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今天傍晚出炉的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个月前,我写过这样一篇文章。

世界美食之都,就差山东了

结尾,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当天,公众号后台来了不少山东人围攻我,大意是:世界美食之都不过是个认钱的评选,富裕的地方欺负俺们山东穷。

今年的评选结果出来了,很有趣,获奖城市是人均GDP仅为5.1万元人民币的潮州

要知道,山东省2022年的人均GDP是8.6万元人民币;而今年山东的参评城市烟台,人均GDP更是高达13.46万元人民币。

到底谁更富裕,到底谁欺负谁?

一个地方的饮食好不好吃,这件事当然和钱有关。

但绝不是和当下、和眼前的钱有关。

再多的钱,都不能在短时间内砸出一个艺术家。同理,再多的钱,也不能在短时期内培养起一个地方的人,对于“吃”这件事情成熟和理性的态度。

事实上,食物确实是分三六九等的。

最基础是追求人类本能的饱腹感;到如何高效合理地利用食材;再到均衡的饮食搭配与赏心悦目的餐桌审美;最上层的,是追求更大范围内的普世价值。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家乡的食物好吃、合胃口,这当然没错,因为它凝聚了每个人成长环境下的口味适性。

但退一步思考,我们家乡的食物能高效合理地利用食材么?能做出赏心悦目的美感么?能不能让更多外地人适应并且爱吃?

恐怕就很让人难堪。

在这个世界上,一个普遍的规律是,本地的美食对外地游客吸引力越大、越容易适应,那么这个地方几百年来,尤其是近几十年,一定有着经济富庶、文化昌明的历史。

这种规律,来自本地人见多识广的包容、来自克制却彰显个性的调味、来自动植物食材科学的选种育种,来自old money。

说回潮州。

这座粤东首邑、潮汕府城,虽然今天的经济看起来不太好。但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所有汕头、汕尾、揭阳的人们,都会自称“潮汕人”,唯独在潮州,百姓会骄傲地自称“潮州人”。

潮汕地区的戏剧称为“潮戏”。

潮汕地区的木雕称为“潮雕”。

潮汕地区的泥塑称为“潮塑”。

潮汕地区的刺绣称为“潮绣”。

潮汕地区的文化称为“潮学”。

潮汕地区的美食称为“潮菜”。

这是一种源于文化自信的傲娇,但更大程度上,它来自历史上潮州的财富积累,来自潮州人的old money。

从永嘉南渡开始,韩江流出岭南后的第一片沉积平原,当时的海阳县,今天的潮州市,就以肥沃的土地,吸引了农耕时代,对土地有着狂热追求的南下士族。

大量来自中原的先进文化和古老民俗被带到了这里,至今保留在这片相对封闭的地理单元内。

而宋明开始,由于土地的狭小、人口的爆炸式增长和航海技术的日渐成熟,潮州地区百姓又大量去往东南亚讨生活,著名的下南洋由此而起。某种程度上说,潮州人,是世界上最早的殖民拓荒者之一,中国人并没有错过大航海时代(错过的只是中原政府)。

直到今天,潮州人几乎家家户户都在东南亚有几口亲戚。而出于中国人尊人重土的文化传统,大量来自南洋的物产、财富,也在数百年里,往小小的潮州汇聚。

这些历史和财富,共同养成了潮州人保留古代中国食俗的独特文化;对食不厌精的追求;包容的餐桌态度;以及食物应当被更多人适应的,难能可贵的品格。

而不是某些城市“你爱吃不吃,反正本地人喜欢吃”那种,没来由的傲慢。

为什么今年世界美食之都的桂冠落在了潮州,而不是一墙之隔,饮食极其类似,经济更发达一些的汕头?

原因也在于此。

打个比方,很多人都知道,潮汕卤鹅味道不错;对潮汕更了解一些的老饕们,甚至对汕头澄海卤鹅的招牌闻名遐迩。

但在潮州,人们更多地选择溪口卤鹅,而不是澄海卤鹅。

两种潮汕卤鹅的区别在哪里?一句话形容,潮州溪口卤鹅更偏甜口,汕头澄海卤鹅更偏咸口。

这种口味的差异,很好地证明了两座城市完全不同的由来。

作为港口码头城市,汕头的文化底子,来自渔民、船工和商人,口味重、能下酒的咸口卤鹅更有市场;而潮州的文化底子则来自官僚、士大夫、读书人,余韵悠长、微甜回鲜的甜口卤鹅更有市场。

与此同时,甜口的溪口卤鹅,放上餐桌,也更不容易出错。

虽然二者的区别很微妙,甚至在物流发达、信息壁垒被打破的今天,各种口味已经混杂其间,很难判断出差异。但从历史论、从文化论、从最地道最传统的饮食烹饪方法论,毫无疑问,对外地人来说,潮州,是一座容易被更多人舌头接受的城市。

从这种视角出发,我认为,今年的世界美食之都花落潮州,是客观公允的。

最后,推荐一篇我的老文章:潮州滋味养成史。