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遇到过自己的孩子“不务正业”,教育孩子时孩子却很生气的情况?来找找根本原因吧,你们的脑回路根本不在同一个频道上。

今天这篇内容,源于一个不懂教育孩子的控制欲型母亲。

今天女儿起床晚,回来已经十点多了,我进去收拾房间看到女儿在玩手机,我就说今天起来的晚,又做完核酸才回来,抓紧点时间学习。她说了一句我有些话到底该说还是不该说,我说你这是什么意思。她就说每次说完了你下次还是不相信我。我说这叫监督。女儿就和疯了一样,说刚刚老师发了条消息她点开看了一下而已,我就说那你好好回答我不就完了?为什么要这么激动?然后我们俩争吵了几句我一生气把手机摔了,手机坏了我给老公打个电话想看看怎么修,顺便把孩子的事说了几句,孩子就又疯了一样说我们不信任她,说每次都是我找她事然后又打电话给老公哭诉,最后两人一起训她。
我真的不知道她为什么总是那么激动,整栋楼只有她老是在家里吼来吼去,怎么别家孩子没见吼吼的。

不懂教育的父母,最终都会受到应有的惩罚;而这个惩罚,通常都是孩子和家长共同承担。

首先从我的个人角度出发,遇到您这类的父母,我首先会询问对方是否长期和子女以这样的方式相处?

如果是的话,那么请注意防范两个可能性。

一,孩子因父母患上抑郁症。

二,孩子成年后远走他乡,远离父母,亲缘淡薄。

以上两种可能性可能共同出现。我认识的一些可怜患者,人至中年,父母都从来没想到过是自己毁了孩子的一生。

没错,人至中年。

你以为父母的影响仅只是成年之前?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可以持续一辈子。

为人父母,需要永远记住一件事。

你的孩子,就是你的一面镜子。

你孩子的行为,是你行为的参照。

孩子的人格发展过程中,父母的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很少会骂家长。因为来找我的家长,都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家长,我知道责备对患者和亲属双方都会造成巨大影响,而那些父母也听得进我说的话,认识到自己错了,一切还有挽回的余地。

为了孩子,我不会责怪他们。我知道患者家属也是易感人群,我知道孩子们爱他们的父母,我知道虽然他们嘴上不说,甚至说出希望父母也尝尝这种滋味之类的话,但是真当父母也患病了,他们会更痛苦,更自责。

但是对于您这样的,显然从不认为自己有错,也并没有发现孩子在亲情上的痛苦的家长,我骂起来就毫无负担了。

“信任”是我一直以来都在强调的,为人父母最为重要的东西之一。

哪怕全世界都说你的孩子有错,你也要公正、公平地对待他。

哪怕全世界都不相信你的孩子,你也要先倾听孩子的话,除非证实他在撒谎,你才可以开始教育。

为什么我这样说?

因为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就是避风港,父母就是灯塔,是明灯,是引路人,是永远不会背弃的大山。

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婴幼儿在被父母责骂打过哭完之后,他是不会记仇的。

这并非是因为“不记仇”,而是因为孩子对你绝对信任。哭完生气完之后,你依然是他最信任的人。

小孩在医院扎针哭了,哭完第一个找的就是父母。

就连我养的奶猫,测猫瘟的时候嗷嗷叫得眼泪汪汪,测完立刻委委屈屈往怀里扑。

这是孩子自幼的本能。

在他成长的过程中,这也不会改变,即使对方不说,他内心依然在感情上对父母有较高的要求。当然,那种真的厌恶父母的特殊情况暂且不提。在此只说正常情况下。

较高的要求指什么?你应该是最信任我,最理解我的港湾。

我弟弟比我小十八岁。五岁时,某天我和我妈讲话,他在旁边连喊几声“妈”试图岔话,被我妈喝了一句“没有礼貌,别人讲话你岔什么嘴”,他立刻生气跺脚跑到卧室哭。

我妈说他越大越无理取闹越小气。

我告诉我妈,那你为什么不想想他为什么生气?为什么哭?刚才你和他说话的时候,我打了个岔,你没有继续理他,也没有骂我。差别待遇,所以他生气了。他总喜欢在我说话的时候打岔,就是因为差别待遇。

我妈说他一直都这么小气。

我问我妈,为什么别人打岔的时候他不生气?为什么他不打别人的岔?为什么他不粘着别人?

