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用智慧点亮孩子心灯的醒世之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题记:雅思贝尔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据《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作家汤清发的长篇小说《心灯》日前出版,面向全国发行。该书是一部闪烁着教育智慧光芒的现实主义作品,讴歌了青年教师舒山根投身山乡教育的无私奉献精神。这是一部献给教育、教学、教师的诚挚之作、厚重之作、创新之作。

这是一个值得弘扬和传播的振兴山乡教育的好故事。大学生舒山根,偶然看到一个没有文化的打工同乡遭受霸道老板的欺侮,触动其灵魂,从而放弃大城市的高薪和优越生活,回到山乡从事教育。两个孩子同时掉进河里,他宁愿舍弃自己的孩子,却救出别人的孩子。他宁愿抛弃如花美眷,甘于孤独寂寞,却坚守在大山深处,直到献出年轻的生命。

作家用高屋建瓴的气势,清新质朴的语言,热情饱满的笔触,成功塑造了以舒山根、柳芳菲为代表的一组新时代人物形象,生动细腻地描绘了他们对理想、信念、事业、前途、未来和幸福的理解与追求。

人物形象塑造血肉丰满,形神兼备。著名评论家何向阳指出:“《心灯》在人物刻画上给人以新鲜生动之感,尤其是山根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真正的‘新人’形象,而围绕山根的一系列人物:他的爱人,他的大学同学,他的同事、他的岳父岳母、他的学生,村支书,山民,都有不同笔墨的展示,起到了烘云托月作用。而为山根本人的形象塑造可谓构成了一个立体的‘建筑群’,使得作品中的主人公山根这个人物,给人以真实可信,可亲可爱之感,成为成就这部小说的‘顶梁柱’。从对他的描写来看,感觉这应该是一个生活中有‘原型’的人物,但经作家之笔,使之更为丰满,更为立体,也更具有启示意义的人物形象。”

作品意蕴丰富,空间广阔,时间跨度较大,从山乡到城市,从城市到山乡,从城市房地产业到山乡教学课堂和新农村建设,从过去到现在及至未来,由亲情友情爱情乃至故乡情,步步相依,情情相依,耐人寻味,不落俗套。

总的说,《心灯》全方位、多层次、立体般的塑造了舒山根这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
物,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既平凡又高尚的英雄人物形象。

有人说冲突是小说的动力和引擎,是故事发展的脉络。冲突分为外部冲突和人物内心冲突。外部冲突是故事的基石,驱使剧情发展;内心冲突和自相矛盾赋予角色和故事以深度。威廉·福克纳说:“人类内心冲突是真正且唯一值得书写的对象。”

该故事冲突不断,矛盾迭起。这对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升华主题,增强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引人入胜,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发挥了重要作用。

动人心者,莫先乎情。作品以爱感人,以情动人,感染力强。许多场景和情节都能打动人心,读者会随着其中人物的悲伤而悲伤,甚至感叹唏嘘,泪水涟涟。当然,最能打动人心的,最不能让人释怀的当是主人公无论经历任何磨难,都改变不了他对教育的高尚情怀。这种情怀他至死不变。

俄国文学家索尔仁尼琴曾说:“文学,如果不能成为当代社会的呼吸,不敢传达这个社会的痛苦和恐惧,不能对威胁着道德和社会的危险及时发出警告——这样的文学是不配成为文学的。”由此可以说,《心灯》这部作品确实值得一读,它并不一味地唱赞歌。

山根命运多舛,屡经苦难,却敢于直面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严重弊端——“要分数的灌输式教学”。针对这种桎梏我国青少年进步、发展的落后教育,他大胆探索创新,研发出一套以爱贯穿始终,以肯定赞美、激励启发为主,用故事激活学生的思维,用智慧点亮孩子的心灯、唤醒内驱力、培养良好道德、塑造高尚灵魂的《简易智慧教育》。它诠释了当今教育应该如何做?如何教?教什么?以及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如何让他们由“不愿学”“要我学”“被迫学”的不良状态转变为“主动学”“努力学”“自觉进取”的健康快乐轨道?

简言之,《简易智慧教育》既能破解当下学生痛苦厌学、迷茫混沌的状况,让其真正实现开悟觉醒,又能顺利通过各类考试乃至高考,更能赢得人生未来的社会大考。

编辑/王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