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帕木竹渡口曾经伫立着明代西藏地区最宏伟寺庙之一,丹萨替寺。作为曾经统治卫藏地区长达两个世纪的帕竹政权的主寺,丹萨替寺地位显著且影响深远,其在漫长岁月中所积累的浩瀚财富和寺庙一起烟消云散,只留下为数不多的造像依然可以窥见其旧日的辉煌盛景,这是明代西藏本土的香云妙境,刚好和那个时代永乐宫廷造像的端庄华美相得益彰。

而在之后清朝统治的300年间,统治者将佛教与宗室的统治政策融为一体,在浩瀚的财富之外,皇家的佛事习俗成为了清一代佛教文化的又一重要因素,体现在了每一个宫廷佛事细节当中。据史料记载,自康熙三十六年,清朝建立了正式的宗教管理制度,“中正殿念经处”自然成为了佛教事务的中心,以中正殿为核心打造了一系列佛堂建筑,包括中正殿、香云亭、宝华殿、雨花阁等,贯穿了清代宫廷佛事的始终。这一时期的造像既是历代造像风格与工艺的集大成,亦是其当时宫廷佛事的直接反映。

且让旧日的宝相再次引领我们见证前世的香云。

十五世纪的丹萨替寺与永乐宫廷造像典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5世纪丹萨替寺铜鎏金吉祥天母

H:31 cm

1.丹麦收藏家Henning Elimar(1928-1989)旧藏,其为电影导演及影院经营者,本件佛像是他1970年左右在尼泊尔徒步旅行时得到;

2.北风堂珍藏。

此尊丹萨替铜鎏金吉祥天母像,头戴五花冠,头顶束高发髻,髻顶为怖畏十六面,上饰花叶镶嵌的摩尼宝顶;主尊面形宽大饱满,三目圆鼓,龇牙咧嘴,形象威猛恐怖;两耳边有束冠的花结和U字形翻卷的缯带,耳下垂圆环。躯体健硕壮美,肌肉饱满柔和;胸部双乳微微隆起,腰肢纤细,带有明确的女性特征。其上身袒露,胸前挂项圈和U字形长链,下身围兽皮裙,腰间束宝带,手臂和足部戴有钏镯装饰,全身还挂有骷髅串。吉祥天母半跏趺骑坐于骡子背上,右腿横盘,左腿下垂,姿态优雅自在,其右臂高举宝剑,象征智慧,左手握吐宝鼠鼬,象征财富,保留了吉祥天母司财的原始宗教功用,与印度教早期雕塑中黄财神的整体姿态与造型有相似之处。骡子曲足伏地,昂首向前,性情温顺和善,衬托出主尊外貌恐怖而本怀慈悲的实际品格。其铸胎厚实,表面镀金纯厚而绚丽,周身镶嵌绿松石,整体造型奇特,华丽非凡,是为丹萨替造像的典型工艺风格。

此像造型稀有,整体造像与早期风格更为相近,自在坐于法骡子之上,手握吐宝鼠鼬,既保留了吉祥天母的原始宗教功用,即司财的功用,同时还展现了女性护法神独特的风姿。第二,其风格独特,应出自西藏丹萨替寺。其躯体健硕,肌肉饱满,双目圆睁似杏仁,装饰繁缛,满身宝石镶嵌等,这些特征都体现了西藏丹萨替造像鲜明的风格特点,同类样式可参考国内私人收藏之14世纪四臂吉祥天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丹萨替寺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桑日县境内,县驻地以南、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帕木竹渡口。这里海拔4500米,足以俯瞰脚下数十公里的雅鲁藏布江。寺院依山而建规模宏大,布局合理,整体建筑群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500米,占地面积约30多万平方米。1158年由噶举派僧人多吉杰布创建,建寺之后,多吉杰布在该寺收徒传法十多年,因其地名叫“帕竹”,该派发展为帕竹噶举派,丹萨替寺遂成帕竹噶举派的主寺。多吉杰布本人也被称为帕木竹巴。多吉杰布时期,丹萨替寺仅有其修行用的一间屋子。1198年起,方由多吉杰布的两位大弟子直贡巴、达隆唐巴开始修建祖拉康大殿。丹萨替寺的宗教地位非常高,到14至15世纪时已是西藏地区最富裕、最重要的寺庙之一。其造像历史自公元13世纪起从未间断,工艺高峰为13至16世纪,且样式独特,造型壮美,工艺精湛,装饰繁复,在藏传佛像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上世纪六十年代,丹萨替寺被毁,散见于西方的各大小公私博物馆、私人收藏、艺术市场和拍卖会上的丹萨替寺或者同时期丹萨替寺风格的造像大约有100余尊,另有遗址处出土300余尊,使得丹萨替寺造像成为藏传佛教收藏中一个极受追捧的品种,此尊吉祥天母即为其15世纪的代表作。