我妈一直把我弟表现出的“争宠行为”当做小气,当做无理取闹。

事实上,不是的。

这不是孩子小气,是他爱父母的表现。

他会第一时间回应父母,也希望父母能第一时间回应他。

他心中最好的人就是父母,也希望父母心中最爱的人就是他。

那天我去哄了我弟半天,我说对不起,我先打你的岔,所以你要故意打我的岔,是我先错的,对不对?

我弟埋在被窝里不出来。

后来他理我了,哈哈哈从被窝里钻出来笑着跟我说我骗你的,我没生气。

但是不理我妈。

我妈依然很生气,认为我弟小气。

我说你的差别对待让他伤心了,他在故意表现他的生气,他在等着你哄他。

我哄了半天,我弟没哭。

我妈进去一哄,他立刻委屈爆发,嗷嗷哭。

我妈问他怎么了,他说你不理我,你不信我,我说话你都不信我。

孩子会把信任的人的每一句话放在心上,也希望对方把自己的话放在心上。

我弟是个有话不直说,爱家人在心口难开的傲娇小孩,傲娇这个属性,在生活中,如果没人读得懂,是很讨人嫌的。

想跟人家玩,人家不理他,他说我才不想跟他说话。

开玩笑说要扔了他,他说那就扔吧,我要去街上讨饭了。然后眼睛拼命眨掩盖某种痕迹。

人的感情绝对不是不求回报的,感情要求的是感情回报。你在爱一个人时,你会下意识期望得到同等的爱。

如果你对孩子说过别人家的孩子,你就会发现,所有孩子,无一例外,听到这句话都会破防。

为什么破防?因为他希望,在你眼里,他是独一无二的,是最好的。而你的言行,就像是狠狠给了他一巴掌。

儿童之所以讨厌父母说“别人家的孩子、其他兄弟姐妹”,是因为这样的话,对他来说是感情上的伤害。

中国人喜欢当着别人面教育孩子,但我建议教育孩子,如果说你真要教育的话。

不要在乎面子工程,教育孩子,要私下教育。

孩子是需要尊严的。

除非他犯了真正意义上该公开挨揍的大错,一定不要为了你的面子,做给外人看。

当众指责孩子,对于孩子来说,无异于“当整个世界抛弃我时,父母添了把火”。

私下指责就什么话都能说了吗?并不是,你的每一句难听的话,都是刻在孩子心里的,因为孩子在乎你。

请相信,你敏感、多疑、容易被你某句话激怒的孩子,一定比你想象中在意你。

正是因为在意,才是容易因为你某句话受到伤害。

为人子女不在乎什么真的假的,小时候是不懂,长大一点之后是不在乎,子女是亲子关系中处在感情弱势的一方,更爱父母的一方。

我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你有朋友、爱人、父母、同事,一整个社会体系的社会关系。

而你的孩子,在婴幼儿和童年阶段,只有你,只能依靠你,只会爱你。

你的每一句话,哪怕是无心之失,也会成为伤害孩子的利刃。

你的每一句话,孩子都愿意选择相信。

由于我接触人群的特殊性,导致我在看到题主的案例,第一反应就是孩子的心理已经开始出现问题了,至少是亚健康状态。

青少年成长过程的大部分问题,都可以在父母身上找到答案。

有个朋友的妹妹正值青春期,整天故意作妖。兄姐都很优秀,更加凸显她的“废物属性”,让家里很头疼。

我问父母有没有拿兄姐来跟她做对比?有没有说过你不像这个家的一份子这样的话?

