于是,机械就成了他学习的动力,他通过努力学习机械知识,最终发现了力学三大定律,最终成为伟大的科学家。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活动是由一种动机在驱动,而且,内部动机比外部动机更能决定一个人的行为方向以及未来的成就。学生的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动机驱动着学生的学习动力。而所谓的内部动机就是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还表现在主观能动性方面。如果学生有足够高的学习兴趣,他就会从潜意识中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而非一种任务或者责任,他就会主动地去学习、思考。

4.强化自我激励

自我激励能够让学生产生无穷的学习动力。自我激励不同于外部激励,它是一个人主动的、内在的对自己的一种肯定和鼓励。

一个取得成功的人,往往会在成功的时候得到内心的自我肯定,在失败的时候给予自己及时的鼓励。阻止一个人实现梦想的最大敌人,不是困难、挫折、失败、讽刺、打击,而是自己。如果一个人不懂得自我激励,往往很难从失败的阴影中找回自信,也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远。

总之,学习动力是推动学习前进的力量。为自己注入强大的学习动力,才能战胜学习路上的一个又一个困难,最终通过学习实现自己的梦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