14世纪 铜鎏金四臂吉祥天母像H:32cm国内私人收藏

出版于黄春和著《西藏丹萨替寺历史研究》,第331页

明永乐铜鎏金文殊菩萨

“大明永乐年施”款

H:18 cm

备注:北京保利拍卖,2015年06月06日,编号6371

明朝建立后,继续推崇藏传佛教,并对西藏采取“多封众建”的民族宗教政策,即对西藏各教派和各地方势力均进行封赏,这一政策使明朝中央政府与西藏各教派、各地方势力均取得了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明成祖的这种大规模分封活动,在藏地掀起了一股受封热潮,一时间藏地大大小小的僧侣纷纷朝觐请封或遣使来京,而皇帝也授予其封号、官职,并赏赐大量珍贵礼物,藏传佛教造像艺术也因此在北京大规模开展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永乐和宣德赏赐的礼物中宫廷制作的金铜佛像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在这种背景下,由皇家赞助,在皇家“禁用监”监制下,诞生出了近乎完美的藏汉交融的佛像。这尊文殊菩萨即为永乐宫廷佳作,其面相慈悲柔和,头戴五叶宝冠,两侧系扇形结,垂下的部分翻卷向上呈U形。束高髻,圆形耳铛垂肩。胸前垂挂璎珞,肩披帛带,两手于胸前结说法印并牵莲茎,莲茎沿手臂两侧向上伸展,肩两侧盛开的莲花上分别有剑和经书,为文殊菩萨标识,惜年代久远,左肩莲茎、经荚与右肩宝剑均已佚失,剑与经书代表权力与智慧,象征斩断无明去除我执。

文殊菩萨结金刚跏趺坐于莲台上,颈部与腰部的动势形成微妙的S形,衣裙飘带自臂弯间垂落,优美华丽,极富动感。莲台为仰覆莲组成,台座上阴刻“大明永乐年施”楷书款识,台座上下各有连珠纹一圈。莲瓣为三层,下层莲瓣扁平,上端衬托肥厚带卷边的花瓣,在莲瓣的相邻处,可看到最下层呈三角形的瓣尖。这尊菩萨像慈祥和美,雍容大度,整体造型精美,比例匀称,动态舒展,装饰华丽但自然适度。虽不出造像规范的制约,依然给人游刃有余之感,代表了明代佛像的最高水平,具有极高的艺术性,是典型的明代永乐宫廷制作的标准造像。

明永乐 铜鎏金无量寿佛

“大明永乐年施”款

H:18 cm

备注:亚洲重要私人收藏,1990年购入收藏

明代宫廷为了联络西藏地方的宗教上层,在皇家的“御用监”监制下,制作了许多精美的佛像,作为礼品赐给西藏寺庙。明廷制作的藏式佛像约始于永乐六年,带款的目前只见“大明永乐年施”和“大明宣德年施”二种。

