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真正冷门的东西。哪怕是热过又变冷的东西,在足够的曝光度下,同样又再次复燃的机会。

当你发现一个目前是冷门的市场,当你发现某个领域的生产者极为稀缺时,你很有可能发现的是一块巨大的、未经任何人开采的大蛋糕。

这个世界上有70亿人口,任何需求都能对应上一部分群体,这一部分哪怕再少,也远远比你想象中更多。

人类是喜欢口口相传的动物,你低估了人类的传播能力,才会低估冷门市场。

冷门的永远不是市场,是差劲的产品。

冷门领域之所以冷门,不是因为它冷。

一则,因为它的曝光度还不够,本该会是它受众的群体,暂时还没有看到它。

二则,因为冷门市场优秀生产者稀缺,难以吸引新的受众。这个时候,如果你发现它,且你是一个及格线以上的生产者,那么恭喜你,你即将吃到蓝海蛋糕。

一切冷门,都有成为红海的潜质。

这套定律,绝对不只适用于货品,它适用于一切领域。

不要扎堆,不要扎堆,永远不要扎堆。

除非你足够优秀,优秀到能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我为啥知道?因为我只喜欢冷门的东西,我预测过太多冷门爆发的时间了,已经摸清楚冷门的规则了。

以下内容,我愿称之为“绝对蓝海定律”。

省时间实操直接跳转到第六条。

冷门不赚钱的错觉

我做一个简单的假设,你发现一种你非常喜欢的服装风格。你去网上购买,发现这类服装有,但多半是不堪入目的垃圾。

你会购买吗?

你不会,你会期盼有人做出好东西来,满足你的购买欲望。

很多冷门市场不赚钱,不是因为受众稀缺,而是因为市场上没有什么好东西,以至于你以为这玩意儿没受众。

而实际上,受众在嗷嗷待哺。

潜在的受众,还能挖掘出来一大堆。

冷门受众购买力远远比热门市场受众强

冷门市场受众的个体购买力,是远远强于热门市场的。

我为什么这样说?

我经常说,压制什么,就会爆发什么。冷门市场的受众,被压制了购买能力。

为什么被压制了购买能力?冷门,意味着市场上产品稀缺,优秀产品更为少有,在这种条件下,冷门市场的受众,想花钱都找不到地方。

冷门,于受众而言,意味着僧多粥少。你只要有看得过去的生产力,你就能从中获益。

冷门怎么爆

冷门的升温,通常需要一个现象级的产品横空出世。

简单来说,就是有产出能力优秀的人,在这个冷门市场做出了好成绩,得到了嗷嗷待哺的受众的满意。

这个过程,吸引来了新的受众,这一步很重要。

优秀的蓝海生产者吸引来了新受众,让观望者发现了这块潜在的巨大蛋糕(几乎没被啃过的蛋糕,都是大蛋糕),扎根进入市场。

更多优秀产出涌现出来,吸引来更多的受众,受众变成自来水,让自己的亲朋好友也成为受众,部分受众转变为生产者。

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变多,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直到这个市场饱和,蓝海成为红海。

多数人是嗷嗷待哺的消费者,发现冷门,并成为生产者,你就已经赢了一半了。

冷门爆发之前有预兆,有信息差

干过电商的人,都知道电商市场各方各面都是有很大信息差的。

一个产品在全面广为人知之前,会有一个圈层内的小范围爆发。

什么意思呢?

出圈之前,先在自己圈子内部人尽皆知。

当出现这种圈层内部人尽皆知现象的时候,距离出圈就不远了,几乎可以说只有一步之遥。

而出圈,又是有信息差的。

出圈的范围可大可小。

比如说,今天有种名叫“路糖甲”的草莓味水果软糖火起来,这种糖是一个名叫“我也不知道叫啥”的品牌旗下的。

那么,它会先在喜欢这个品牌的受众中爆火。

接着,扩大范围,在喜欢草莓味水果软糖的受众中爆火。

然后,再扩大范围,在喜欢水果糖和软糖的受众中爆火。

随后,继续扩大范围,在喜欢水果软糖的受众中爆火……在喜欢糖的受众中爆火,在零食受众中爆火。

这样一步一步,从精准的长尾词一步步拆开,走到最后,在全国人民面前火了一把。

这整个过程的每一个小阶段,都有信息差,都有时间上的滞后。

这个过程,就是亲朋好友奔走相告的过程,就是流感传染的过程。

人,是喜欢听亲友推荐的动物。所以,一个蓝海市场吸引消费者的速度,一定比吸引生产者的速度快。

同行存在竞争关系,往往信息是滞后至少一步的。

发现冷门领域,比别人入场早,你就赢了一半。

为啥有的冷门死活不爆

为啥有的冷门死活不爆?

