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材料决定产品性能,自主生产纳米晶带材成为制胜关键。

36氪获悉,近日,高性能纳米晶磁芯生产商广州金磁海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磁海纳”)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由东方富海参投基金富海中瑞领投。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技术迭代、产能扩充等方面。云岫资本担任本轮独家融资财务顾问,并持续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unsplash

我国非晶纳米晶磁芯行业起步较晚,国产高端磁芯长期以来处于产业薄弱环节,目前所需要的非晶纳米晶带材由日立金属为首的日本企业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近年来,在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等下游产业的推动下,非晶纳米晶磁芯被广泛应用于光伏逆变器、新能源汽车OBC、DC-DC等领域。QYResearch最新调研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纳米晶磁芯市场销售额达到了31.74亿人民币(4.35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43.41亿人民币(5.9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0%。

金磁海纳成立于2018年,由华南理工大学团队创办,是一家专注于纳米晶新材料研究的科技型企业。目前公司整体规模已逾百人,产线研发人员占比约30%。核心团队中,创始人兼总经理王永飞系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博士,曾就职于南方电网,从事纳米晶领域超10年,具备丰富的一线非晶纳米晶研究经验;联合创始人关涛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拥有十余年非晶纳米晶研发、设计、生产经验。

非晶纳米晶磁芯因具有高磁导率、高饱和磁感应强度、低损耗的特点,正成为增长最快的软磁材料。由于上游原材料是决定产品性能的关键,而各个带材厂家的性能参差不齐,因此是否能自主生产纳米晶带材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王永飞告诉36氪,目前团队已经具备自主生产原材料的能力,并能够根据终端客户需求设计开发定制化的纳米晶磁芯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磁海纳旗下产品:新能源汽车线束母排磁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磁海纳旗下产品:纳米晶共模滤波磁芯

技术优势方面,金磁海纳在原有的磁芯成分基础上,通过使用精准微量元素配比、诱导高性能的强磁处理等技术,以及在制备工艺环节进行快速冷却和恒定磁场处理,使其自研自产的纳米晶磁芯具备4大优势:一是损耗小、节能大;二是成型易、工艺短;三是团队自主建设了国内首条全自动退火生产线,良品率高达98%;四是团队独创的元素配比配方技术壁垒高,同行仿制难度大。“性能是金磁海纳的最大优势,我们历时十年才研发出这样的技术。”王永飞说道。

凭借团队的研发实力,金磁海纳在2018年成为中国首台脉冲型散裂中子源的磁芯独家供应商,同时还是清华大学SSMB-EUV核心部件供应商。

业务版图方面,金磁海纳瞄准新能源领域,以车载、光伏相关业务为核心突破口,获光伏、新能源汽车头部厂商认可。团队负责人透露,以旗下纳米晶磁芯产品为例,公司在光伏领域已与华为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货关系,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作为Tier1与特斯拉、比亚迪等推进量产合作;非晶磁粉芯产品也已获华为认证,正准备小批量产。除此之外,金磁海纳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导入的头部客户就包括UAES、大众汽车、Valeo、宝马、Lotus等海内外知名企业。

营收方面,36氪了解到,刚刚过去的Q3季度,金磁海纳实现了较去年同期提升70%营业额的增长。收入比例上,放眼2023全年,公司80%的营收将源自新能源领域。

谈及下一步发展规划,王永飞表示:“金磁海纳将继续深耕新能源领域,将业已成熟的技术和产品应用到更广泛的行业中,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其次,我们将持续深度绑定终端大客户,通过参与研发环节来发挥团队优势技术的能动性。我们也将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多样化研发,在提升产品能力的同时调整自身的研发节奏,以实现和客户深度链接,为市场带来兼具实用性和前瞻性的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磁海纳厂房

富海中瑞:“电处于能源、信息两大文明发展要素的核心地位。新能源、新信息行业的发展在功率密度、频率、损耗等维度对电子器件/材料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而磁与电之间密不可分,高性能电子器件与丰富的应用场景同样对高性能磁性器件/材料提出创新需求。金磁海纳具备最为丰富的多行业应用研发经验和技术积累以及领先的基础研发实力,结合其垂直拉通的生产能力,持续推出行业领先技术参数产品。富海中瑞有幸作为金磁海纳的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创新进步,助力金磁海纳以可持续的优势效率不断为客户、行业创造优秀价值。”

文|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