此尊无量寿佛造像即为永乐宫廷佳作,此像头戴花冠,顶结高发髻,耳侧缯带呈U字形翻卷,耳下垂圆环。面形方正,面容庄严肃穆。双肩宽厚,腰部收束,躯体柔软,肌肉饱满有力。上身饰项圈和长链,项圈下缀U字形连珠式璎珞,下身着长裙,腰间束宝带,腰带下亦有U字形连珠式璎珞装饰,双肩披大帔帛,手和足部有钏躅装饰。裙子与帔帛采取写实手法表现,衣纹流畅优美,生动表现出丝织物本有的质感。结跏跌坐于双层束腰莲花宝座上,双手置脐下结定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莲座为双层束腰式,莲瓣细瘦劲挺,线条优美饱满,内缘纹饰精美,尖端部上卷成花蕊状。台座上从左至右阴刻“大明永乐年施”楷书款识,字体极为秀劲流畅,为所见永乐宫廷造像中款识至精之作。整体造型精美,比例匀称,动态舒展,线条流畅,金色饱满悦目,富丽堂皇,代表了明代佛像的最高水平,具有极高的艺术性,是典型的明代永乐宫廷制作的标准造像。

重要佛教美术选粹

清乾隆 铜鎏金四臂大黑天坐像

H:35 cm

备注:北京翰海,2007年12月17日,编号2119

四臂大黑天,全名吉祥依怙四臂大黑天,又称四臂玛哈嘎拉,是玛哈嘎拉三种形象之一,是胜乐金刚所化现,摄诸佛之身、口、意、功德、事业,为主修胜乐金刚的密乘行者之护法神,亦是噶举派(白教)最主要的护法。

舒展坐姿。一面四臂,主臂左手应持噶巴拉,右手持人心,外臂左上手高高抬起应持有三骷髅的三叉戟,右手应持宝剑(已佚)。头戴五骷髅冠,火焰状发髻正面竖立半截金刚杵。耳垂环珰,耳际缯带向上飞扬。面生三目,圆睁怒视,阔鼻浓眉,阔口大开,形象凶忿。帔帛搭于双肩,在头背部形成背光后自然垂于身体两侧,下端向上卷曲。体态宽大饱满,上身袒胸露腹,胸前饰有璎珞,项挂有五十人骷髅,下身着虎皮裙。四肢皆有钏环,手脚刻画细腻写实,柔软而有弹性,继承了内地造像的优良传统。赤足舒展坐于趴在莲花座上的异教徒身上,两异教徒造型生动。单层覆式莲花座,上缘饰一圈连珠纹,莲花瓣制作规整,底座边缘錾刻有精美的卷草纹,工艺精细。

清乾隆 铜漆古泥金双身胜乐金刚

款识:乾隆敬装

16×8.5×19 cm

此尊胜乐金刚为标准的双身四面十二臂形象,双足以明王姿跨立于莲台之上,主手合抱明妃金刚亥母,并以金刚吽迦罗印持铃杵作为其主要标志,二上手以期克印拉扯身后象皮,其余各手分列身体两侧,各持法器。整尊造型英武威猛,主尊十二只手臂姿态优美,疏密有间灵活多变,体现出乾隆宫廷造像最为标准的样式与风格,规范森严。

清乾隆 密集金刚

北京雍和宫藏

其下承单层仰莲座,底缘四字刻款“乾隆敬装”,可见此尊胜乐金刚确实出自乾隆宫廷。乾隆时期宫廷造像的款识主要有以下几种:“大清乾隆年敬造”“大清乾隆年制”“乾隆敬装”“大清乾隆年庚寅年敬造”等带有天干地支的款识,其中“乾隆敬装”款造像存世十分罕见,目前国内外博物馆机构及拍卖市场仅出现几尊而已,同类可参考雍和宫珍藏“乾隆敬装”款密集金刚。此类造像均出自乾隆宫廷,应与乾隆朝宫廷佛事习俗有着密切关系。

款识:乾隆敬装

清乾隆 铜鎏金财宝天王

H:17 cm

此尊财宝天王如意坐姿坐于坐骑雄狮之背上。左手持吐宝鼠,象征财宝。右手原应握如意宝幢,已失。财宝天王头戴花叶宝冠,束髪肉髻,宽额丰颐,双目炯炯,面相威猛。身穿铠甲,呈武将装饰,腰勒金带,脚腋战靴,以狮为骑。飘拂的缯带、披帛及衣袖,增添了律动感。坐骑回首昂望,尾巴翘起,雄壮威猛的同时亦憨态可掬。下承单层覆式莲花座,莲瓣宽大饱满,通体鎏金亮丽。

