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

——二十八画生——

大家好,我是姬为毅,今天继续聊聊商朝的亡国之君,商纣王。

上集说到,尽管纣王的继承权略有争议,但他还是顺利地承袭了父亲帝乙的王位,成为第三十代商王。不过,纣王在位虽然只有30年左右,却在商王朝的下坡路上将油门踩到底,最终国破身死,成为与夏桀并称的亡国之君。那么,历史上的纣王,到底是怎样的一朵奇葩呢?

01纣王本性是暴君吗?

平心而论,纣王刚即位之时,确实是个英雄之主。

《史记·殷本纪》中记载,纣王有以下两大优点,一是“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换成通俗的语言,纣王是个聪明、思辨、敏锐、见识过人的君主。遍观古今中外,具有这般天选之资,智商、情商双高的君王,恐怕为数不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你以为,这就是纣王的全部天赋了么?当然不止。

太史公还说,纣王“材力过人,手格猛兽”,“手搏豺狼,足追四马”(《史记·律书》),是个四肢发达、力大无比的猛人。

《帝王世纪》的描述则更加夸张,说纣王有着倒拽九头牛的力气,宫殿的屋顶塌陷,他竟然可以一手托住房梁,一手更换立柱。这个骚操作,堪称是先秦的人肉起重机了吧?

纣倒曳九牛,抚梁易柱。(《帝王世纪》)

此外,纣王可不是匹夫之勇,到了战场,他的天赋更是惊人。

司马迁在《史记·律书》中说纣王“百战克胜,诸侯慑服,权非轻也。”

在甲骨卜辞里,光是纣王发起的战争,就有“十祀征夷方”、伐盂方、二邦方、三邦方、四邦方的大战,每次都是速战速决,收获颇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如此,《荀子·非相篇》中还说,纣王“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

对,你没看错,这样一个骁勇善战的大力士,居然还高,还帅……老天对待纣王,未免也太偏心了吧?

如此看来,纣王哪里像《封神演义》里说得那么酒囊饭袋,分明个蛮力赛典韦、勇武如吕布、谋略似郭嘉、用兵胜曹操,颜值还与周瑜不相上下的天纵奇才。

也许正因为纣王资质超群,身边谁都不如自己,久而久之,自然就变得狂妄自大,刚愎自用了。

《史记·殷本纪》中说,纣王太过聪明,足以拒绝臣下的劝谏,他能言善辩,足以掩饰自己的过错。他凭着才能,在大臣面前夸耀,仗着声威,到处抬高自己,将天下人都不放在心上。

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史记·殷本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因为如此,纣王逐渐疏远贤臣,不听逆耳忠言,成了天下人口中的“独夫”。

但骄傲自大的纣王,这时只算是私德上有瑕疵,真正让他堕落的,离不开酒、色二字。

那么,几乎拿到天和开局的纣王,是如何沉湎酒色,一步步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呢?

02纣王如何沉湎酒色?

先说

商朝灭亡前,纣王的长兄微子启决定离开纣王,另投高枝。临走前,他感慨道,“先祖成汤制定常法在先,而纣王沉醉在酒中,因淫乱而败坏成汤的美德在后。殷商,恐怕要灭亡了啊!”

我祖厎遂陈于上,我用沈酗于酒,用乱败厥德于下。……殷遂丧,越至于今!(《尚书·微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武王伐纣之后,周公旦总结商朝灭亡的教训时,也将殷人酗酒误事作为亡国的重要原因。因此颁布了《酒诰》,引以为鉴。有周一代,除了祭祀之外,周王室是严令禁酒的。

再说

酒是色媒人,纣王酗酒成性,如何能少了美人作陪,后宫的嫔妃们重德而不重色,纣王恐怕早就看腻歪了。这时,恰好苏国叛乱,苏人担心被纣王清算,所以就想出了个美人计来,将一个叫妲的己姓美女献给纣王,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妲己。

有苏氏叛,纣因伐苏。苏人以美女妲己奉纣,纣大悦,赦苏而纳妲己为妃,常与沉醉于酒。(《帝王世纪》)