朋友说有。

我说那就是了,既然你们都觉得我不好,既然你们都觉得兄姐好,我就作给你们看,我就按你们意愿来。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为什么要拿来做对比呢?你别看她看起来作妖很叛逆很狂妄,实际上她内心很难受,所有人都觉得她很糟糕,她会在心里想,我是不是真的很糟糕?

她会赌气,你们都是精英,就我是废物,行了吧?我废物给你们看,行了吧?

是赌气,也是希望得到关注,想要得到正面的关注,但这个年纪的很多孩子,都是傲娇属性。我这么想,我不会说。

故意作妖摩擦父母底线的,那是希望安全感缺失,引起你的关注,希望你把视线放在他身上,希望你给她正面的视线。

她只是想父母哄哄她。

朋友说,哄了,没用。

我说,因为只有作妖才能得到关爱,当然只能继续作妖。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是爱你在心口难开,我很关心,我很在意,我为他好。

那我问你,你为他好,有没有站在他的立场考虑?

说实话,孩子站在父母立场考虑的时候,可能比你站在他立场考虑的时候更多。

在感情上考虑的更多的一方,才会在心理上更失衡。

为什么我为你想那么多,你从来不为我想想?为什么我知道你的难处,你从来不考虑我的难处?

你从“为他好”角度出发的想法,真正让他“好”了吗?你为他好的想法,是孩子的身心健康真正需要的吗?

你对孩子的关心和爱,表达了吗?说了吗?是在特殊场合,比如生病,比如考试成绩优秀,比如故意作妖,才会表达出来,还是不分场合,总是在表达呢?

很多来找我的家长说,关心孩子了,孩子得寸进尺。

那不是得寸进尺,那是因为他想要得到更多的直观表现出来的“爱”,故意作妖是因为对自己得到的爱的质疑,害怕这份爱失去,所以用作妖的方式反复试探,反复确认。

当你的孩子要用行为来反复确认你对他的爱的时候,你也该反思反思了。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不对等的,它就像是星币6,是身份地位上的差别,是带着施舍意味的。

下位的一方,会容易患得患失,很多孩子最大的渴望,就是能站在平等的视角沟通,希望你能像他信任你一样信任你,希望你能像他倾听你一样倾听他。

所以我要强调,信任,在教育中有多重要。这甚至可以说是第一生产力,是维系你们关系的根本。

连别人都能信任,为什么你不可以相信她?

连别人都愿意倾听,为什么你不愿意倾听她?

争执的本源,在于双方中至少有一方不懂对方的诉求,或是说懂了,假装没懂。

你是孩子的父母,是孩子的港湾,是孩子风雨中的依靠,是孩子迷航中的灯塔,是星火,是指明灯。

你应该在她被暴雨侵袭的时候保护她,而不是成为她的暴雨,不是亲手砸坏她木屋的人。

外人都能共情你的孩子,你作为父母,你却理解不了她。

面对仇人尚且要笑嘻嘻,面对彻底撕破脸的仇人才能当面骂出“疯了”这种话,我不知道这么恶毒的话,您是怎么能对自己的亲生孩子说出来的。

这种话从父母口中骂出,就是刮骨刀。

您是用语言凌迟自己的孩子。

你知道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吗?

你有没有想过,假设孩子看到会怎么想?假设孩子知道她母亲在公共平台吐槽她会怎么想?

很多孩子自己在外面从不舍得说父母一句不好,有时我跟我的小患者说,是你父母错了,不是你的错,他们还会来反驳我,为父母解释,故意把自己描述得很糟糕,以此作证父母是迫不得已。

我是为了孩子,从来不去责怪任何一个恶劣的父母。我知道这会让孩子们为难,我知道事后也许家长们会反过来责怪孩子什么话都跟外人说。

发现了吗?有些时候对待孩子,要拿出谈恋爱的思维模式。

她会因为一点你眼中的小事破防,是因为在她眼中,你应该是能够无条件相信她的人,而不是质疑她怀疑她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