财宝天王乃五方佛之南方宝生佛所化现,周边围绕八路财神为部属,协助财宝天王普度众生,以满众生之愿。依经典所记,在释迦牟尼佛住持之时,天王在佛前立下誓愿,愿护持佛法,并给予众生财富之资量,令其成就世间法。故以其外相虽显财宝天王之貌,但实质上仍是佛陀之所化现。常行慈悲善行之一切众生,藉由财宝天王之大力加持,可事业顺利,鸿图大展,求财满愿,也可消灾解厄、求取财富、增进福祉。此像鎏金富丽,制作精细,单层覆式莲座和盔甲样式有明显的乾隆宫廷造像特征,为难得一见之精品。

16世纪 合金铜空行母及嘎乌

嘎乌 H:22 cm,空行母 H:12.5 cm

1.北京翰海,2011年5月21日,编号2873(附证书及发票)

2.比利时布鲁塞尔林格荣先生旧藏

出版:乌尔里希·冯·施罗德著,《印度西藏金铜佛像》,1981年版,第480-481页,图134B&C

玛吉拉准(1049-1144),是西藏佛教喜吉派的女性祖师。她是印度大成就者帕当巴桑结的再传弟子,主要活动于十二世纪后藏接近喜马拉雅山区一带,由她传出的觉域派分支被称为“摩觉”,即“女性的觉域派”。

此像头戴花冠,赤发高耸,丰颐腴腮。右手高举嘎巴拉鼓,左手持金刚铃,丰乳细腰,以右腿上屈,左腿弯立的优美舞姿站立于覆莲座上,体态婀娜多姿。项挂项圈珠链,腰围璎珞裙,披搭双肩的帔帛与台座相连,以起到支撑像神的作用,可谓匠心独具。身后火焰背光与躯体布局结构合理,比例准确。造像眼睛、嘴唇饰彩绘,项圈嵌珍珠,做工精细,愈显殊胜。造像供于佛龛之中,佛龛设计制作精巧,装饰华丽,上面、正面及背面皆镶嵌有绿松石。整体保存完整,品相完美,流传有序,实为收藏之佳品。

清乾隆 铜鎏金大威德金刚

H:16 cm

此尊三面,正面为水牛头,面有三目,象征阎罗王,头戴骷髅冠,长角突出,项饰人头长链。中间一层一头,呈愤怒像,头戴骷髅冠,为吃人夜叉,名参怖;顶层一头,为其本尊文殊菩萨形象。三十四臂分置于左右两侧,手持不同法器,其持物各有寓意,但主旨在于表现本尊大勇猛、大无畏的功德,中央二手左手持嘎巴拉碗,右手持钺刀。其有十六条腿,左右各八条腿,其中右八腿弯曲,左八腿伸展,展立于束腰莲座上,十六足各踏天王、女明王及飞禽走兽等。此像制作精美,造型规范,带有北京宫廷造像的鲜明特征,稀见。

大威德金刚梵语称“阎曼达嘎”,意为“死亡的征服者”,藏语译为“怖畏金刚”,关于这个称呼有一个传说,相传阎魔天曾经以牛首人身的形象四处屠戮无辜的生灵,使西藏陷入血雨腥风之中。文殊菩萨在众生的求救声中,也化现出水牛头,又变化出八面、三十四臂、十六足,显示出比阎魔天更高的威力,最终降伏了它,所以大威德金刚之名也因其“有伏恶之势,谓之大威;有护善之功,谓之大德。“威”是表示降伏恶魔的威猛力量,“德”是代表智慧摧破烦恼业障,他是藏传佛教尊奉的主要本尊之一,同时也是东密、台密尊奉的重要本尊。