妲己千娇百媚,风情万种,岂是后宫的庸脂俗粉可比。于是,纣王纳妲己为妃,从此开始了声色犬马、夜夜笙歌的幸福后半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追求纸醉金迷的物质生活,纣王加重赋税,建鹿台以存钱,建钜桥以囤粮,搜集珍禽猛兽、新奇玩物,扩建沙丘的园林楼台,以酒为池,以肉为林,让穿得很少的青年男女在其间追逐戏闹,通宵达旦。

好酒淫乐,嬖於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於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慢於鬼神。大聚乐戏於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史记·殷本纪》)

由于纣王沉湎酒色,做出不少荒唐事来,成为了“百姓怨望、诸侯叛商”的导火索。

在小说《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在武王伐纣前,列举了纣王的十条罪状。这其中,不乏废杀皇后、处死太子、炮烙大臣、刨剔孕妇等骇人听闻的暴行,可谓触目惊心,桩桩都是反人类的大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这些罪状不少是艺术化夸张的产物,毕竟,《封神演义》是神魔小说,不是历史小说。

而在正史中,周武王在盟津大会天下诸侯时,作名为《泰誓》的誓词,列举出纣王的六条罪状。

值得注意的是,现存《尚书》中的《泰誓》三篇被学界认定为伪作,真正的《泰誓》原本,是以残篇的方式,被记载在《史记·周本纪》中的:

今殷王纣:乃用其妇人之言;自绝于天;毁坏其三正;离逷其王父母弟;乃断弃其先祖之乐;为淫声,用变乱正声怡说妇人。(《史记·周本纪》引《泰誓》)

有趣的是,《泰誓》所提出纣王的罪行,似乎情节要比后世《封神演义》所描述的轻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照理来说,周武王以臣伐君,为了突出“周革殷命”的合法性,必须尽可能地抹黑纣王,将纣王的罪行往严重了说。即便如此,周武王所列出的这六条罪状,最坏不过是妇人干政、“断弃先祖之乐”等过错,纣王的行为充其量是个昏君,而不是暴君,他的罪恶似乎也没有到达天怒地怨,人人得而诛之的地步。

那么,从周武王的《泰誓》六罪,到明朝小说《封神演义》中血淋淋的纣王十罪,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纣王被如此妖魔化呢?

03纣王如何被妖魔化?

在民间文学中,有一个术语叫做“箭垛式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很好理解,民间故事大多是要表达惩恶扬善主题的,所以民间文学的创作者往往会图方便,将许多事迹堆叠在某几个特定人物身上,使这个人物成为“箭垛”,并与其历史原型越距越远。在这些人物中,最典型的正面形象有包公、诸葛亮、刘伯温等等,而反面人物嘛,自然是非纣王之流莫属了。

而在史学界,这种“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大”的现象,被称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正是民国时期疑古派扛鼎人物、史学大家顾颉刚。

顾老在论文《纣恶七十事发生的次第》中说:

“纣的罪恶在周人的《尚书》中只有六点,战国书中增加了二十七事,西汉书中增加了二十三事,东汉时增加了一事,东晋时增加了十三事,于是商纣就变成了自古未有的残忍暴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都说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周武王伐纣成功,占领朝歌之后,为了巩固“天命在周”的合法性,发表了对纣王盖棺定论的演讲,这就是《逸周书》中的《商誓解》。而纣王所谓诛杀大臣,活人血祭,剖心,食人等令人发指的罪状,经过后世的考古发现,其实是商朝血腥统治的共性,比起武丁等先王,纣王甚至已经做得比较收敛了,但对于周人的新政权而言,这些对商王朝恐怖的集体记忆需要找一个替罪羊,于是纣王成了最好的人选,被扣上了十恶不赦的大黑帽子。

由于古代中国以儒家为尊,儒家又奉周文王、周公为圣,于是纣王不再是单纯的亡国之君,而必须作为反面典型,被死死钉在千古第一暴君的耻辱柱上,是为政治正确。这样的风气一直延续到近代,才有个伟人站了出来,替纣王说了句公道话:

“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纣王伐徐州之夷,打了胜仗,但损失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使商朝亡了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了,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担当了生前事,何计身后评?纣王的事迹就先聊到这,在后续的内容中,这位周人翦商大业的反派大BOSS还会再度登场,敬请期待!

我是姬为毅,《大周八百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