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假如你喜欢吃“巧克力香蕉牛奶味的薯片拌在黑煤球造型的果冻里用大火爆炒十分钟凉菜”,那么这道菜的出圈,需要经历什么步骤?

这就需要反过来。

首先,“爆炒凉菜”要出圈。

再到“薯片和果冻拌在一起吃”出圈。

再到“巧克力香蕉牛奶味薯片”和“黑煤球造型的果冻”出圈。

然后是“xxxx和yyyy拌在一起吃(懒得打这两个奇怪的名称了)”出圈,最后才到上述这道菜出圈。

冷门变成热门,一定是层层递进、层层铺垫的。

某个冷门领域的上一级,如果也是冷门,那么需要出圈,难度又会翻倍。

比如某个设定的悬疑题材电视剧出圈了,它的上一级是悬疑,这是个人人都能吃的类目悬疑,再往上,是电视剧。

比如某个花纹设计的A字半裙出圈了,它的上一级是A字半裙,是常见女装类别。

再上一级,是半裙,是常见女装类别。

再上一级,是裙装,是常见女装类别。

再上一级,是服装,是人人都需要的东西。

不同行业也存在信息差,不同行业模式可以搬运

恭喜看到现在的你,能看到我抛砖引玉之后,要真正讲的内容。

因为本人啥都喜欢,涉猎的东西很多,在不同的圈子里来回游走,也见证了很多个跨领域蓝海,才敢说出“绝对蓝海定律”六个字。

我见过很多次同样的案例了。

我说,这个东西能爆,只处在这个领域中的人,是不会相信我的话的。

结果必然是爆了。

为什么能爆?为什么我知道能爆?因为没有什么是平白无故没有理由就能爆的,我知道能爆,是因为我已经见证过它在另一个领域爆了。

我亲眼见过它在别的领域中爆火,我当然敢说,同样的模式搬运到新手村,必定是降维打击。

如何发现蓝海领域?

没有蓝海的领域,就是蓝海领域。

什么意思?

一个已经验证过的成熟项目,放在另一个完全没有这个项目的领域中,就是降维打击级别的绝对蓝海。

最好的蓝海,就是同行压根不知道发掘蓝海的蓝海。

大家都知道这个规则的时候,这个规则就没有办法给你带来任何一丁点优势了。

我举个例子,你一个小白去跟电商玩蓝海,那你只能花钱交学费。

蓝海这个词,是电商玩剩下的东西。很多人是把冷门概念用在不该用的地方。

你要是拿这个概念新手去做电商,没错,我说的就是花冤枉钱报课的那些人,那你就是白痴。

你的老师怎么赚钱?用你赚钱。妨碍别人赚钱的事我不做,所以我也不说哪些领域已经是宰小白领域了,我只浅浅给你提个醒。

如果分不出蓝海领域,你至少得会分红海。

已经全网都是教程的领域,一定是红海。你要是扎堆进去,就是小白一头扎进满级大佬里头,定要叫你尸骨全无。

人人都去买某个类别的课,说明这个领域已经爆火了。你一个圈外小白都知道很赚钱,且让你跃跃欲试心动值满分的领域,你一定不要碰。

碰了就是尸骨无存,除非你天赋异禀。

每个领域、每个圈子,都有大概的固定模式,你把任何一个已经在其他成熟运用这个模式的领域中验证过可行的东西,套在与之截然不同的领域身上,一定是蓝海。

什么意思?举个例子。

你一个小白去跟饭圈玩营销套路,那叫作死,分分钟把你心理活动扒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但你要是去幼儿园玩营销,那就叫做降维打击,大杀四方,完全不会有人看穿你。

这就跟旅游的本质是一样的,把你玩剩下的东西,套在完全没见过这玩意儿外地人头上。

把你吃腻了的东西,丢在没吃过这玩意儿的人脸上。这也就是我跟别人聊天时,喜欢聊他从来没有听过的东西的原因,新鲜感才能产生兴趣啊。

水果糖好吃,药难吃。

吃水果糖的人多,吃药的人也多。没有人把药做成糖,把糖做成药,你把某种特别苦的药,比如中药,做成保留药效的水果糖,一定能爆。

你发明一种能保留中药药性,但是把它味道变成爆款糖果的糖,一定能爆。

两个从来没有碰撞过的红海,撞在一起,就有很大概率成为蓝海。

我不是说“在婚礼上摆棺材,让新人躺进去”这种阴间整活啊,虽然概率上来说,这种整活也会吃蛋糕的可能性。

很多人做什么行业,就只学什么东西。我喜欢涉猎各种各样的东西,就是因为不同的领域,能给我带来我真正所处领域上的帮助。

有目的地涉猎不同领域,能让你远比同行视野更开阔,行业趋势看得比他们清。

作为结尾,一点鸡汤给到你

人也是一样的,你再特立独行、与众不同,总会有人爱你。

只是爱你的人还没能看到你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