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为了赶在敌人前面抢渡大渡河,刘伯承、聂荣臻率红1师1团和师工兵连为先遣队,从冕宁向大渡河的安顺场渡口挺进。军团组织部长萧华随先遣队行动。

要及时赶到大渡河,必须经过大凉山地区。而凉山地区要经过的道路许多地段是悬崖峭壁,丸泥封关,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特别是这里聚居着还处在奴隶制下的彝族群众,他们的村落深壁高垒,没有得到他们的同意,就没法通过。

彝族民族性情强悍,部落间常因奴隶主的争夺矛盾而引起大规模的械斗。一些汉族奸商常利用他们的寡闻少见,对外界的情况不了解,欺诈剥削他们。军阀也经常对他们袭击、抢掠。

由于这些缘故,造成彝人对汉人的敌视,尤其反对汉人军队入境。他们对红军不了解,红军要通过他们的领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尽管通过大凉山的困难很多,风险很大,但只有通过大凉山,才能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面对这一严重问题,先遣小组的一些人如坐愁城,裹足不前。萧华思前想后,审时度势,最后认定唯一的办法是依靠党的民族政策,采取细致工作,耐心说服的办法,争取通过他们的领地。

有了这一想法后,萧华协助部队领导对广大干部战士进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他相信只要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是可以做通彝民工作的,于是,派人请来一名通司,以便和彝族首领谈判。

做好准备后,先遣队向彝民地区试探性地开进,当部队进至彝区不远时,只见前面道路的两边山上山下成千的彝民挥舞着土枪、长矛、木棍、竹竿,狂热地呐喊着、跳跃着,鹰扬虎视,金刚怒目。龙行虎步,时而钻进,时而又钻出树林,他们的目的很明确:阻止红军进入他们的领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萧华和先遣队领导商量了一下后,立即命令部队缩短行军距离,以防遭到不测。部队警惕着继续行进一段路程,试探着看一看是否能够通过。

部队到了第一道关口时,突然出现一大群手持器械的彝民拦住了红军的去路,他们狂叫着、呼喊着,虽然听不懂他们说什么,但从他们摇动的手势和愤懑的表情上可以看出,强行通过势必引起冲突。

这时,从后面传来消息:跟在先遣队后头的一部分工兵连的人,刚掉队一二百米就被彝民从树林中突然冲出断了后,战士们的武器、器材和用具全被抢光,还扒了战士们的衣服,但他们没有伤害红军。

面对成群结队挡住去路的彝民,红军十分冷静。萧华叫身边的通司出来做工作。通司用彝语大声解释说:"红军是穷人的队伍,不抢劫彝民的财物,不杀害彝民兄弟,只是借道北上,不在寨子里住宿,让他们通过吧!"

彝民听了通司的喊话后,情绪平静了许多,仍然不断地挥刀高喊:"不许通过,不准进寨!"

局面仍然难以平静,正在这时,前面山口处一阵喧嚣,不一会儿只见几匹乘骑飞奔而来,为首的是一位近50来岁,中等身材,像是首领。再走近后,通司一眼认出来了,他是彝族首领小叶丹。

萧华立即通过通司请小叶丹面谈。萧华首先向他说明红军是我党领导为穷人打天下的队伍,与蒋的军队有本质的不同。红军把彝族同胞看成是自己的兄弟,绝不驻扰彝民,不要你们的一针一线,一草一木,只是借道北上打日本鬼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萧华见小叶丹倾耳注目地听着,彝民群众也不怎么喊叫了,便根据彝民重义气的特点又向他表明,红军司令员刘伯承要亲率大部队北征路过贵处,愿与彝族首领结拜为兄弟,天地做证,永久友好!

小叶丹听了萧华真诚的话语,看到红军有各种枪支却纪律极为严明,没有一人动枪动刀威胁他们,跟过去来此的军队大不一样,由半信半疑心神不宁,到如释重负平心静气,握手言欢。小叶丹接受了红军赠给的一支手枪和几支步枪,当即将自己骑的大黑骡子回赠给了红军。眼前已是云开见日,柳暗花明。

萧华立即将与小叶丹会谈的情况向刘伯承司令员、聂荣臻政委报告。刘伯承高兴地答应立即会见小叶丹。

当小叶丹听说萧华领着红军司令员要见他时,便领着一伙首领出寨迎接。双方见面后,萧华将刘伯承司令员介绍给小叶丹等人,小叶丹立即跪下致敬。

刘伯承马上扶起小叶丹,行了抱拳礼之后,向他说明红军的来意,诚恳地表示愿意与他们结盟,互相永远友好。双方准备了一番后,结盟仪式开始举行。

谷麻子附近的海子边,站满了彝族同胞和红军战士。负责仪式的人摆好了两只装有半碗酒的大碗,还有一支捆了腿但活生生的大公鸡。有人将公鸡嘴一刀剖开,鸡血顿时流满了两只大碗。

这时,刘伯承和小叶丹并排来到盛着鸡血的碗边,同时并肩跪下,面对湛蓝的天空,同时高高举起大碗,大声宣誓:"上有天,下有地,刘伯承与小叶丹结为兄弟……"尔后,两人将鸡血一饮而尽。

在场的彝族同胞和红军战士,看到刘司令员和小叶丹首领讲信修睦,披心相付,天人共鉴,大家拍手称快,手舞足蹈。大家还饮酒庆贺,真是情深意浓。萧华和小叶丹两人情同手足,亲如兄弟。

庆祝活动结束后,小叶丹亲自做向导,带领红军通过了彝族领地。彝民男女成群结队站在道路两旁和山坡上,大声呼喊和挥手,欢送红军浩浩荡荡北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