清乾隆 铜鎏金嵌宝石十一面观音

H:31.8 cm

来源:欧洲藏家旧藏

双腿笔直站立,八臂。十一面分五层排列,各面形态不同,由下至上依次为:第一层三面,头戴五花冠,正面双耳下垂大耳环,面形宽大方正,神态沈静安详;第二三层亦为三面,冠戴、面相和神色与第一层基本一致;第四层一面,头戴五花冠,三目圆鼓,须眉如火,龇牙咧嘴,獠牙露齿卷舌,面相凶忿;最上一面,慈眉善目,相好庄严,代表无量光佛。八臂或结印或执物,其中主二手合十于胸前,右边四手分别持数珠、法轮、佛像和结与愿印,左边四手分别执白莲花、弓箭、净瓶和珍宝。它的身躯较一般造像明显修长,整体造型给人亭亭玉立的艺术美感。上身袒露,胸前佩项圈和长链;下身着长裙,腰间亦佩有连珠式璎珞;手腕、手臂和脚腕上均佩戴钏镯。这些衣着与装饰皆以高超的艺术手法完美地表现出来,优美自然,精致华丽。

密宗造像惯以象征手法表现佛理,这尊观音像即为重要代表,其头面、手印、持物、装饰等全身多处特征皆具佛教象征意义。如它的十一面,一种说法认为,下面十面象征大乘菩萨修行的十个阶位,即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称为“十地”,最上佛面象征妙觉佛果。同样八臂持物和手印亦各有所表,如莲花表众生本具的自性清净心,数珠表修行精进,净瓶表大悲甘露之体,与愿印表满足众生所愿,法轮表正法久住于世。《造像量度经续补》中皆有明确记载,以彰显观音的慈悲济世精神。

清乾隆 铜鎏金意明王像

H:17.5 cm

意明王头戴宽边斗笠帽,面容凶愤,张口龇牙,红色怒发,身着交领式内衣,外披长袍,右手持绳套,左手执利刃,惜均已失落。骑一头长鼻白象,衣袖飘扬,富有动感,下承覆式单层莲花座。通体鎏金富丽,保存完好。意明王护法,即白哈尔意之王,本名帝释,是格鲁派所奉世间护法神的主神白哈尔的四个化身之一,他位处中央,是主神。

清康熙 木漆金白度母

H:34.5 cm

此尊木漆金白度母造像,表面髹朱漆再漆金,头饰五叶宝冠,摩尼宝式发髻,其面相方圆端正,五官明显带有汉式造像大气沉稳之感。双目俯视,鼻梁高挺,嘴角微抿,表情沉静,仪容秀美。其躯体饱满,体态均称,胸前装饰有华美伞状璎珞,下着长裙,结跏趺坐于莲花台上,裙裾下摆铺展于莲座,上錾刻有华美的纹饰。腰身纤细,右手结与愿印,左手当胸执莲茎,呈说法印。莲座为双层,莲瓣大而饱满,瓣尖雕刻精细,为典型清代康熙时期宫廷造像。通体金漆亮丽,工艺精美,甚为难得,是乾隆时期造像佳作。白度母为二十一救度母之一,其像一面三目,双手双足心各生三目,合为七目,因此又有“七眼佛母”之尊称,是观世音菩萨方便的化身。

佛教造像选粹

18世纪 铜鎏金财宝天王

H:13 cm

18世纪 铜鎏金随身佛三件

H:6.9 cm,H:7.1 cm,H:7 cm

备注:北京翰海,1956

清 铜鎏金上乐金刚

H:26 cm

清乾隆 铜鎏金大威德金刚像

希望对藏友有所帮助或者引起你的一些小兴趣。少走弯路,关于民间藏品的出手想必藏友们都会有疑问和顾虑,但是还是要尊重藏品的客观事实,实事求是,以诚相待!你的一份认可才是最重要的。

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求真务实》

国内一线拍行送拍(嘉德,保利,翰海,全国国有文物商店交易会)藏品征集,(上方图片)详情咨询 叶老师

征集项目:近现代书画、古代书画、当代书画、油画雕塑、古董珍玩、紫砂艺术、铜炉佛像、瓷板画、印章、玉器、钱币、邮票等 (犀角,象牙,青铜器不征集)

收而不研者俗,藏而不鉴者傻,以藏学师者德,以藏悟心者美,以藏缘友者雅,以藏养藏者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